10月27日《法制晚報》報道:美國環境智庫稱,人類需要五個地球才能讓所有人過上美國式的生活,因為生養一個美國孩子所消耗的自然資源,是中國孩子的7倍。
現在美國有3億人口,如果生養一個美國人所消耗的自然資源,是中國人的7倍,那么這意味著美國消耗了21億個中國人的資源。而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中國人口為13.39億。也就是說,現在3億美國人所消耗的自然資源比全中國人所消耗的自然資源還要多。
那么,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達到美國的人均收入,是不是需要有五個地球的自然資源呢?我認為,這個答案是否定的。當然,所謂“達到美國的人均收入”,并不是指過上美國式的生活。舉例來說,根據IMF的數據,2010年荷蘭的人均GDP為4.64萬美元,美國的人均GDP為4.71萬美元,兩國的人均GDP基本相當,但兩國的生活方式并不相同。例如,荷蘭1600萬人口有1800萬輛自行車,被稱為“騎在單車上的國家”;而美國被稱為“汽車輪子上的國家”,3億人口的美國汽車保有量為2.85億輛,居世界第一。
針對“人類需要五個地球”這種觀點,我想打個比方:有一個知識很淺薄的人,他很想多學點知識,但他又擔心:知識是儲存在腦袋里的,如果我的知識增加五倍,那么我的腦袋豈不是也要增大五倍?于是他不敢繼續學習知識。“人類需要五個地球”,這種觀點與“腦袋也要增大五倍”其實是異曲同工。
我們知道,人的智力水平與大腦溝回皺褶有關。一般說來,人的智力水平越高,大腦溝回皺褶就越多、越深,但大腦體積不一定會增大。同樣道理,如果全人類都跟美國人一樣富裕了,并不等于人類就必須消耗相當于美國現在五倍的石油或其他自然資源。下面講個故事來說明這一點:
古代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這兩個國家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糧食是這兩個國家的主要財富。A國與B國的面積相等,但人口數量不同,B國人口是A國人口的五倍。由于A國的人均耕地比B國多幾倍,因此A國的人均收入也比B國高幾倍。于是B國有人主張實行計劃生育減少人口,認為B國只有大量減少人口,人均收入才能趕上A國。他們認為,B國的土地資源是固定不變的,只有減少人口,才能提高人均耕地面積,這樣才能提高人均收入。但B國另一些人反對實行計劃生育,他們主張把農業過剩人口轉移到工業上。最后B國政府采納了后一種主張,大力發展工業,結果幾十年后,B國的人均收入大大超過A國。
從上面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人類需要五個地球才能讓所有人過上美國式的生活”,這種觀點與上面B國有些人認為“B國只有大量減少人口,人均收入才能趕上A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是一種典型的“刻舟求劍”的思維方式,他們是以目前的生產和消費形式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模式,所以才得出這樣荒唐的結論。而實際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能夠利用的自然資源是不斷增加的。從材料資源來說,最初人類只知道用木頭、石頭做材料,隨著科技的發展,逐漸開發了陶、銅、鐵、鋁、合金、塑料、光纖、復合材料、有機材料等等。
地球上的任何一種自然資源都是有限的,例如石油,用一點就少一點,并且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即使可以再生,也需要幾百萬年時間)。但另一方面,地球上任何一種資源都有其替代品,人類所能利用的自然資源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最初人類只懂得用木頭做能源,隨著科技的發展,逐漸開發了水能、風能、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核能等等。設想一下:如果人類仍然只用木頭作為主要能源,那么當世界人口達到10億時,那時可能有人說:“如果世界人口達到70億,需要幾個地球的自然資源才行。”
2011年10月31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