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陜西三級文化體制改革完成的隱憂
看新聞,【新華社西安10月30日電陜西省通過政策保障和資金扶持,已全面完成省、市、縣三級共400余家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改制文化企業在市場中不斷探索創新尋求發展,文化產業發展增勢強勁。 陜西文化體制改革三年邁出三大步,提前一年半全面完成中央規定的各項改革任務。2009年,陜西省直14家經營性文化單位完成轉企改制任務,涉及1.2萬余人。2010年,完成市級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任務,涉及192個文化單位,人員9674人,組建了84個公司。同年完成了市、縣兩級三局合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的組建。截至今年7月,陜西完成了縣級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任務,涉及221家文化單位,人員7712人,包括81家國有文藝院團、86家電影公司和54家電影院。】,這對陜西來說是值得慶賀的事兒,完成任務了,該喝慶功酒了。也許這陜西文化體制改革是作為2006年1月份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試點,在當今的創新年代又稱為探究吧,用鄉巴佬的語言干脆說是“摸”,看不到前進的方向,那就“摸著石頭過河”嗎。陜西省在文化體制改革終于“摸”過河了,至于摸到對岸迎接的是什么?不知道。
中國的體制是全國人民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在黨指引的方向前進;國家是人民的國家,全國人大是中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國務院是執行機構,就象是管家,替人民管好這個家。而在實際的改革過程中,盡管代表著全國人大的吳邦國同志在今年年初還是言之鑿鑿地說幾不搞,其中一條就是“不搞私有化”,而在國務院主導的改革過程中踐行的卻是私有化多多,譬如說物權法、保險法的出籠,譬如說這國企改革、金融改革、教育改革、醫療改革以及現在進行的文化改革,無不展現的是私有化程度的加劇。不知是程序正義還是方向使然?
要說這文化體制改革,從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就作出了作出戰略部署: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噢,注意,這文化體制改革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而進行的。因此從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始的決議,這么多年來,只有今年的決議出現了一個“毛澤東思想”,出現了一次雙百方針,還出現了一次而且是斷章取義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或許是不小的進步了,但改革的方向呢?
從2003年7月31日印發的《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關于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說是“新聞媒體、出版社。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等重要新聞媒體和重要出版社,是重要思想文化陣地,實行國有事業體制,享受扶持政策。”,但“要進一步深化內部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加強管理,降低成本,增強活力。要以資本為紐帶,推動兼并、聯合、重組,強化主報、主刊、主臺、主社、主業的龍頭作用,推動機制轉變,優化資源配置。”,注意,這里出現了一個詞,“資本”,而且是以資本為紐帶!紐帶是什么?是橋,是關節。“資本”嗎,可是每一個毛也孔都滴著骯臟的血的,那么以“資本”為紐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結局是什么?從這么多年來國營企業改革、醫療改革、教育改革的結果可以推衍出來的。
今年出臺的這個決議還是念叨的“深化國有文化單位改革。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加快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場主體。”,還是三句不離本行,經營啊,市場啊,現代企業制度啊的,而且加上了最新成果“加強績效評估考核”。這績效考核如何?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數。
當然了,今年的決議有一個不小的亮點,那就是“加強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建設并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鼓勵其他國有文化單位、教育機構等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各類公共場所要為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便利。”,如果找不到那俺就點出來,【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建設并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而且前面還有兩個字,“加強”。俺是記得在少年時候,到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玩得開心的,多少年過去了,還是記憶猶新,問題是后來這些場所收費了,甚至是收費還是去不成,因為這些場所被承包了被挪著它用了。
還是回過頭來說陜西,陜西的文化體制改革完成了。不知陜西的文化體制改革中,有多少是將本來的文化事業單位改成了企業,將這些單位里的人員從鐵飯碗換成了泥飯碗,相信這些人員捧著現在的泥飯碗極可能有機會被水泡了。
不知陜西的文化體制改革中,有多少是將本來的文化事業單位改成了私營企業了(說成是國有控股多少只能是暫時的,很快這國有部分會融化了的),在這改制的過程中,有多少國有財產的流失?
不知陜西的文化體制改革中,這文化事業在產業化(實質就是私有化,別說成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這么多年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看得多了。)的過程中,這些被改制了文化產業產什么業是由政府說了算還是由資本說了算或者是由何方神圣說了算?譬如說上海投資了上千億美元建的美國米老鼠,宣傳的文化是由米老鼠說了算還是由大熊貓說了算?
不知陜西的三級文化體制改革完成了,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是文化了還是“銅臭”了?這也許只是俺的隱憂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