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堪憂”(質疑邱震海先生一、二、三)
云霧開
·
2011-10-10
·
來源:烏有之鄉
10月7日《參考消息》載有邱震海先生的近作,題為《崛起期中國應汲取德日教訓》,文章雖不太長,但是很簡要地指出了他所見到的“今日中國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傾向”。什么傾向?就是“民間對軍事近乎狂熱的熱情。”邱震海先生不無憂慮地坦言,這種對軍事的熱情的蔓延到民間,“人們就需要謹慎對待了”。
實話說,我本人也是非常關心中國軍事及軍工發展狀況的一員,至于是不是到了“狂熱”的程度,迄今尚未量過。我不認為關心軍事即便有一點如邱先生所謂的“狂熱”,也無需驚心動魄,以至于提醒人們“需要謹慎對待了”。邱先生的話聽起來很嚇人。在我看來,民間對軍事的熱情關心,是好事,不是壞事。黑格爾的名言“存在即合理”這里正用得上。打開中國近代史看看,那一頁不是怵目驚心地寫著外國列強的兵甲利艦到中國強橫霸道?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甲午之戰、沙俄入侵……沒完沒了地燒殺掠奪,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民不聊生,這樣的歷史教訓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上:中國必須具有強盛的軍事力量,才可以打敗一切敢于來犯之敵。這是今天中國人的共同心愿。我想邱先生倘能從中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背景來看今日中國民間對軍事的熱情關心,就能夠理解并且被感動。邱先生如果再放眼環視今日中國的周邊環境,西太平洋方面,一道鏈子,二道鏈子,三道鏈子還不夠,西北方面也是層層圍困,步步緊逼。人家正虎視眈眈,我們豈能坐以待斃?毛澤東曾說過這樣的話,大意是:帝國主義是如此的欺負我們,這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我們國家現在在軍事、軍工方面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認真對待一切敢于來犯之敵。因此,凡我軍事各個方面取得的任何一點進步,中國人無不歡天喜地,乃至于如邱先生所謂的“狂熱”。這種所謂的“狂熱”是一種自我祝賀,自我欣慰:看誰還敢欺負我,侵犯我。邱先生無須為此而“堪憂”什么的了。因為我覺得我們許多民間人士如此熱情關注軍事,哪怕有一點邱先生貶稱的“狂熱”正是對中國人百多年悲劇性經歷反思的愛國情懷表現。我以為我們中國人今日之所以如此熱情于軍事,本質上是一種自我保護性質而決非心懷侵犯別人的意識。倒是那些曾經長期一再侵略過我國,現在仍然心懷有“亡我之心”的國家,他們同氣相求誣指中國有擴張野心,說什么中國具有“潛在侵略意圖”。這是十足的賊喊捉賊的伎倆。我們根本不屑于聽他們的破爛謊言。邱先生請聽中國國歌:“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長城是用來防御敵人侵犯,而不可能將長城投放海外去侵略別的國家。這還不清楚嗎?順便說一句,我們的國歌原先是《義勇軍進行曲》,是抗日歌曲。事實反復說明中國人始終只有自我防范意識。就拿那句令某些人聞之發怵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那句話解讀吧,那不也是防范原則嗎?首先是你別犯我,我也不會犯你。但是假如你膽敢犯我,那我就必定挺起腰板跟你血戰到底,直到把你徹底殲滅之。所以請邱先生盡管放心,中國人說話做事向來認真“謹慎”。我們國家也絕對不可能像邱先生憂心的走百年前日本軍國主義和希特勒德國的侵略別國,屠殺別國人民的罪惡之路那樣的國家。這是因為歷史的原因,因為國家本質的不同所決定。邱先生對歷史解讀,錯在用形而上學的觀點,孤立、靜止地將風馬牛不相及的歷史強作比照。這樣的比照毫無意義。但是邱震海先生接著又論斷“希特勒之所以只能產生于德國,而不可能產生于英法兩國,原因在于英法在經濟崛起期歷經思想啟蒙和精神洗禮的進程,現代文明、民主、自由,公平的思想早已深深地扎根于這兩個民族人們的心靈深處。而德國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我對邱先生的這段話似懂非懂。邱先生說希特勒只能產生于德國,而不能產生于英法。果真嗎?就以邱先生的理論根據說吧。英法啟蒙運動17-18世紀已經開始并完成,“現代文明、民主、自由、公平的思想”應該“已深深扎根于這兩個民族人們的心靈深處”那么,這兩個國家的堅甲利兵卻還先于德日兩國半個世紀侵略別國、殺人放火、肆意掠奪。為什么?米字旗飄揚與全球為什么?難道這就是邱先生所言的思想啟蒙和精神洗禮出來的具有“現代文明、民主、自由、公平”的,且是不同于德國、日本的體現?我看他們沒有任何的不同。對于被壓迫被侵略的國家民族說,他們都是豺狼。死于英法和日本及沙皇俄國侵略者鐵蹄下的中國人,可曾見到他們一點點“現代文明、民主、自由、公平”對待嗎?!啊!好心的邱先生,請你對比歷史,看看今日中國的境地吧,你教我們中國“汲取德日教訓”是不是牛頭不對馬嘴呀?!
最后我還想請邱先生回想一下二次世界大作戰德日侵略的起點。他們的第一槍射擊對象都是弱小國家。不是嗎?德國的坦克首先開進的是中、東歐弱小,而不是英、法、蘇聯;日本的鐵蹄同樣是先占領朝鮮、中國,然后才南下,才打響“珍珠港”炮聲。戰爭序幕如此展開并非偶然,而是叢林法則的自然規定。有見于歷史和現實,中國生存和發展,則必須——也不得不非常熱情地關注軍事。“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這是毛澤東留下的遺訓,也是中國民間廣大熱情關注軍事的人士“心靈深處”的思想意識。他們的“思想淡漠”嗎?“充滿浮躁和茫然”?邱先生如深知民間熱情于軍事的大眾心靈深處,再看看中國近代史,就有可能得出比較正確的答案,也不致于繼續為之“堪憂”吧。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