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本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工廠領導長期根本不予理睬,一年后,本企業終于因巨額虧損而解散
市場經濟還是官僚腐敗經濟
我是北京市一家國有企業的一名工人,我廠產品嚴重滯銷,資金積壓數千萬元——具體數目不詳,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些被稱之為“主人翁”的人?,F在廠子難以為繼,停工停產,我們也只剩下了一條路,那就是下崗回家。
不能上班了,只發很少的生活費,收入驟減,生活水平急劇下降,但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今后怎么辦?于是人們找到分廠長。這時分廠長象個理論家似的,理直氣壯的告訴工人們“這是市場經濟”。
真是不提這個還好,提起來真讓人氣不打一處來,好一個“市場經濟”。這樣說唬一唬不明就里的外人還可以。我們可是親眼看著廠子是怎樣一步步走向衰敗的。
我廠產品需要用鑄件來加工。鑄件是由外單位提供,但由誰來于這里面的“伸抻”可就大了。如果搞的是真正的市場經濟,那么它只能遵守一個原則,那就是市場法則。整個生產過程將是一個優化的過程,即花盡可能少的錢辦盡可能多的事。具體到鑄件加工問題,應當是誰能提供優質價廉的初級產品就交給誰去干,但我廠完全不是這樣,而是由有關系的人來干,并且是不允許任何人插手的壟斷。
現在不管誰干,能干好就行,但極個別人選中的加工點偏偏又干不好,他們長時間提供大量的廢品,有時廢品率高達90%(有進料賬目為憑),鐵鑄的東西,憑肉眼外表是看不出來的,又沒有有效的檢測手段,只有一件件的上車床加工,在加工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如裂縫、沙眼之類,發現一件報廢一件。這樣耗費了大量的工時,所耗工時當然打入成本。
我廠生產的產品是以工業發達國家引進的技術專利產品,按說應當有廣闊看好的國內甚至國際市場,但為我們提供初級產品的是異常蹩腳的鄉鎮企業(私人承包?)高廢品率導致高成本,高成本導致高價格,價格與價值的嚴重背離只能有一種結果——產品滯銷,企業破產。
現在的問題是:那些鄉鎮企業憑什么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了為我廠加工產品的壟斷權,是工藝水平先進嗎?這顯然說不過去,那么他們憑的只能是“關系”了,但這種“關系”又是靠什么建立起來并加以維系的呢?要知道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愚推測,恐怕是孔方兄起作用的結果,反正你要說這里沒一點“貓膩”那真是連鬼都不能相信,因為它明顯地違反了常理。
鑄件加工因其技術要求不高又能獲得較大的利潤,近年來多家上馬,廠家一哄而起,廠家多,活源少,不管是國營大廠,還是私人辦的,手工作坊式的“鑄件廠”大家都在找米下鍋,買方市場導致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敗下陣來的往往是技術力量雄厚,產品質量有保證的國有企業,他們在經營上缺少賄賂這項。所謂李逵打不過李鬼,在經濟生活中,這已成了一種常見現象,我廠放著國營專業鑄造廠不用,專門對鄉鎮企業情有獨鐘。并實行特別實惠的政策:廢品也款子照付、快付,正是這樣大背景下的小現象。“小現象”破壞作用可不小,這我們已經領略了。
我認為中央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由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廣大工人群眾是贊成和擁護的,因為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帶來蓬勃的生機。但這是一個并不輕松的過程。國有企業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它帶有與生俱來的先天缺陷。如人員的錄用不是擇優的結果,而是城市就業分配的結果。還有離退人員過多,醫療費不堪重負,企業辦社會等等問題,可以說,它在背負著一個沉重的包袱在和三資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賽跑。如在其經濟活動中,有人濫用市場經濟賦予他可以選擇加工單位的權力,不是擇優而是選劣,借此機會專干損公肥私的勾當。正如馬克思所譴責的那樣:“就單個的官僚來說,國家的目的很容易變成個人的目的,成了他升官發財,飛黃騰達的手段”。(馬克思的話摘自《馬恩全集》第一卷322頁)
現在我們看到的恰恰是這種情形。
國家開辦工廠,是為了社會創造財富,是為了解決國家的稅收和人民的就業問題。這可以說是國家的目的,但由于我們的制度不夠完善或雖有有關的規定,但往往流于形式,實際上的情形是在所有的經濟活動中往往是毫無透明度可言的。所謂審計、監督也成了一句空話。能搞腐敗的人又總是擁有一定的權力,我們的社會又是一個官本位盛行的社會。國家的目的就很容易變成個人的目的。于是權錢交易大量發生,腐敗盛行,市場經濟經過這樣的演變,成了十足的“官僚腐敗經濟”。
官僚腐敗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破壞是十分嚴重的,它加速國有資產流失,使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倒閉。工人失業,使社會增加不穩定因素,并很容易使人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甚至對改革開放政策本身發生嚴重的誤解。
如果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摻雜了太多的腐敗因素,是不可能在市場經濟中立有一席之地的,如果這樣的企業太多,最終將會導致國家向市場經濟轉軌失敗。
只有有效的清除腐敗現象,國家的經濟改革才能取得成功。當然這是個很困難,也很難作到的事情。
還是以我廠為例,鑄件的高廢品率成了一個明擺著的問題,這一點可以說傻子都能看出來,但有關領導及相關的生產管理人員就是默不作聲,從來不問個為什么,因為據說這是上級單位的點,是有來頭的,倒是有一位老工人看不過去了找到廠長,反映廢品率太高,廠長很親切的拍拍他的肩膀說:“照顧、照顧,老關系了”。
我至今也弄不明白,這樣的“老關系”怎么比國家的利益、工人的飯碗還重要,在這樣的關系面前,二者統統被棄之不顧。
前年夏天,廠子征集合理化建議,我親眼看到一位生產組長在建議上寫道:“鑄件廢品太多”我也當仁不讓的反映這個問題,寫道:“最近鑄件廢品率太高,群眾議論之聲鵲起,建議各分廠實行在制產品成本核算公開報告制度。比如每個生產環節所費資金,所耗工時、責任人、實際費用多少都應張榜定期公布于眾,賞罰分明,獎勤罰懶?!?BR>有趣的是,此項合理化建議獲三等獎,獎勵人民幣十元。其他情形照舊。看來我廠的領導同志水平并不低,孰是孰非,心中有數,只是患了軟骨癥。就是他心里有想法他也不敢說,位子你還想要不想要,位子就是錢,想要你就別吱聲。再一者社會中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誰人不怕被逮著短兒,上級尤其不能得罪。
領導如此,群眾呢?頂了天也就說說、寫寫而已,決不敢拂領導之意堅持什么“怕公仆,靠單位”還要在人家的屋檐底下過日子。
至于審計、紀檢,那跟天外來客差不多。沒瞧過什么模樣。
以上談的這幾個方面的綜合的結果,那就是眼看著廠子一步步走向衰敗。所謂國有企業,成了名實相符的無主企業,有人將其視作福利院,生者病死全包,好像天上能掉下餡餅,有人將其視作唐僧肉,吃一口是一口。就是廠子走到這個份上了,也沒聽到是否應當對工人們有個交代,也沒見上級來人審計,真是個難得糊涂的時代。也許是這樣的事情太多了,已到了不足為奇,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的程度。
若此,改革還有希望嗎?我認為有理由懷疑。確實有一種東西在一點一點的吞噬我們的國家、社會、人民,無論是思想還是肌體,那就是無處不有,無處不在的腐敗。
這個國家和民族,在走向世界,希翼實現經濟騰飛的時刻,面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
一名工人
97.8.1
編輯同志:
現在我還缺少公開姓名的勇氣,因為我如實地談了我所在單位的問題,單位領導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使得他們非?!皥F結”他們具有一致的個人利益,別看對待壞東西很寬容,姑息養奸,但對于敢發表不同意見的老百姓則如芒刺在背一般。
我不想把自己陷入什么斗爭,只想有一個寬松一點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空間。請原諒我的自私。但我請你們保留這篇東西,這是這個時代社會生活某一方面真實的寫照。
說明:此信當時郵給了工人日報社總編輯。
劉榮立
2010年1月30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