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地區衛生部門統計,受“塑化劑”事件牽連的廠商已經接近200家,受污染的食品可能接近500種。
臺灣美女主播陳海茵說,我也中標了,難怪我老公變成娘炮。
馬英九5月28日在臺南說,塑化劑事件嚴重打擊國民健康及臺灣形象,“也許我也吃過”。
自從臺灣出現“塑化劑”事件后,大陸媒體也跟著用上了“塑化劑”,筆者認為不妥,因為此類化學物質有專用名詞——增塑劑,業界和學術界一直就是這樣用的,犯不著因為一個違法犯罪事件而將原有的專用名詞廢了,再說“增塑劑”一詞并沒有什么不妥,“塑化劑”也不比“增塑劑”更恰當,僅僅是兩岸不同的叫法而已。
增塑劑的化學名稱是“鄰苯二甲酸酯”,這是一大類化學物質,添加在塑料中可增加柔韌性,添加在混凝土中可優化某些物理性質。但此類物質屬于毒性物質,它能對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內分泌失調,可能導致兒童生殖器變短小、性征不明顯;實驗證明對動物會產生致癌反應;有可能導致兒童性早熟。因此,增塑劑非但禁止用于食品飲料中,而且禁止添加在食品內包裝材料中。臺灣發生的大規模塑化劑事件,其實就是在食品和飲料中添加了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這是增塑劑的一種,由于臺灣稱“增塑劑”為“塑化劑”,所以將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稱作“塑化劑”。
還有“起云劑”,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大陸所說的“乳化劑”,我們的專業書上都是這樣叫的。乳化劑的作用是:當它分散在分散介質中時,形成薄膜或雙電層,可使分散相帶有電荷,這樣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比如水和油)互相凝結,使形成的乳濁液比較穩定。臺灣不法商人用在飲料中,目的是避免油水分層,使之看起來更均勻,品相好,這就坐實了“起云劑”就是“乳化劑”的結論。
乳化劑是可以用在食品中的,藥物中也常用乳化劑,但是,食品和藥品中的乳化劑均不準使用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
海峽兩岸由于分開了半個多世紀,有些名詞不統一,其實“塑化劑”就是“增塑劑”,“起云劑”就是“乳化劑”。在臺灣的“塑化劑事件”爆出之前,大陸的專業書刊一直使用“增塑劑”和“乳化劑”,我們平時也是這樣叫的,沒有叫“塑化劑”和“起云劑”的。
以往遇到兩岸不統一的名詞,大陸通常的做法就是“翻譯”成大陸的專業術語或習慣用詞,比如將“飛彈”改成“導彈”,主要是為了避免用詞混亂。如果因為出現了“臺版三聚氰胺事件”反而改變沿用良久的專業術語,那就很可笑了,希望大陸媒體引起注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