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改革”?
4月28日,作為黨的喉舌,《人民日報》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篇引起社會強烈關注的文章,題為《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它到底向社會、向世界發出了一個什么信號,值得人們關注和警惕。
文章是這樣開頭的:“同樣看待一件商品價格,有人顯得很“淡定”,有人表示“鴨梨”很大;同樣面對一樁刑事案件,有人焦慮等待“正義到來”,有人則在尋找“程序瑕疵”;同樣衡量一項改革措施,有人雙手贊成,有人卻提出質疑……”這標了顏色的,是無話找話,還是話中有話?莫非在引導人們要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改革”?
目前,中國正處于體制轉軌和社會變革的關鍵時期,政治改革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話題。在這個關鍵時刻,《人民日報》發表這樣的一篇文章,大力倡導對“異質思維”的“包容”,顯然是有著很深很深的特殊涵義的。
從語境上看,《人民日報》的“包容論”,與鄧小平的“不爭論”異曲同工。
我們知道,中國的改革開放之初,針對人們對其改革方略的廣泛質疑,鄧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不爭論”“理論”。他說:“對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一爭論就復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于是,中國的改革開放走向了“不爭論”的道路,人民由此進入一個“尊嚴而幸福”的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然而,當人們回過頭來,深入觀察和思考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各類社會亂象時,如層出不窮的有毒食品、無法遏止的官場腐敗、眼花繚亂的燈紅酒綠、風起云涌的群體事件、不斷擴大的兩極分化、一言難盡的仇官仇富、疲于應對的強權要挾、屢屢喪失的國土尊嚴等等,覺察到鄧小平的“不爭論”還是有缺陷的,而且是重大缺陷。正是由于什么都不“不爭論”,才最終導致過去的改革沒有鄧小平向人民承諾的那么美好。
鄧小平在晚年的時候,對富了少數人,窮了多數人的改革有過反思,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十個如果”。或許是由于“不爭論”的影響,鄧小平的反思并沒有得到社會最廣泛、最積極的回應和思考,相反,“十個如果”不幸成為嚴酷的社會現實。
從實踐上看,《人民日報》的“包容論”,就是為“異質改革”定調。
當初的“真理標準”討論,是為解放思想定調;今天的“包容異質思維”,是為什么定調呢?
人們此前一直在關注、在討論中國的政治改革應該怎么改,應該朝哪個方向改。人們呼喚“改革”的改革,人們渴望“改革”的改革。但某些人一方面不明確闡明政治改革的含義,和民眾玩起“躲貓貓”的游戲;一方面又大肆宣揚西方的“普世價值觀”,拼命鼓吹資本主義的所謂“民主”、“正義”、“公平”、“人權”、“自由”等等,借此強化人們對西方價值觀和資本主義制度的追捧和向往。今天的時機對他們來講,似乎是已經成熟了,于是,“包容異質思維”橫空出世,很顯然是要為“異質改革”定調!
盡管《人民日報》的文章中并未使用“異質改革”一詞,但卻采用了瞞天過海、暗度陳倉之類的障眼法,以生造的“異質思維”掩蓋真實的“異質改革”。善良的人們啊,必須提高警惕,并認真對待之。
如果“包容異質思維”成為政治改革的前奏曲,成為改革攻堅的沖鋒號,帶來的必然是“異質改革”。這是不言而喻的。
在中國,既不能包容“異質思維”,更不能包容“異質改革”。“異質思維”帶給中國的,是思想的混亂;“異質改革”帶給中國的,是社會的動蕩,必將引起天下大亂,最終走向亡黨亡國的不歸之路!
或許您對下列文章有興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