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一兵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官員接受記者采訪,要么一問三不知,要么打太極,不愿意多說一句話,或者答非所問,或者只是一味地背誦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搪塞記者。種種官員采訪亂象,其實并不少見,相反很普遍,特別是基層政府官員接受輿論監督性較強的媒體采訪時更常見,甚至很多官員干脆直接謝絕采訪。
事實上,一些官員接受采訪“露怯”,不是因為自身業務能力低,不是因為對工作業務情況不熟悉、不理解,不是不會說話,也不是不愿意多說話,而是不敢多說話,不敢亂說話,害怕話說多了而說錯了話。他們不是真“傻”,而是裝“傻”。說白了,官員是寧當被廣大網友唾罵的“背書帝”,也不愿意因說錯話被領導批評。
了解官場潛規則的人知道,官員接受記者采訪,被罵為“背書帝”,最多被廣大網友和媒體罵罵。但是單位的領導多半不會因此而批評“背書帝”,相反很樂意,畢竟“背書帝”沒有“泄密”。
而且,“背書帝”的“背書”行為實際上為單位贏得了應對輿論監督的寶貴時間,單位領導可以利用這個空當,準備應對記者采訪的材料和答案,或者展開“形式多樣”的公關活動,保護自己。當然有關部門為了平息輿論,也可能會對“背書帝”給予處理,但請“背書帝”們放心,多半也就給予通報批評、責令整改罷了,重的也就停職或免職處理,風頭過后,照樣官復原職,甚至高升。然而,官員不當“背書帝”,在記者面前侃侃而談,超出事先單位準備好的材料,多說一些話,極有可能說“錯話”,說出了不該說的“真話”,將一些秘密泄露出去。這樣的不走形式的采訪,即使得到廣大網友的贊譽,但是領導會很生氣,利益部門會很生氣,后果就很嚴重,輕則丟官罷職,重則徹底開除。只要有一點點智商的官員,權衡兩者利弊,顯然是寧當“背書帝”,也不愿、不會自找麻煩多說一句話,“背書帝”承擔的風險遠遠好過“多說話”、說“錯話”。
官員采訪時成為“背書帝”,一是反映其背后肯定有問題,有貓膩,二是反映當地缺乏直面問題的勇氣和企圖躲避監督的鴕鳥精神。從這個角度說,與其批評“背書帝”,不如挖出讓官員成為“背書帝”的深層原因,查清當地小鋼鐵生產亂象,揪出真正應該為亂象負責的幕后相關官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