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偏了病癥的處方
最近,某省會城市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治庸風暴”。對于這場“風暴”,不僅當地媒體連篇累牘,就連許多中央主要媒體也紛紛予以報導和肯定,許多外地的媒體也看好這個“風暴”。它給人一個鮮明的印象,現在中國官員中的主要和普遍問題是“庸”,因而要掀起這么一場“風暴”來進行治理。
什么是“庸”?《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的釋義是:(1)平凡;平庸,如庸言庸行(平平常常的言行)。(2)不高明;沒有作為,如庸人(平庸沒有作為的人),庸醫,庸庸碌碌。可見,“庸”指的是能力問題?! ?/p>
那么,現今中國官員中的主要和普遍問題果真是能力平庸的問題么?
大家知識,現在在職的干部,無論是年紀比較大的,還是年輕的,都是在改革開放之后, 根據干部“四化”的條件而培養、選拔和運用的。干部“四化”當中,至少有“三化”,即“年青化”、“知識化”和“專業化”是確保干部隊伍的能力的。至于“革命化”,也與干部的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一個干部,如果他或者她是真正革命化的,必然有很強的為人民服務的觀念,肯定會盡最大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多做工作,做好工作。然而,現在卻斷定干部的主要和普遍問題是能力平庸,這豈不是說干部的“四化”條件是值得拷問的么?
同樣大家都知道,我們干部管理的體制是,在各地各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黨委機關內專門有一個部分和一些人員負責干部的培養、選拔和運用工作;政府那邊還特別新成立了一個公務員管理部門,也有一批人專門負責此項工作。如果我們的干部隊伍果然普遍都能力平庸,那么,黨委的組織和干部部門,政府的公務員管理部門的工作豈不是太成問題了么?
從實際上看,斷定現在的公務員隊伍是一個能力平庸的隊伍,恐怕公務員中的大多數人都不能接受。他(她)們會詰問:如果我們都平庸,那么誰又不平庸呢?事實上現在的公務員,常常體現出能力確實不一般的特色。比如,人們幾乎天天能從電視屏幕上看看到,現在的干部講起話來手里常常拿著厚厚的一大本講稿,其中的漂亮口號常常是一大套接一大套的。僅此一點,革命戰爭年代和毛澤東時代的那些被稱作“工農干部”的干部們就基本做不到。這能說現在的干部普遍平庸么?至于現在的許多干部利用職權謀起私來,搞起腐敗來,包括索賄受賄、賣官鬻爵、搞年青漂亮的女人等等,那真的是“太有才了”。所以,斷定現在的干部主要和普遍的是一個能力平庸的問題,確實是冤枉人的。
再從社會對干部隊伍的反映來看,比如,多年來群眾上訪的事件很多,網上稱他(她)們為“上訪一族”,而那些上訪群眾所反映和針對的問題主要是公務員的能力不強問題么?又如,多年來針對黨和政府的群體性事件很多,而那些群體性事件暴發的原因主要是干部的能力問題么?還有,全社會的一個共識是,現在黨群干部關系比較緊張,請問,這緊張主要就緊張在干部的能力平庸么?這樣說,不是要從根本上否認干部隊伍中存在能力問題,而是說,現在干部隊伍的主要和普遍問題究竟是什么?
而且,現在的公務員除了年青、學歷高外,都是通過全國或者全省統一考試而進入門檻的。這就是媒體通常所高度稱頌的“面對天下,廣納賢才”。他(她)們按照“三選一”或者“四選一”乃至“五選一”的比例入圍后,還要經過嚴格的面試、體檢、考察、公示等多個環節,有的還有試用期。如果這樣選拔出來的人,卻仍然是能力平庸,那么,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就如當年西方列強所蔑視的那樣,中華民族確實是一個“劣等民族”,即使是從其中遴選出來的佼佼者們,也不過都是些平庸之輩;至于其他的人,那就更不用說了。嗚呼,我中華民族!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不久前最高當局推出的“人才戰略”——要從全世界范圍(當然主要是西方發達國家)選拔人才來充實干部隊伍,來復興我們的國家。出臺這樣的“戰略”,是否是因為已經意識到中華民族的這種“劣等民族”的狀態,從而寄希望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人才來拯救我們這個“可憐”的民族呢?
醫生看病,主要是兩點,一是看對病癥,二是處對藥方。能做到這兩點的,通常就能收到“藥到病除”的功效,就是良醫;否則就是庸醫。給人看病是如此,給事物(如干部隊伍)看病也是如此。如果對干部隊伍的病癥看得不準,即是掀起“風暴”,恐怕也頂多只能起到短時間的作用;“風暴”一過,一切便很快就恢復原狀——我真為這“風暴”捏了一把汗。
何況,今日中國公務員隊伍的病癥,早已是年深日久,積重難返的。它涉及當局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歷史和現狀等等方方面面,涉及的面也很寬廣,絕對不是一場驟然而起的“風暴”所能奏效的。如果驟然而起的一場“風暴”就能吹走中國官員隊伍中的種種久治不癒的頑癥,那么,事情也未免太容易些了。我當然希望事實證明我是錯的。然而結果究竟如何,還要看事實。對此,我們不妨騎毛驢看帳本——走著瞧?! ?/p>
2011年4月2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