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成了法英二國的“燙手山芋”?
劉鈞
利比亞局勢讓北約真正開始“發愣”,形勢不如預期,戰況不盡人意,反對派又扶不上壁;卡扎菲再越打越硬,戰局成膠著狀態,利比亞成了一個“燙手山芋”。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四月十二號,非盟成員國組織成立了“利比亞危機協調委員會”,五國代表進入利比亞與卡扎菲政府軍和反對派領導人會晤,并列出了“和平路線圖”,對于非盟組織提出的和平路線圖五方案,卡扎菲同意接受,而反對派卻說要聽從北約“意見”;其焦點在于非盟組織明確卡扎菲“不下臺”,而反對派和北約組織意見一致,結果是要求卡扎菲必須“下臺”才同意接受和平路線圖方案。北約與非盟在卡扎菲“下臺、不下臺”產生了分岐,政治解決也成膠著狀態。
其后二天,在四月十四日北約成員國在德國柏林討論利比亞問題上,其焦點在于“一是派出地面部隊,二是增強空中打擊力度”。結果各成員國鬧出意見,特別是美國不肯接指揮棒,只愿意配合空中加油,對派出地面部隊持保留意見;其它國家在空中打擊要求增加殲-15、16戰機問題上,意大利聲稱讓出了空軍基地,不再派出戰機,比利時也隱身退后不愿多派出戰機參與,加拿大、卡塔爾、也只是隨身附和,由于德國當初投了“棄權票”當了“傍聽者”,唯獨就是“稱能”的法國與英國了;這個“燙手山芋”捏在它們二國手中。
這里,筆者把北約比喻一“戲班子”,法國與英國在美國“三花子”戲言下對利比亞“軍事打擊”開了“唱頭白”,因戲中唱“三花子”不屬主角可隨時溜之傍觀靜待,但戲班的不團結在有觀眾觀望的情況下,這戲還是得演下去、撐下去。所以,法國與英國真正感到難受,現階段打利比亞好比在“登山”,已經登在半山崖巖,下也難上也更難,如果下的話把歐洲老派國家面子不說,薩科奇的如意算盤“失落”“炙手可熱”的石油,戰略后院都成泡影會讓他難受,如果再影響民意對大選不利心中肯定不爽。看來薩科奇還是要拉卡梅倫拼下去。
再從利比亞當前形勢來看,盡管卡扎菲的空軍、海軍被北約空中打擊嚴重受損不成軍,武器部隊也損失了三分之一,但與反對派勢力相比較絕對占優勢,再利比亞幾大部落酋長武裝下的百以數計的小部落,沙漠地帶地域廣泛,大部分部落又甘愿為卡扎菲效勞,政府軍化整為零,用游擊戰的方式可能讓北約地面部隊“心驚膽戰”,難以滲透進來。
從戰略上分析,美國早已“吃透”這場戰爭下去的結果。其實美國看中的是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與資源,不愿與歐洲在北非搶占分享這一“羮”利益而搭上身家性命,再讓歐洲英、法“二駕馬車”陷入“泥潭”;而后,歐洲經濟勢必受損,“歐元”也會不“堅挺”,在美國忙于“拯救美元”的策略下,這種結局可能讓美國得利。當初,為何德國“乖巧”投棄權票,也就是怕傷“元氣”,在默克爾任總統當時的秉性,肯定會一馬當先,可是,這次算她“穩重、聰明”了一次。
看來,北約成員國緊急會議只達成了承認“反對派為利比亞合法政府”的一致意見;但在動用武力打擊卡扎菲,要出“銀子”、“飛機”、甚至搭上軍隊“生命”的情形下出現了分岐,不難看出北約各成員國在算計各自的“利益與得失”,“弱點”與“裂痕”開始顯露出來。如果真似美國想打“退堂鼓”,法國與英國僅靠空中打擊,沒有地面部隊的支持,利比亞反對派將“無力回天”,雙方“僵持”成膠著狀態,利比亞將陷入長期混亂和內戰,中東與歐洲也會得不到安寧,這才是“噩夢”的真正開始。
也許,最后的結局還是回到政治解決的方案上來,卡扎菲讓權兒子,滿足西方利益,按照非盟提出的“和平路線圖方案”,各方都有臺階可下又都可以接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