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為什么靠得這么緊?
凱凡
4月13日,各主要網站報道,英、法兩國都對北約的行動不滿并公開提出批評,指責內容包括:北約仍然沒有成功迫使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軍隊卻步,卡扎菲的軍力也沒有得到明顯削弱。法國和英國方面還通過各自的外長向北約施壓,敦促北約加大對卡扎菲軍事力量的打擊力度,盡快削弱卡扎菲的勢力,迫使卡扎菲下臺。英國外交大臣還公開指責北約目前對利比亞的軍事干預行動“不夠強硬”。
這些,都說明英、法兩國不僅站在一起,甚至與北約關系很僵,而北約在很大程度上是聽美國的,英法指責北約,實際說明美國與英、法目前是處于矛盾狀態。
英、法在歷史上很少出現這樣的關系,那么,英、法為什么這次要靠得這么緊?這是值得注意分析的。
1、在歷史上,不論在世界外交上還是在歐洲內部,法國與英國一慣地是各自獨立、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國關系始終保持著不冷不熱、“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的狀態,彼此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但一般也不致發生大的矛盾,有時甚至還會相互合作一下,不過這種合作大多只具有敷衍的性質。
兩國之間這種不冷不熱的狀況,是拿破侖兵敗滑鐵盧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這段時間形成的,以后幾乎成為一種固定下來的模式,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以及二戰以后的冷戰中直到前不久,可以說一個半世紀以來都是這樣。
但是,這次對利比亞行動中,英、法為什么卻表現出歷史上少見的“一致”呢?不僅最早對利比亞實施空襲一致,而且在美國向北約移交在利比亞的行動指揮權以后,英國寧可與美分開一些,也要與法保持一致,這是為什么呢?
2、利比亞行動,固然可以說,英國與法國一樣有利益,冷戰結束以來,法國越來越把地中海與北部非洲看作是自己的勢力范圍,但北部非洲二戰前是英國的勢力范圍。英國與法國站在一起,固然有傳統歷史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現實原因。
英國的機關,需要打開幾道門才能看到真相。英國的目的,比法國還要深。
英國在利比亞本身確實如美國一樣,卡扎菲在不在臺上,對英國利益沒有什么。英國考慮的其實是歐洲內部的問題。英國是歐洲國家,而不是美洲國家,美國可以離開歐洲,但英國不能離開歐洲。英國希望借助法國的力量,在歐洲重新確立它的影響力。因此,盡管美國才是它真正的盟友而法國次要得多,但是,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可以不要,英國不行,英國不能將歐洲白白交給法國和德國去掌握。
所以,英國這次與法國一致,主要還是考慮其自身在歐洲發揮怎樣的作用的問題。德國退,英國就會進。英國不能獨自承擔對利比亞的行動,正好法國承擔了,這對英國恰好是一個機會。
3、歐盟的成立,英國是最為矛盾的。不參加歐盟嗎?英國是歐洲國家;參加嗎?法、德已經處于主導地位。英國近代以來(1640年)的370多年中,從來也沒有遇到過歐盟成立給英國造成的困境。370多年來,始終都是英國支配著歐洲大陸,中間只出現過兩、三次大的挑戰:一次是法國大革命以后拿破侖對整個歐洲的占領,幾乎將英國對歐洲大陸的支配權完全摧毀了;第二次是19世紀末德國的第一次崛起,德國聯合中東歐的奧匈帝國、意大利、土耳其等爭奪歐洲霸權;第三次是希特勒第三帝國的崛起,也幾乎使英國遭受滅頂之災。但這三次最大的危險,第一次因滑鐵盧戰役,第二次因德奧集團內部戰爭過程中各國不斷發生革命和經濟危機,第三次因丘吉爾的奔走聯合了美國,英國都絕處逢生。
但這一次,歐盟的成立,使法、德實際領導了歐洲大陸,英國從內心是不愿意的——從歷史上看,英國一直認為分裂的歐洲對英國才是有利的。
370多年來,英國對歐洲大陸的支配有很多辦法,一種辦法,就是英國一直是大陸復辟勢力的“總后臺和出資人”(馬克思)。法國大革命時,歐洲前后組織過七次“反法同盟”與法國作戰,“反法同盟”大多都是英國聯合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組成的,最終打敗了拿破侖,奪回了對大陸的支配權;另一個辦法就是歐洲大陸不論哪一個大國崛起,英國必定要聯合另一個大國,將這個崛起的大國壓倒。
4、法、德要領導歐洲大陸,英國始終找不到機會。利比亞出現動亂,德國不參加,英國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所以先與法國保持一致。法國明知英國有英國的打算,但法要獨自對利比亞開展行動還是顯得勢單力薄,有英的參加,何樂而不為?先走一段時間再說。
法國的目標確實主要還在拿下利比亞,而英國其意卻在歐洲內部領導權,而意在歐洲內部主要目標又是誰?只有德國最清楚。
所以,英、法、德三大頭在歐洲爭奪霸權的矛盾斗爭始終沒有結束,而是有復活的苗頭。而從歷史上看,前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這三大國之間的爭奪引起的。所以這是應該注意的問題。
歷史固然不會重復,“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但是,歷史有時候總是在原地打圈圈。(2011。4。1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