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判源于GDP假像
最近日本天災人禍頻仍,國際媒體也罕見地對世界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的這個遠東小國聚焦。從鋪天蓋地的災難評論中審視,驚覺世人眼光對日本認識之膚淺無知,令人吃驚。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發生了尼克特制8.9度的強烈地震。接著是巨大的海嘯。天災突至,禍不單行。建筑在日本臨海的福島核電廠發電機組相繼發生爆炸和核輻射泄漏事件。據傳受日本地震影響,三菱燃氣化學兩個工廠停產,結果全世界IT業界開始呻吟。這個企業生產往電子回路板的基板上固定半導體芯片用的BT樹脂。日本在該領域占世界市場份額的90%,而三菱燃氣化學就占了其中的一半。若長時間停產,全世界智慧手機產量要減產一半,iPad也要受影響。此外,還有更多的制造業亦受牽連。全球制造業驚覺,日本才是真正的世界工廠,相比之下,中國充其量只是「世界作坊」而已。「作坊與工廠」記得是自然經濟末期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過程。
災后日本急于拯救經濟,立刻向中國學習。2009年中國面對金融海嘯的4萬億給了日本很好的啟示。日本政府一改過去優柔寡斷的作風,連續放出了強大的刺激計劃,到目前為止,大約已經相當于兩個美國EQ2的規模,受此消息刺激,全球資本市場及多數大宗商品價格猛漲,日本放水,全球漂浮。世界經濟再次受到意外沖擊是理所當然。
在此突變環境下,世人對日本經濟的前途多持有悲觀的態度。眾多的評論文章都認為日本經濟將會變得更加不明朗。這是對日本經濟的了解太膚淺,導致于對日本的荒謬誤判。
新聞說日本地震后,很多企業會遷到國外,而中國上海是最受益的城市?中國的GDP會受益,這種預期看來不錯。不過,只要對日本戰后的經濟結構和企業背景有所了解,就會知道其實大謬。是的,中國GDP會表面受益。但是將導致中國錢會更多地進入日本財團的腰包。即使沒有3.11地震和海嘯及福島核電事故,今年日本GDP也早已交出了第二把交椅讓中國坐上。其實計算GDP對日本來說是表面的,日本的制造業很多都不在本土,如果換做計算GNP的話,日本和中國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況?是否該謝謝日本把自己的GDP很多移到了中國,所以中國GDP超了日本。這種計算,只是令世人對日本的誤判更加荒謬。
透視日本全球資源戰略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刻意形成了六大財團,現在統合為三大金融集團名下,日本國實際就是一個大企業,稱為大日本株式會社。所謂國窮民富,是國家刻意藏富于民。因為國家的錢和大企業相互持股,而大企業之間又相互持股。這樣組成的資產組合,使得全民成為最大的股東。因此,在日本,可以說貧富不均的問題根本不存在。日本財團是法人交叉持股的集體所有制,才是真正的公有制,是國民所有制,日本學者稱:日本從外看是資本主義,從內看是社會主義。日本沒有貧富分化就說明了這一點。
甲午戰爭前后,日本總共有2.5億日元的臨時軍費,相當于平時財政收入的2倍以上。這塊肥肉,最后全都到了三菱、三井等財閥的嘴巴里。三菱和三井發現,一致對外竟可以獲得這樣多的好處,過去「窩里斗」是如此愚蠢。從此,它們惟恐一日沒有戰爭。因為戰爭可以給自己帶來巨大的財富。這也導致其愚蠢地參與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戰后重建,日本人發現一個秘密,就是過去用戰爭手段夢寐以求的財富,原來卻可以不發一槍一炮用經濟掠奪的方法就可以獲得。所以,他們已經早已全力以赴,打的是經濟戰,他們刺刀沒實現的東西現在用經濟輕易實現了。
他們是怎么去實現的呢?戰后形成的日本六大財團中三井列第一,控制著日本軍火工業的三菱名列第二,其它分別為住友、富士、三和、第一勸業銀行。日本企業相互持股,共同投資,內和外戰,形成財團,不像中國企業一群散沙。自五十年代以來,日本早已有計劃地在海外圈了很多礦產資源,隨便搜一下日本六大商社和各種礦的名稱,就會發現,在全球范圍內,實在非常非常多。除了資源以外,日本財團還到全球各國去投資,生產自己企業品牌的下游產品。日本財團的技術積累是因為有財團體制得以實現,將低端的產業從日本分拆出去。這種安排,令日本可以控制制造業的上游,從研發、設計、核心技術制造到銷售。盈利的大頭都由日本財團賺取了。
反觀中國企業,在海外拿不到資源,國內的快被消耗盡了。單舉例中國購買鐵礦砂最大的供貨商,澳洲的力拓、必和、必拓等等,早已經有很大一部份由日本財團擁有。但是當中國的中鋁試圖去購買力拓時,哪怕中國的直接投資僅占澳大利亞所吸引外資總比例的0.5%,遠遠低于英國、美國、日本與荷蘭,卻屢遭滑鐵盧。其原因就在于,日本早已將國有化妝為私營企業。而中國,即使國家持有15%,也還是叫做國有。
藏富于民與國窮民富
筆者曾經淺談香港經濟。香港在八十年代宣布九七年回歸中國之后,已經不再有香港經濟的概念。因為相當一部份香港人以進為退,將經濟戰場推進中國大陸去了。而當年欲當逃兵遠走加拿大另謀出路的香港首富,也幾經挫折終于驚醒殺了個回馬槍。若非香港全民看好中國大陸進而投資大陸,香港的富豪排名也絕對不會是今天的格局。香港的政界、商界遠遠比不上日本,甚至遠遠比不上新加坡的是:除了移師遠比他們更落后的大陸,他們都沒有向外國競爭的優勢與進取心。以致一旦中國大陸發展起來了,他們反而將被越趨激烈的競爭以及越趨惡劣的營商環境所淘汰。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港政府不但沒有協助香港商界在中國大陸的商業競爭,更沒有協助香港商界向全球市場發展。比起剛剛起步的中國政府都差遠了,更無法和星加坡、韓國、日本政府相提并論。
據日本官方統計,發生在16年前的阪神地震造成近1000億美元經濟損失,占當年GDP2.5%。對于此次地震,也有人預測:此次震災將使日本GDP降低1%。但是,衡量經濟實力的是GNP,而不是GDP,日本不在國內賺錢,在海外賺大錢,如同溫州商人不在家鄉,在全國和全球發財一樣。因此日本在地震GDP的損失不值一提。
在全球比較中,日本稅率屬于非常輕的。這令世人誤會以為日本政府非常窮。日本政府是一個為財團服務的政府,同時,日本政府也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當政府創造了最佳的投資環境及保護政策為本國財團服務,照顧國民的責任,財團當然會懂得如何去負。為確保金融市場正常運行,日本央行在地震后頻頻向市場注資。據悉,自日本大地震發生后,日銀合計已向市場投放了106萬億6千億日元。當前日本央行(BOJ)正在權衡各種政策選項,來為受到災害沖擊的經濟提供更多支持。向市場注入了超過美國QE2的流動性規模,日本卻不會像歐洲那樣爆發債務危機。因為日本國債都是本國人持有,而且日本是全球最大債權國,可以抵消很多國內債務。最重要但是,日本政府窮,但是日本財團富得流油,百姓也普遍非常富有。日本是藏富于民,政府的臨時赤字,很快會從將來的稅收中填補。這就是我常說,震災令日本民間要支付購房等一系列災后開支,將大大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經濟趨好的基本原因。
日本從來沒有經濟低迷
所以,談到地震對日本的影響,許多論者不得不提到日本財政的問題。日本地震會不會惡化日本財政呢?答案是:不用擔心財政問題,日本經濟主體不是政府,而是財團。日本政府沒錢,不等于日本經濟玩不轉,財團掌握著全球的經濟。而且其收入來源遍布全球。人們總說日本經濟不行了。其實他們是不知道日本經濟其實不在日本,而在全球了。所以說日本經濟不行了,倒不如說全球經濟不行了。話說回來,即使全球經濟不行了,日本經濟還是行的。因為,日本的全球經濟是資源經濟,資源永遠沒有不行這個問題存在。有資源,就有一切。
地震災難發生,日元反而大幅升值,其后日元走勢卻顯得波瀾不興,日元的走勢有點讓許多人看不懂。何看待未來日元的走勢呢?日元走強,是國際資本和日本財團都到日本去抄底股票的結果,是日本投資者和百姓日圓現金需求突然大增的結果。現在事情平息下來,資金會逐步撤出日本,去全球買礦,日元匯率會逐步回調,國際資源價格會繼續上升。日本身為金融及產業型國家,地震對其國內經濟不會有根本性的影響。但是,需要足夠警惕的倒是國際對沖基金及金融資本通過制造輿論,夸大損失,趁機抽走資金,那么對整個亞太經濟的發展都將產生嚴重影響。日本資本被抽走后,整個亞太地區的產業關聯體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日本是全球核能裝備最厲害的國家,他們的財團依靠這個建立起了強大的寓軍于民的裝備制造業,一打仗,日本財團脫下西裝就換軍裝。日本央行投放貨幣的目的是防止美國對沖基金做空日本,抄底日本企業的股票,所以他們要將財團在海外的巨大資本引回國保護自己的企業。日本股票一直被嚴重低估,他們的財團大企業都百年企業,從來就不會倒,日本以產業立國,所以日本的制造型大企業比銀行還要結實。
世人一直對日本經濟誤判,說日本經濟迷失了二十年。事實上日本從來就沒有經濟低迷,人們只看日本國內,忽視了日本的在海外的巨大經濟活動,他的GNP每年增長百分之十幾以上。衡量經濟實力的是GNP,不是GDP,日本不在國內賺錢,在海外賺大錢,這才是日本經濟的真實狀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