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的書我沒讀過,但他寫的文章我倒是看了不少。我所看過的他的那些作品基本上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抱怨。其實現實社會中有關各種社會現象抱怨的作品數不勝數,報紙、網絡、書籍等各種抱怨形式一應俱全,但為什么偏偏是韓寒的抱怨讓讀者如此情有獨鐘那么引人入勝呢?
我覺得緣由大概有兩點,其一:他的抱怨方式十分迎合當今媒介主流群體的口味。他的各類作品主要是通過網絡以及小說書籍等媒體形式與世人相見的,而使用這類媒介的主要人群不正是70后、80后、90后的各位兄弟姐妹嗎?有聽過有幾位父輩的人能對韓寒的作品耳熟能詳的嗎?正是有了這樣的契機,他的作品風格為了引起這樣一類群體的共鳴,運用暗諷冷嘲、黑色幽默等手法,擺出一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無比超凡脫俗的架勢,“以身試正”,大有一種犧牲自己的圣潔之軀以照亮祖國未來,化作一盞在黑暗之途中充滿希冀與憧憬的明燈的恢宏氣勢。 其二:他的作品如此之火如此之精妙絕倫還取決于他對抱怨這項工作孜孜不倦地努力,著眼長遠、統籌規劃、常抓不懈、絕不動搖。如今寫文章、發視頻、做博客以揭露社會丑惡、批判世道不公的大有人在,不過他們都太“業余”,畢竟他們發完氣泄完憤之后,還得老老實實去做自己的主業。而對于把抱怨當成是種職業的抱怨的大師級如韓寒來說,他們的那些小伎倆顯然是相形見絀了。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無論是什么職業,要是有人把它做大做精了,那么那些業余的小玩意自然是望塵莫及了。
我也曾拜讀過韓寒的幾篇文章,縱觀這些激揚文字,它們只停留在闡述某個或某些社會現象階段,只不過是夾雜了林林總總的修辭手法,讓文章看起來更能共情罷了,至于對于原因的分析或提出有效對策,那是真沒有。但這些看似空洞的文章的“賣點”在于,它們的的確確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
其實正是這些既沒有深入分析,又沒有有效對策的“文字組合”,更讓人覺得貼近生活,回歸自然。反而那些有可靠數據的專業分析和有技術支持的有效對策的公文和時事評論卻讓人嗤之以鼻。當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認為。而正是這樣認為的人,它們覺得那些專業的分析和對策太虛無縹緲了,與自己毫不相干,純屬放屁和扯蛋。然而韓寒那些作品的出現,猶如救世主一般,久旱逢甘雨,令他們大有一抹辛酸淚,相見恨晚的感覺,使他們對其頂禮膜拜、奉為神明,讓他們像嗑了古柯堿,打了雞血一般,瞬間精神百倍如獲新生,重新獲得了活下去的勇氣。甚至認為,在這茫茫九脈中,蒼蒼神州大地上,若多出幾個英杰如韓寒,必能興國安邦,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了。
殊不知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人們能安其居樂其業,能每天早上一睜眼,不用擔心家里被槍林彈雨洗劫而自己身首異處;每次打開冰箱,不用擔心里面只有喂豬用的糠餅;每每走在大街上,不用擔心因瘟疫橫行而無人問津,每逢與親人相見,不用擔心有今朝沒來日……這一切的一切不用擔心,不是靠韓寒那犀利的幾句話、激昂的幾篇文能換得來的,更不是靠那群尾隨其后的“小韓寒”們高呼“匡扶正義”的偉大口號能喊得出來的。 依靠的,正是那些讀完文章后淚流滿面,合上扉頁后,老老實實去上班工作的人,是他們的耕耘,創造出了社會價值;正是那些在韓寒的文章里被鄙視得一文不值的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是他們的存在,使得國家機器得以運轉。
我并不否認如今依然有許多丑惡的社會現象存在,我比誰都更痛恨這些人和事,但能夠錯一處而否全局嗎?誰能保證,在這個星球上有哪個國家完全不存在類似的或更惡劣的社會現象?如果有,我第一個申請加入該國國籍。 我們需要韓寒,顯然他對擴大內需確實做出了些貢獻,卻實在不敢多要。 設想有那么一天,商場打烊、工廠倒閉、醫院停業、司機罷工、警局關門,人人貓在家里,一杯暖茶放在屏幕前,嘴里叼著煙,翹著二郎腿,手指敲著鍵盤打著文章,這個世界將會怎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