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謠言”謀利成為又一惡性腫瘤
緊接著搶購食鹽風波,搶購日化產品風波又起。
據《東方早報》報道,生產商將上調日化用品價格的消息持續發酵。周五周六,一些上海市民剛剛從盲目搶購食鹽的“糊涂”中清醒,又加入到搶購日化產品的隊伍中,導致前天和昨天滬上部分超市、賣場的洗衣粉、肥皂、沐浴露等多款日化產品供不應求。
對此,有媒體報道說,市場人士指出,發布漲價信息可使產品在短期內銷量大幅提高,不排除有企業以此來試探市場的可能。業內人士提醒,市民應謹防商家借漲價預期促銷或者試探市場。
這樣看待和評價搶購日化產品風波,有點輕飄飄,有點似是而非。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正確引導市場預期,堅決抑制價格上漲勢頭”,“ 絕不能讓物價上漲影響低收入群眾的正常生活”。
因此,所謂“商家借漲價預期促銷或者試探市場”,不就是根本把中央的要求當耳旁風,公然與中央“對著干”嗎?
我們注意到,搶購食鹽風波與搶購日化產品風波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消息來源不明,成為“不明飛行物”,誘發消費者不理智購物行為;二是從中獲益的總是商家,在這條利益鏈上,商場、商店因此出貨如泄洪,生產商因此得環節也以出盡存貨并加猛增生產量,還有中間因此放量獲利;三是因此受傷的總是消費者,不管急需不急需,不管用得用不著,不管用得了用不了,在從眾心理作用下盲目搶購,不僅造成家中貨物無端囤積,也會因“保持期”造成無端的經濟損失;四是有關部門可以制止謠傳,卻無法弄清謠言出處,結果總是不了了之。
因此,搶購食鹽風波也好,搶購日化產品風波也好,都包藏著商家的主觀惡意。從長遠看,商家的這種短視行為,最終也會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通過坑害、侵犯消費者利益,來滿足自己的私欲私利,不僅破壞了市場正常秩序,也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正常發展。
這方面,房產市場是前車之鑒。陷入既得利益集團重重圍困之下的房產市場,已成為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惡性腫瘤,想切除有后怕,不切除也有后怕,完全處于投鼠忌器的尷尬之中。
從掀起搶購食鹽風波到掀起搶購日化產品風波,方法如此如出一轍,時間間隔如此之短,表明嘗到了甜頭的商家不會就此罷休。為此,有關部門務必要予以從快從重從嚴打擊,不僅要決不讓不良商家從中獲取任何利益,而且要讓其付出關門倒閉、傾家蕩產的代價,如此才能防止商家借“謠言”謀利坑害消費者成為中又一政治、經濟、社會惡性腫瘤。
2011年3月27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