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事件在“兩會”上緣何陰魂不散?
一樁樁散布在去年的熱點事件,至今仍陰魂不散。前來參加“兩會”的政府官員在記者的追問下,再次將熱點事件的回放擺在了公眾面前。
不管是浙江“錢會云車禍致死案”,還是河南“天價過路案”;不管是江西宜黃拆遷自焚事件,還是官二代變相世襲事件;不管是新疆非法使用智障勞工案,還是山西疫苗事件。這些被貼上熱議標簽的新聞,似乎還沒有失去她的溫度,可以想見,隨著政府高官“兩會”上作出的針對性回應,漸隱漸退的熱點事件確實還要再飛一會兒。
發生在往年的熱點事件,甚至包括“喝開水致死案”、“警察進京抓記者案”、“農婦遭強拆隊碾壓致死案”等,都有了官方公布的結果和采取的相應補救措施,緣何在新一年的春天還“揪”住不放?
凡事須經研究才得明白。透過事件本身和政府相關表態,我們不難發現,即便政府官員事后“悔恨難當”,即便主管部門一再表態“沒有越權”,即便調查者認為“事實非常清楚,毋須討論”,都不能讓熱點事件瞬間消影于無形、起到藥到病就除的因由,是缺少了幾種藥引子而已。
政府官員“馬后炮”邏輯,讓民眾大失所望。任何一個熱點事件,既有發酵的時間和空間,也有發酵的理由和借口,經過多種因素的引誘,終究如分子裂變一樣,被無限擴大,而往往在事態發展漸趨嚴重后,政府相關部門不得已才站出來“舉力滅火”,殊不知,這一典型的“馬后炮”做法雖暫時平息了事態發展,但無形中刺傷了民眾的情緒,也使事件造成的惡劣影響傷及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我們不能一味地抱怨官員事后再給答復的邏輯,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就原諒政府“失信于民”、“失察于民”的工作態度。正處于轉型時期的中國,在時代機遇面前,確實也面臨著諸多發展過程中滋生的社會矛盾,如何對各種矛盾做出相應的預案,及時發現矛盾并著力將矛盾化于無形,這既考量政府官員的執政能力,也體現著政府干部為民辦實事的工作作風。如此看來,政府缺少一味甘當“車前卒”的藥引子,使得在醫治民眾心理病痛時藥效驟減。
官場生態“政績化”傾向,讓民眾產生隔閡。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和優良傳統。然而,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那些坐擁一域的施政者,隨時會因一紙調令遠走他鄉履新,懸在他們心坎上的一紙調令幾乎成了他們干事創業的潛在動力。這一“數字出官”的簡單私欲,催生出“好大喜功”、“政績工程”、“大拆大建”等丑惡陋習,嚴重破壞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場生態。錯誤的傾向導致了錯誤的行為,使得極少數黨員干部為一己私欲紛紛鋌而走險、前腐后繼。膨脹的私欲在瓜分他們純潔黨性的同時,也減弱了他們“執政為民”的耐心,長此以往,拉大與人民群眾的距離也就在所難免。正是官場生態缺少“民生”的日常維護,缺少“為民”的引子,使得民眾寄托在政府身上的“希望”出現了系統紊亂,對政府的言行出現了信任危機。
如果說以上的言論讓政府或有可能“蒙受奇冤”的話,那么,貌似講求公平正義的“網絡水軍”就要承擔一定的幫兇責任。網民的言論自由是無容置疑的,也是需要大力提倡的,問題的關鍵,如同缺少民主監督的制度不會是完美的制度一樣,缺少言論監督的自由也絕對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網絡水軍”的出現,在熱點事件上嫁接了民意,轉移了受眾的視線,使得撲朔迷離的事態更加云山霧罩,讓政府顯得措手不及。此等現象的出現,細細考究起來,還是缺少“公平正義”的藥引子,致使淳樸的公德心走向了死胡同。
我們不希望事關社會矛盾的事件再有熱點,但我們永遠期待事關百姓民生的現象層出不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