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振華 博士
文章標題來自復旦大學謝百三教授的“中國正處于五千年來最大盛世”之說,本人不擁有這一說法的專利權。但從當下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而言,無論是最富裕還是最貧窮的國家,呈現出的卻是一個盛大的中國。
首先,中國對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影響力從來沒有這么大過,從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負債可以看出,詳見下表。
表一: 2000年-2010年,中國所持美國國債(億美元),以及占所有外國所持美國國債的比例(%)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603 |
786 |
1,184 |
1,590 |
2,229 |
3,100 |
3,969 |
4,776 |
7,274 |
8,948 |
11,611 |
% |
5.94% |
7.56% |
9.58% |
10.44% |
12.05% |
15.24% |
18.87% |
20.30% |
23.64% |
24.28% |
26.55% |
數據來源: 美國財政部網站
中國對美國政府的債權在2000年只有600億美元,占美國政府所有外國債權人債權比例的6%不到,到2010年這一數額已經大增至近1.2萬億美元,占美國政府所有外國債權人債權比例的近27%。自2008年始,中國已經是美國的第一大外國債權人。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和美國國務卿克林頓談起如何應對中國經濟崛起帶來的挑戰,克林頓問“如何強硬地跟你的銀行家打交道?”。中投的負責人甚至可以直接聯系美國財長要求審批在美投資。中國在美國有上萬億美元的(熱錢)投資,它們來去自由程度可比在中國的熱錢大多了,信奉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國似乎束手無策了…
除了成了美國政府的最大債權人,另外一個最強大的經濟體和現代文明的發源地歐洲開始有求于中國。中國對葡萄牙國債近70億美元(?未經證實)的投資緩解了葡萄牙主權債務危機,還有對西班牙國債79億美元的投資。于是有人說“歐債危機寄望中國,中歐地位發生轉變”。
另外,中國投資于日本和韓國國債的報道也見諸于媒體,中資機構(中投、外管局等)也據報道在日本購買藍籌股票,在美國投資房地產等。中國資本甚至改變了世界金融行業的一些規則。
除了組合投資(股票、債券等),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開設廠房、項目投資等)也有大幅度的增長。下表是過去10年期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以及占世界的比例。
表二: 2000年-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FDI)以及占世界所有FDI的比例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單位:億美元 |
9.2 |
68.9 |
25.2 |
1.5 |
18.1 |
113.1 |
211.6 |
112.1 |
130.9 |
318.4 |
% (中國/世界) |
0.07% |
0.94% |
0.38% |
0.02% |
0.18% |
1.06% |
1.40% |
0.45% |
0.63% |
2.47% |
Source: OECD
十年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只有區區9億美元,占世界的比例非不足道,十年后增長到320億美元,占世界全部直接投資的2.5%,據報道2010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已經大幅增長到400億美元。中國人在贊比亞煤礦的投資甚至讓人回憶起中國舊社會的故事。中國中鐵甚至計劃投資76億美元(國家開發銀行提供資金)建連接哥倫比亞大西洋及太平洋海岸的鐵路,可媲美為鐵路版的“巴拿馬”運河。
中國對外的影響力還包括對外貸款。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和報道,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在2009和2010兩年中向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和公司提供了至少1100億美元的貸款。而在這兩年期間,世界銀行對發展中國家發出的貸款額僅為1003億,中國的貸款額超過世界銀行10%。
中國(政府)之所以在海外影響力這么大,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在過去的十多年期間通過對外貿易積累了巨額外匯儲備(大多是美元),下表是相關數據。
表三: 2000年-2010年,中國外貿順差(單位: 億美元)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合計 |
241.1 |
225.5 |
304.3 |
254.7 |
321.0 |
1,020.0 |
1,775.1 |
2,626.9 |
2,954.6 |
1,961.3 |
1,831.0 |
13,515.4 |
數據來源: 中國海關總署網站
在2000年,中國的外貿順差只有區區241億美元,但2005年超過千億大關,之后有急劇增長,2008年達到創紀錄的近3000億美元。過去11年中國通過外貿順差累計的外匯儲備高達1.35萬億美元。
對外貿易有持久性的順差,是因為持續性的出口多于進口。在相當長時間里,促進出口曾經(現在也是)中國政府的政策。為了促進出口,中國采取了簡單的壓低出口價格的策略,具體措施是壓低出口生產要素價格,包括土地、勞力、資本和匯率。 產生的后果有二:
第一, 中國老百姓收入被人為壓低,老百姓不能分享盛世成果。土地資源為政府壟斷,中國雇員不能集體協商薪酬,利率控制和資本賬戶管制導致老百姓非工資收入被壓低(甚至可能是負收入),匯率控制導致國內通貨膨脹。
第二, 環境污染成本被忽略。網絡上充斥著一些很驚人的數據,比如: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的38%,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處于沙漠化威脅之中。2006年8月26日中國人大常委會在一份環境檢查報告中,說“有水皆污”、“逢雨必酸”、“污染之重,觸目驚心”、“不能再拖下去了”等。中國經濟發展(包括房價)已經透支了三代人的資源。
當代中國的資源少于歷史上的其他盛事時代(國土面積減少),但人口增多是個巨大的資源,中國政府充分利用全球化,通過資本市場和對外貿易,把非資本化的資源(土地、人力)資本化,大量美元財富應運而生(被集中在政府手中),從而成就今日盛世之中國。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大部分是王朝家族歷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們可以把舉國的資源集中于一個家族而成就偉業,普通老百姓很少能夠分享繁榮成果。今日中國之盛世應該在質而不是量上超越前朝,讓老百姓個體也分享盛世成果。
另外,土地,河流和環境污染已經非常惡化,食品質量問題觸目驚心,人力資源也面臨枯竭。如果說當今中國是5000年最大盛世的話,中華民族面臨的也是5000年來最大的挑戰。
凌晨5點起床,有感而發,泛泛而談,歡迎大家的評論。如果是批評意見,如果你能夠告訴我是因為文章標題還是文章結論而批評我,我將非常感謝。(2011年3月2日星期三。作者電郵: [email protected])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