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個省市都在搞城市化,四處拆遷、變著法子“流轉”農民的一畝二分地。按理來說,地流轉了,農民沒地,勞動力的供給應該是增加了,怎么還會民工荒呢?
現在農民工平均工資水平1700以上,個別地區甚至跨越2000大檻,于是有人說這是改善收入分配,提高勞動收入的一個表現。看來GOV還是沒忘記咱們的農民工兄弟。偶等感恩戴德,激動之情無以言表。當然,GOV在增加工人收入方面“應該”是做了努力。但是,在“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的今天,咱們寧愿相信這是“市場”的“功勞”。政府做了啥咱還真不清楚,想必正在幫自己招商引資來的企業怎么招兵買馬發愁罷!得罪了“資”大人的下場是嚴重的。后果是嚴重影響招商引資的形象、嚴重影響政府稅收、嚴重影響經濟總量。企業開工不足還會引起企業“產業轉移”。產業轉移就是這地方已經沒油水了,換個地方照樣玩轉。被轉移方還得高規格接待,給予“政策優惠”。但是這些和民工荒有什么關系?
首先,民工荒的出現是個好兆頭。民工,準確說是農民工,是在中國改開30多年來,形成的一個畸形群體。這個畸形是指已經游離出農村,卻不能為現代城市所容納。所以也有人把這種現象形象的稱作“候鳥現象”。在合作化道路被“拋棄”之后,在“比較優勢”的指引之下,農民在農業方面的生產技藝永遠定格在三十年前,紛紛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進城打工去了。生產技藝的荒廢的結果就使得農民長期處于農業生產體系利潤最薄弱的一環,農產品的生產就像中國的出口制造業一樣,被綁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農村已經不是農民的農村,已經形成的農民工大軍想再回農村阻力重重。其實30年后今天的民工荒是“市場化”道路的必然,而不是某些人嚷嚷的“轉型期”出現的特殊現象。民工荒只不過是說明資本過分壓榨勞動的不可持續性。資本的增殖是以喝血為代價的,當勞動力被壓榨不足以維持自身存在妄圖退出資本游戲的時候,危機就出現了,民工荒就是典型。現在中國的農民工和城市工人不同,他們在和資本家博弈時手里還有“最后一張底牌”——土地。某些東部城市,十多年來農民工的工資增長幅度極小,甚至不增長,在通貨膨脹高居不下的現在是無法忍受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有部分農民工退出資本家的“安排”就好理解了。但是,如果失去土地,當農民失去最后一張底牌的時候這個博弈的結果就顯而易見了。所以“土地流轉”這個“良苦用心”就不難理解了。可以說,土地的流轉一方面會伴隨農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另一方面也斬斷了農民工的退路。現在的民工荒也反映農民作為一個階層自身的覺醒,只是時間是不是晚了點?
其次,民工荒的現實因素。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勞動力的供給短缺。80年代以后的計劃生育政策,客觀上造成勞動力數量減少。農民工從事的行業主要是用工數量較大的服務業和低端制造業。不過這種矛盾的長期存在是好事,可以倒逼企業更新生產技術,提高企業節約勞動的意識。充分讓企業認識到“活勞動”的價值,這也算對勞動價值論的驗證。另一方面是農民工自身素質的提高。總體而言,缺工的企業主要是技術含量低、勞動時間長、勞動保障差的企業。而新生代農民工的技術水平比以往都有很大提高。許多新生代農民工都不再是傳統的“從初中到工廠”的對接,許多人都經歷了“職業技術教育”這一環。可供選擇的就業范圍在擴大,甚至在搶大學生的飯碗。這樣,流水線工廠招工難就不難理解了。
最后,民工荒的積極意義。首先是勞動階層的自我意識的覺醒。是對資本過分剝脫勞動的的反抗。其次,也體現了勞動力價值的回歸。一切價值都是勞動創造的。當勞動力出現短缺,企業的正常運行就會受到威脅。沒有工人的企業就沒有剩余價值,當然也就不會有利潤,沒有資本家的企業卻是可以運轉的。這是最好的例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