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門報假票列支1.42億元,是正常公務還是集體貪贓?
——淺析發票正常報銷中的“隱性腐敗”
據2011年1月4日的《檢察日報》透露,“去年6月,審計署抽查56個中央部門已報銷的29363張可疑發票中,有5170張為虛假發票,列支金額為1.42億元。1.42億元只是中央部門抽查出來的金額,沒有查出來的還有多少?對此,江蘇省南通市廉政文化研究所的副教授邵德進說:接受和使用虛假發票,并在有關報銷事項中列支,不只是在中央部門,在地方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單位都有這種行為。”
既然是發票的正常報銷所不能沖銷的東西,那么這些中央部門通過報銷虛假發票而列支出去的這1.42億元,就不能算作正常公務開支,而只能算作集體貪贓。事情的邏輯只能如此。
作為一種普遍現象,虛假發票的報銷在實際操作中并不單單只用這種偽造出來的發票進行交易,也有不少是用真發票偽造交易信息、虛列開支、套取資金,或用其他項目的真發票沖銷一些不能報銷的項目。因而,如果我們把報銷虛假發票看作是一種“隱形腐敗”的話,那么在真發票的正常報銷中事實上也同樣存在著這種“隱形腐敗”。在絕大多數單位都對這種報銷路數駕輕就熟的時候,就是通過真發票合法報銷出來的東西,也未必都是清白、干凈的。比如,在大宗物品的采購中,一些人明明是用10萬元購買到的物品,卻可以通過真發票的正常報銷獲得15萬元的貨款。就是稅務部門對商家的日常營業額進行征稅,也堵不住這種旨在吃拿購物回扣的虛假交易。在實際操作中,通過事前、幕后的秘密協商,商家可以把自己的進價、利潤、稅收及日常營運成本都塞進這個10萬元的售價之中,雖然賬面上沒有收到15萬元的貨款,但它依然可以賺到自己豐厚的利潤。而通過這種真發票中的虛假交易,負責采購的則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從這種發票的正常報銷中暗中套取5萬元的回扣。還有一些人可以把自己的私人宴請,通過單位公務消費的真發票報銷出去……這種虛列開支、合法報銷的現象,在我們的身邊比比皆是,無論如何都是列舉不完的。
這種隱形腐敗的出現,其根源又是什么呢? 邵德進 教授指出,“從制度層面來說,就是財務制度在發票報銷方面存在漏洞”。至于這個漏洞是什么?這個研究 廉政的 教授就不在言語了。
一些單位之所以屢屢出現這種利用發票的虛假交易與合法報銷,虛列開支、套取公款、中飽私囊的隱形腐敗,其根其源不是別的,而正是對這種通過發票正常報銷的公務開支缺乏多重關口的審計與監督,在實際操作上往往是單位一把大包大攬、一手遮天、虛列開支、自審自批。即使結核財務賬目,單位一把也只是召集自己圈子里的一些人走走過場、簽簽字而已。就是公示財務也只是把總的開銷數目張榜出來,至于交易的明細賬與真實記錄,則統統秘而不宣,無從查對。比如購買電腦開銷10萬元,至于這10萬元購買了多少臺,單價是多少,誰經手購買的,誰經手驗收的,則統統沒有詳實記錄,用以查對。像這樣的賬目結核又有何用呢!又豈不為經辦人虛列開支、合法報銷大開方便之門。再比如,招待上級領導檢查工作吃喝開銷2000元,在結核時也往往只讓人知道有這一筆開銷,至于有幾個人去吃,吃的是什么,買單上的菜價又是多少,就都無從查對了。正因為如此,這才讓一些人的虛列開支、合法報銷,有機可乘、有空可鉆。
怎樣才可能反制和阻止這種發票正常報銷中的隱形腐敗呢?一個最根本的制度性架構就是一切公務開支在事前都要報批、事中都要監督、事后都要查對。在這種公務消費與發票報銷的民主管理中,任何單位一把都不能一手遮天、大包大攬;要把這種公務消費上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合理地分立出去,并交由不同的人群分別執掌。每一次公務消費的預算在事前都要經過單位內部民主理事會的審批,在開銷之后的規定時間必須提供出這種消費的原始憑證與詳實記錄,并接受它們的事后查對和質詢。就拿日常性的公款招待來說吧,招待前有多少人去吃,吃什么、吃多少,在事前都要開列出來具體的清單,以供審批和事后查對;招待中,至少要有1名負責監督事項的人現場跟蹤并取證。招待后,經辦人要出具當時的買單和能夠證實這種開銷真實性的一些憑證,比如能夠證實在場吃喝人數的照片,以及當時的菜單價格表等,以供事后查對。在大宗物品的集中采購與發票報銷上,采用“決策者不購買、執行者不決策”的辦法,也即決策者只負責決定購買什么、購買多少、購買價格這些事項;到什么地方購買則由執行者自定;有沒有按照要求購買則由監督者查對。最好,這種三部曲的工作再張榜公示出來,并接受單位內部發票開銷結核、監督人員的質詢查對。如果能夠經歷這種多重關口的“折騰”,我想這種單位一把虛列開支、自審自批、合法報銷的事兒也許就會大大減少起來。
凡是都怕較真,一較真兒,那些偽造性的虛假交易在這種獨立的多重關口刨根問底式的查對與質詢中都會因為漏了自己的馬腳而過不了關。所以,阻止這種發票正常報銷中的隱形腐敗,歸根結底也還是要靠這種獨立的來自多重關口的某種刨根問底式的盤查和質詢,就像奧巴馬政府的公務開支經常要接受參眾兩院的聽證與質詢那樣。任何報銷在這樣的盤查中都必須出具自己的原始憑證與真實的交易記錄。只要把這種公務開支與發票報銷多重關口的獨立盤查制度建立完善起來,這樣的隱形腐敗也許就真的難以“隱身”了。
在阻止這種公務消費的隱形腐敗上,德國的經驗也許更值得我們吸收借鑒。欲知詳情,請看我的下一篇博文《工資對賬單,為何讓默克爾抓狂》
2011年2月11日 初稿于論道書齋 胡顯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