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思考分析]
新華時評:
用工荒暴露農民工難融城市的殘酷現實 |
新華網 2011年02月16日 18:38:35 |
2月10日,一位前往廣東打工的母親帶著她的兩個孩子在湖南衡陽火車站廣場前等待進站上車。新華社記者趙眾志 新華時評:“用工荒”的根源在于城鎮化問題 新華網北京2月16日電(記者梁宇廣、聶建江)春節過后,企業“用工荒”在各地出現。與往年相比,今年“用工荒”中的一個新現象是,一些農民工輸出大省多以“方便子女就學”“就近照顧老人”等為說辭,勸農民工留在本省就業。記者采訪發現,許多農民工被這些“留工”理由打動,在遠去他鄉與就近打工之間徘徊。 上述現象提醒我們,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用工荒”背后,是越來越嚴重的農民工后顧之憂。而要破解城市企業“用工荒”,必須加快解決農村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問題,下決心破除城鎮化過程中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體制機制壁壘,為進城打工的農民徹底轉化為城鎮居民提供社會保障。 談到“用工荒”,以往人們習慣于想到東部發達地區,像珠三角、長三角等地。事實上,“用工荒”已經不是東部地區特有的現象。記者最近在甘肅省兩個勞務輸出大縣秦安縣和隴西縣舉行的兩場勞務用工洽談會現場看到,參加招工的企業月平均工資都在2500元到3000元之間,比往年大幅度增長,不比東部一些地區給農民工開出的工資低。盡管如此,這些企業還是受到了冷遇,部分企業竟然連一個工人都沒有招到。 而在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省湖北和四川,春節后當地企業紛紛打出“方便子女入學”“就近照顧老人”等“留工”口號,許多企業在車站碼頭堵截勸說農民工就近就業。記者在廣西采訪到的一些農民也正因此遲遲按兵不動,在留本地就業還是去珠三角、長三角打工之間猶豫不決。 這些現象顯示,在農民工就業選擇上,地區差別已經不重要,愈演愈烈的“用工荒”現象背后,是城鄉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差距以及長期以來農民工普遍遭受的工資待遇低、勞動強度大、權益難保障等不公平境遇。 |
在浙江義烏勞動力市場舉牌招聘的用工企業代表(拼版照片,2月12日、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應當看到,新生代農民工不像父輩那樣單純為了養家糊口進城打工,而是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改變命運的機會,利益訴求呈現多元化。他們不愿意過“年輕在城市、年老回農村;工作在城市、保障靠農村”的“候鳥生活”,不愿意拋卻年邁的父母、稚嫩的兒女背井離鄉。從某種意義上說,“用工荒”現象,恰恰暴露了長期以來城鎮化過程中進城農民無法真正融入城鎮生活的嚴酷現實。如果農村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不盡快跟上,城鎮化過程中不能使農村轉移到城鎮的人口“落地生根”,解除后顧之憂,“用工荒”現象就難以消除。 愈演愈烈的“用工荒”不僅是招工企業的難題,而且直接影響經濟發展。只有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深化城鎮化進程中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才是破解“用工荒”的治本之策。 2月10日,一位前往廣東打工的母親和她的兩個孩子在湖南衡陽火車站臨時搭建的母嬰候車區候車。新華社記者趙眾志攝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