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件曾引起熱議的事情:多年前,杭州市圖書館就開始推行“平等、免費、無障礙”服務理念,實行對乞丐和拾荒者在內的所有人員免費開放,他們進來后即便不看書,坐在沙發上打瞌睡,圖書館也不會請他們離開。圖書館對這些特殊讀者的唯一要求,就是保持清潔,別弄臟或損壞圖書就行。針對此做法有讀者表達過不滿,認為放任乞丐進入圖書館,是對文化場所的不尊。當時,杭州市圖書館館長褚樹青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
新年伊始,褚樹青兩年前說過的這句話再次引發關注:1月18日,這則故事登錄新浪微博后迅速發酵,不到兩小時被轉發5000多次,光評論就達1200多條,隨后眾多媒體跟進,圍繞此話題展開了各類評論,其中,中國文化報還不惜版面,在2月10日用整整一個版對此事進行解讀。
乞丐進入圖書館,舊聞為何成新聞?
從職業理念上看,它反映了人們對杭州圖書館人性化服務理念的認可肯定。利用圖書館是公眾的權利,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地位,向所有人提供平等服務,這是現代圖書館“公共性”的基礎。褚樹青館長的“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選擇離開”,看似樸實,其實深刻揭示了杭州圖書館在塑造現代職業理念上的高尚追求,是職業理念與普世價值有效對接的具體表現。
從道德認知上看,它反映了社會為高雅場所大度接納底層人士所表現出的真切感動。這種感動首先源自于人們看到了一種常識的回歸。是的,向所有人免費開放,這本來就是公共圖書館應該承擔的責任。作為一種公共資源,圖書館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要讓所有人平等分享,以期實現社會價值的最大化。同時,人與人之間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一個乞丐與一個大學教授,都應該去平等享受屬于每一個人的尊嚴和權利。然而,這樣的常識常常被顛覆,我們很多時候生活在一個常識匱乏、尊嚴缺失的社會,別說乞丐,許多本屬向社會開放的場所,若沒有專門證件,就是有身份的人想進去也根本無門!
已經去世的前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著名詩人博爾赫斯生前寫過一首詩,詩中說:“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假如博爾赫斯先生現在仍健在,假如他能來到杭州,來到杭州圖書館,他肯定會說他看到了理想中的“天堂”。
值得提及的是,杭州市圖書館館長褚樹青及其同仁對社會的熱議始終保持低調姿態。據媒體報道,褚館長的“名言”在微博熱傳以后,有記者特意找到他求證此事,然而他婉言謝絕了媒體的采訪。幾經輾轉,記者終于找到杭圖辦公室主任劉麗東。面對記者的問題,劉主任滿臉驚訝:“這也算新聞嗎?我們一直覺得,這是公共圖書館本來就應該承擔的責任。”
多么樸實的語言,多么崇高的精神!如果說天堂就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那么,當我們在贊美杭州圖書館在打造天堂中所付出的努力時,更要贊賞他們面對榮譽所表現出來的那份從容與淡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