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某市養老金調整方案中涉及的一些“元素”。計有: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老工人、兩航起義退休人員、原南僑機工服務團退休人員;還有1953年底及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人員、具有副高及其以上職稱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高級技師、高級政工師、原工商業者、國務院批準的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等等,等等。這些人員中,有些是“不屬于2011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范圍”,有些,則是“在普調基礎上”另外享受某些“傾斜”。
令人疑惑道:這還算是以人為本嗎?人,一撇一捺,最單純,最純粹,當這么多的“元素”借著調整養老金的機會人為地附著于“人”的身上時,這些被調整的人,他們還是最單純、最純粹的“人”嗎?明明是以身份為本,以社會地位為本,以資格為本,難為他們還敢于標榜“以人為本”。以人為本這句口號是被何等嚴重地異化了呵。
調整養老金不是調整國家崗位的職務,不是調整在職人員的待遇,那么的強調被調整者的身份和資格還有地位,只能讓人看到當今社會對身份、地位、資格的看重而不是對人本身的看重。以人為本,在養老金調整過程中已經有意或無意地被嚴重異化了。
事實上,只要我們愿意,養老金調整中就可以比較好地體現“以人為本”。養老金不是工資,不是報酬,不是論功行賞的獎品,養老金是維持退休者基本生活和體面生活的物質基礎。滿足退休者基本生活和體面生活,是調整養老金的根本目的。我們設想可以這樣操作:各省市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確定一個“基本養老金水平”,這個“基本養老金水平”可以拿該省市政府官員平均退休費(退休金+退休補貼)做基數,按一個合適的比例做選擇,比如80%。這個“基本養老金標準”確定之后,按照以人為本的辦法,不管你是什么資格、地位和身份,只要養老金低于這個水平,立即調整到“基本養老金水平”。然后,每年再根據每個退休人員的工齡和退齡,乘以當年的物價上漲指數,就可以確定該退休人員應該調整的金額。—— 這才是以人為本嘛。
以上只是一種設想,條條大路通北京,只要你真想以人為本,辦法還是很多的?;钊瞬荒茏屇蚪o憋死,就看你愿意不愿意解決問題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