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每到春運“一票難求”的問題和由此引發的諸多矛盾就呈現在了我們面前,進而還形成了“質疑--答復--再質疑--再答復”似乎還是“一票難求”的局面,以至于日前鐵道部副部長王志國表示的“春運期間‘一票難求’問題雖然今年還無法解決,但到2015年,‘一票難求’將成為歷史。”的說法再度遭到了輿論的質疑和炮轟。
那么,春節期間的“一票難求”到了2015年能有解嗎?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即便是高速鐵路四橫四縱全線貫通、鐵路運營里程世界第一;因為,春節就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我們把一年一度的回家過年看成是一次“朝圣”活動,是不是就能夠理解了呢?此其一。
其二,是誰“一票難求”?什么時間段的、那個區間的票“難求”?題為《“有車坐”比“跑得快”更要緊》評論所述的“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最迫切的需要也許不是鐵路隔三岔五的提速,不是‘夕發朝至’的高科技產品,而只是薄薄一張承載著鄉愁的車票。”這個問題是不是一個關鍵所在呢?也就是說,高鐵基本上是在解決什么“高端”一票難求的問題,對于廣大的普通人來說,其薪酬是難以消費得起高鐵的。這是不是也回答了靠提高票價來緩解“一票難求”基本是一種癡想呢?或也可以說,眾多普通人的薪酬連cpi也跑不過,又怎能跑過高鐵呢?日前題為《女子騎摩托2000公里回家看兒子 扮男人跑6晝夜》的報道不失為這方面的一個很好佐證吧。
有意思的是,諸多領域在解決“難”時,幾乎都是在想方設法的限制、壓制,甚至是有意無意的排斥普通人的需求;如不論是新近的浙江省政協委員周建橋建議之“只有企業或年納稅5萬元以上的個人才有購車資格”提案,還是自行車造成交通擁堵論,或是清理整頓合租房,或者所謂的“舊城改造”,進城門檻,諸如此類,有多少不是在清理“低端”而為“高端”讓路呢?這或許就是“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保持現狀之“代價論”的延續吧。
當我們以《媒體吁舉全國之力送百姓回家 拿出辦奧運會魄力》解決了“一票難求”之際,可否想到春運過后運輸能力大面積的閑置呢?前段時間媒體報道的“京津高鐵運行一年虧損約8億元;武廣高鐵實際運力只有設計運力的約四分之一”不就是現成的明證嗎?
或許,如今的“一票難求”在很多方面是在說明著我國地區間、區域間經濟極端發展不均衡問題的嚴重性,建筑領域層層轉包和“草臺班子”盛行,以及眾多企業成為了追逐優惠政策的“候鳥”和諸多企業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用工制度、甚至是不招收本地人使然的。或也可以說,“一票難求”已不僅僅是運力的問題,外部因素所造成的“一票難求”也在加劇著這個“難”;換句話說就是,春運的“一票難求”已經需要進行綜合治理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