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旗易幟:是上策、中策,還是下策?
作者 蘇 杜
日期 2010-12-05
(本文大意:改旗易幟是下下策。只有傻瓜才這么辦。真正純種的美國人或歐洲人是不會這么傻的。“黃美國人“或“黃歐洲人”愛喊改旗易幟,是“情緒化”的表現。特別起勁兒地敲打“改旗易幟”,就放過了純美國人或歐洲人正在實行的上策、中策。)
改旗易幟,是上策、中策,還是下策?從眼下看,我以為,這不僅是下策,還是下下策。只有傻瓜才這么辦。
為什么呢?因為“中國通”們知道,很多中國人還十分相信,不是中央的經不好,是下邊的和尚念歪了。不是共產黨不好,是咱這兒的這個“張三”壞。這信念堅定未移的明證是京城外百姓們百折不撓的“越級上訪”。雖然有跳樓的,有自焚的,有堵路的,有散步的,但“相信黨和政府”的還是多,傾家蕩產也要“上訪”。
這是什么呢?這是最寶貴的政治資源。現在不是時興拼搶資源嗎?什么油啊,氣啊,稀土啊,用上了“戰斧”“飛毛腿”,仍唯恐不狠不及。在中國,能有什么資源比這種“相信黨和政府”的信念更寶貴的呢?不盡呵護尚恐有失,怎么可能令之輕而揚棄,改旗易幟呢?從這兒說,對有人以“治理上訪”為已任,狠招、快招、怪招迭出,不僅深感莫名其妙,恐怕是要以非常缺乏戰略眼光論的。對“上訪”而設立的“接訪日”“接訪辦”“督促辦”等等,應該是深感欣慰的。
自然,主張改旗易幟的人是有的,不僅有,還頗有影響。但這影響,我以為主要是因為他們是“黃美國人”或“黃歐洲人”|的緣故,靠著美國人或歐洲人近,從遠處聽來,他們的聲音也仿佛是美國人或歐洲人發出來的似的,引以為重,也就顯得很自然了。其實呢,恐怕并不如此。
真正純種的美國人或歐洲人是不會這么傻的。他們就沒有在中東用耶穌來替代穆罕默德,盡管他們覺得耶穌這桿旗子也十分出色。高舉著穆罕默德的旗子為美國人或歐洲人的利益干活,也一個樣,甚至更好,更出色。如果有一個政治上來懇求信任的政黨,有一種服從世界資本列強分工的經濟,有一套為之服務的法規,有一樣應需值變且不會引起社會激烈動蕩的國幣,再加上許多國人的“相信”,這是多么寶貴的資源啊!這是用什么東西也不能易換的。
“黃美國人”或“黃歐洲人”愛喊改旗易幟,其實是“情緒化”的表現。他們大約都吃過共產黨的苦頭,嘗過無產階級專政的滋味,托后來的福,一舉先富先走,變為“黃美國人”或“黃歐洲人”,回過頭來,反戈一擊,就特別地帶著狠勁兒,非要斬草除根,連茬也不留不可。這是一切投機者、變節者的共性。你看李銳、謝韜、張賢亮的文章,那真是切齒之聲可聞。不過,其勁可嘉,其情也可解,但其策則下,帶著氣的,不可用。擁革命黨之余蔭,事半功倍,何大利而不為呢?更何況,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改旗易幟的事并不多,到了末了,要剪本來沒有的辮子,許多人還雙手護著,痛哭流涕,死也不肯,剪了也要再種上,折騰了好幾十年,一直到現在還康熙盛世、乾隆盛世地歌頌起來沒完沒了,覺得迎外以安內也沒有什么不好,年頭一多習慣了也一個這樣,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呢。
那么,如果要問,既然如此,為什么對這樣的下策特別起勁兒地敲打呢,我看,一面,是有點糊涂;一面呢,有意也罷,無意也罷,是模糊了那明擺著的上策與中策,讓它們實行起來更方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