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3條人命的證明:臨時雇傭化令工人成了烏合之眾
云淡水暖
《人民日報》報道,“上海11-15特大火災事故原因查明”,事后查明原因是必須的,起碼應該給在大火中慘烈逝去的53條生命,還有這些逝者的親屬,加上最廣大人民群眾一個客觀、公開的交待。
報道說:事故調查組組長、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駱琳說,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經過初步分析,起火大樓在裝修作業施工中,有2名電焊工違規實施作業,在短時間內形成密集火災。這起事故還暴露出5個方面的問題:電焊工無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嚴重違反操作規程,引發大火后逃離現場;裝修工程違法違規,層層多次分包,導致安全責任不落實;施工作業現場管理混亂,安全措施不落實,存在明顯的搶工期、搶進度、突擊施工的行為;事故現場違規使用大量尼龍網、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導致大火迅速蔓延;有關部門安全監管不力,致使多次分包、多家作業和無證電焊工上崗,對停產后復工的項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另外還有媒體列出了工程的分包圖,明面上共有二層分包關系,總包商上海市靜安區建設總公司,為國有企業,而二包商,也即是負責施工的公司上海佳藝建筑裝飾工程公司,是上海市靜安區建設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資料顯示“具備二級施工資質,注冊員工人數54人,注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黃佩信。”,那么可以肯定地說,上海佳藝建筑裝飾工程公司并不具備實施工程所需要的工程隊伍,這“注冊員工人數54人”就是所謂“管理人員”,時髦點說是一個沒有施工工人的“高端公司”。
根據媒體披露,上海佳藝建筑裝飾公司“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起,該公司就中標獲得了30余項靜安區政府招標建設項目。…上海佳藝在靜安區所獲得最大項目當屬2007年度該區公有住房和系統自管公房住宅小區1000座水箱和30萬米水管等改造任務。…而在今年8月,上海佳藝一口氣獲得靜安區教育系統8個項目,工程額度均在55萬以上。”,注冊人數區區54人的小公司,接下這么多工程,哪里會不分包?
腳手架搭設作業分包給上海迪姆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網上查得該公司注冊資本為200萬、保溫材料工程分包給上海正捷節能工程有限公司,網上查得注冊資本為200萬、鋁門窗工程分包給中航鋁門窗有限公司,未查到注冊信息。根據上海佳藝建筑裝飾工程公司的情況,國有企業沒有固定的施工隊伍,私人公司也未必有。
但活兒總要有人去干,腳手架要人用一根根鋼管和一塊塊毛竹板搭起來,泡沫要人一塊塊貼到大廈的外墻上去,相應的輔助支架要一節節焊上去,外墻面的泥灰要一塊塊抹上去。這些終端的,底層的活兒是誰在干呢?
事故調查組給出了答案:
“…電焊工無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嚴重違反操作規程,引發大火后逃離現場;裝修工程違法違規,層層多次分包,導致安全責任不落實;施工作業現場管理混亂,安全措施不落實…有關部門安全監管不力,致使多次分包、多家作業和無證電焊工上崗…”
可以基本斷定,最后被“組織起來”施工的隊伍,無非是在馬路邊、勞動市場上等活的臨時工,被最底層的包工頭臨時湊起來,成為一支“隊伍”,然后再從上一層分包商手中拿到工程。說不好聽點,這就是一支烏合之眾。
而且,從上海佳藝建筑裝飾公司的“不俗業績”和媒體報道,這樣的由烏合之眾完成最終工程任務的現象,早已成為建筑、裝修業的常態,見怪不怪了。“‘這樣的情況在整個行業里只是冰山一角。’談起此次起火住宅的違法分包問題,上海律協建筑與房地產法律研究委員會委員張黔林對本報記者評論道。…現在建筑工程中的層層分包、轉包和掛靠都非常普遍。比如許多缺乏資質的個體勞動者,都會以交一筆管理費為代價,掛靠到某個具備資質的公司。當該公司承攬到某個工程項目后,就會找這些掛靠的個體勞動者前去進行施工。…”(揚子晚報)
按照正常的邏輯思維,總包商上海市靜安區建設總公司及其子公司上海佳藝建筑裝飾工程公司,應該有一只成員穩定,素質穩定,工種齊全,裝備完整的施工力量,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有經常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的安全檢查和巡視,但是沒有。
原因很簡單,維持一支穩定的職工隊伍,無法保證“高管”們的利益最大化,對于私營施工企業來說,無法維持資本家的利益最大化。換一個角度看,一支穩定的職工隊伍,還可能會大幅度降低企業在建筑裝修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也即是成本最小化原則。
上海市靜安區建設總公司及其子公司上海佳藝建筑裝飾工程公司名義上是國有企業,草民在國營乃至于改制后的國有企業干過。按照以前的行事規則,一個職工要在企業干活,擔當任務,一是要成為企業的成員,企業要給這個員工以穩定的報酬,基本和附加的福利,醫療保障,可以預期的未來保障等等,雖然現在變成了社保、醫保等形式,但總是一筆不小的財務支出。
有了穩定的職工隊伍,還要保證職工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就拿電焊工來說,草民干過車間工段長,知道在原來意義上的國企,一個技術工人是怎么培養出來的,如果是技校出來的學生,起碼要跟師傅學一年,積累實際操作經驗,其中最重要的還有培養工作現場的安全操作意識,如果是社會招進來的工人,這個過程是三年,所謂“三年學徒,轉正定級”,后來還多了一條,考取。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肯定是投入大于產出,新工人的手藝是靠一根根焊條和廢品由多到少堆出來的,新工人的操作規程意識和安全意識是靠老師傅言傳身教帶出來的。
穩定的待遇和穩定的從業環境,是造就一個合格的甚至是優秀的工人個體的基本要素,而一個個的合格的、優秀的工人個體的集合,就是一支合格的、優秀的工人隊伍,這樣的工人隊伍應該對企業有強烈的歸屬感,工作的時候比較有章法。
但是,這些年來,隨著越來越強烈的“現代企業制度”思維的推廣,一個顯而易見現象就是工人與企業之間關系的雇傭化,現在企業是能夠不承擔的堅決不承擔,能夠鉆空子的想方設法不承擔。盡量弱化企業與工人之間的責任紐帶,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其中一個變通的花招,就是所謂“勞務派遣”,連國有商業銀行這樣的單位,現在招收畢業生,都厚顏無恥地標出“招派遣制員工”這樣字眼,一句話,這種冷冰冰的雇傭關系越“臨時”,企業越歡迎。
那么,像在發生“11•15”大火的膠州路大樓工程干活的這些“無證電焊工”,可能是這種臨時雇傭關系中最為典型的一群了,他們受雇于小包工頭,干一天算一天,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沒有任何長期保障,甚至大多數情況下根本沒有所有的保險。這種臨時被雇傭的狀態,令工人的基本職業技能、安全意識、操作規程意識,基本闕如,干活不出事是萬幸,出事是必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是這群工人中的某人因為缺乏安全操作和規范操作知識遭到工傷,其結局會如何呢?
53條人命的結果,必定會有人付出代價,其中最為可悲的,莫過于為微薄的打工工資被臨時雇傭而犯下罪錯的工人們,在一個個的慘劇面前,工人隊伍烏合之眾的現狀,應該引起反思,誰造就了這樣的現狀?怎么改變這樣的現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