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食品一定安全嗎?
蔣高明
受三聚氰胺、“性早熟”、國內乳業巨頭誣告丑聞影響,中國奶粉質量陰影籠罩在消費者心頭久久不肯離去。為了讓孩子喝上放心奶,很多中國家長被迫花高價從國外買洋品牌奶粉,并由此催生洋奶粉代購業(11月5日,環球時報)。
洋奶粉代購,是賣方直接將在海外購買的奶粉,通過快遞等方式發至買方,交易雙方通過各種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由于這一過程中不需要繳納有關稅費,因此價格較國內市場上的洋奶粉便宜。
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信心不足,洋奶粉才趁機通過各種渠道涌入中國,且價格不菲。然而,洋奶粉就一定安全嗎?國家質檢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進口不合格乳制品比去年同期增加123.25噸,同比增幅為15.55%。不久前,有關部門又查明,來自新西蘭某公司25.25噸、新加坡149.87噸全脂奶粉被檢出阪崎腸桿菌,來自美國的1噸牛初乳檢出亞硝酸鹽。
種種跡象表明: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僅是國內特有的,而是全球性的。問題食品出現的源頭不在中國,而恰恰在發達國家,這是工業化農業帶來的必然后果。在一平方米的狹小空間內養殖十幾只雞鴨,其壽命縮短到短短的45天;豬的壽命縮短到不到四個月;奶牛的產量達到超常規的日產35公斤。奶牛要產奶,必須等產下牛犢后,且奶牛必須哺育牛犢才產奶。然而,人類發明的辦法讓母牛不哺育也能產奶,數量是自然產奶量的數倍。從技術上看,這都是科技發明,這種發明的后果是各種藥物、激素、抗生素大量進入動物體內,從而進入人體。
為什么發達國家發明了上述動物養殖模式?道理很簡單,發達國家勞動力奇缺。美國從事農業的人口僅占據其總人口的1.8%,英國也不到5%。勞動力少且昂貴,只好讓動物們受“委屈”,以動物們的生命和“受虐待”換取人類的“懶惰”,大量涌進城市里的人口讓少量人供養,還要從中賺錢,受害的只能是養殖場里的動物,農田里的生命,最終危及城市居民健康。
工業化食品帶來大量健康隱患和生態環境風險。目前,美國消費者用于購買食品的支出僅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0%,這個比例在全球國家中是最低的。為生產低廉食物,農民苦不堪言;環境遭受破壞;城市居民為健康買單,美國國民用于健康的消費占其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多;美國70%的抗生素喂給了養殖場里的生豬、雞、鴨和牛類,而習慣性添加抗生素強化了細菌的抗藥性,導致人類細菌性疾病更難治愈。因大量工業化食品出現,人類患心血管病、心臟病、高血壓、肥胖癥、癌癥的比例越來越高。不難看出,嚴重違背自然規律生產的廉價食品代價是高昂的健康費用,乃至生命。
十九年前,筆者在英國學習。當時感覺發達國家真好,吃的東西非常便宜,一個雞蛋只有幾分錢(英鎊), 折算成人民幣也比中國便宜,而英國人當時的平均工資是中國人的近百倍。然而,生活半年后,就感覺到雞蛋、雞肉、豬肉遠沒有國內的香。現在才明白,那些廉價的食品其實是政府大量補貼農業,加上工業化養殖的廉價食品,這些食品填飽肚子可以,但要求其風味則是奢求了。
盡管如此,發達國家在食品生產關鍵環節監督嚴格,政府職能部門能夠嚴把質量關,對違法生產處罰力度大,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借鑒。也正是出于這樣的原因,問題洋奶粉才躲避了本國的檢查,運到中國銷售;或者消費者通過第三方直接到國外購買,避免了洋食品在國內消費的質量風險。。
走了一個世紀的彎路后,人類重新回到用傳統的辦法,在自然的環境下生產食物,這就是有機食品的興起。在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地,有機食品消費呈現了明顯的增長趨勢,有錢人開始先吃起來。在倫敦肯星頓富人區,有家叫“全食”的有機食品超市簡直貴的離譜!從7歐元一公斤的土豆到40歐元一個的鴕鳥蛋,甚至一公斤野蘆筍都要250元。不過“全食”的顧客全都是大富翁,他們去關心價格的多少!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飽受工業化食品折磨的發達國家消費者,已將目光停留在傳統的有機食品上了。
中國具備傳統的農業優勢,發展有機食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尤其有大量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如果政府正確引導,有機食品不賣天價也照樣有其市場,農民和消費者雙方受益;生態環境可免受化學物質污染;工業革命惹的麻煩如排放的巨量溫室氣體還可通過有機肥還田逐步埋葬在耕地中。
建議有關部門鼓勵有機食品和傳統食品生產,將用來買洋食品的錢鼓勵中國農民在健康的環境下生產食物。市民通過自覺消費安全食品,帶動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呵護自己尤其兒童的身體健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