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2日 08:30:43 |
在全國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現場會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在會上無奈地發出感嘆,盡管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做了大量工作,但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速度,仍遠遠趕不上礦產資源開發的生態破壞速度。環保部官員發出這樣的聲音,可謂意味深長。 采礦污染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加速,進一步突顯了當前環境總體惡化趨勢尚未根本扭轉的事實。今年3月在全國人大記者招待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坦承,“兩項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COD)確實是在下降,但環境質量僅是局部改善了,總體還在惡化。”今年以來,惡性環境污染事件頻發,如血鉛中毒、大連海域原油泄露、松花江化學桶事件、福建紫金礦業的重金屬污染等。環保部總量司司長趙華林日前表示,中國“十一五”污染減排目標是化學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別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10%%,減排目標已經基本實現。雖然兩項指標得以實現,但并不意味著環保部門可以松口氣了。相反,未來只有輔以更加全面和嚴厲的指標監測和考核,才能最終改善中國整體的環境質量。 遏制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犧牲環境發展經濟”的沖動,仍是各級環保部門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在以GDP為核心考核政府官員政績的指標體系尚未完全改變之前,有理由懷疑,部分地方政府官員的“唯GDP論”,勢必助長“經濟優先,環境次之”的不良傾向。例如,紫金礦業的快速增長模式——依靠當地政府支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低成本采礦模式,終于造成了嚴重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而不久前媒體也披露,當前節能減排正在一些地方淪為“數字秀”,有的甚至對醫院、紅綠燈也拉閘停電。在這種情況下,環保部門的責任不僅僅是監督,更要進一步增強執行力度,進而全面落實中央各項環境政策。 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中國環境問題是多年來經濟發展積累的結果,需要標本兼治,切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所幸的是,環保部門在前幾年“環保風暴”刮過之后,開始逐步完善制度建設,頒布了信息公開、公眾參與的辦法和條例。當然,多年積累下來的環境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決,這就要求環保部門拿出更大的勇氣,承擔更多的責任。(崔迎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