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教師工作狀態調查
當今教育界流行一句話: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很多教師對類似這樣的說法非常的反感。他們認為家長和社會對于教師和教育過高的期待導致教師過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一個老師舉例說他班上有二位“釘子生”軟硬不吃,油鹽不浸,不是來讀書的,是存心來搗亂的。為此,他也曾絞盡腦汁想辦法,也曾請教學校所謂經驗 豐富的 老師,但這些老師往往夸夸其讀,說這說那其實根本就于事無補。情急之下,他突然想起孔夫子的一句話“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或許,孔夫子也碰過這種難以教化的學生,屢教不改,一籌莫展,于是,發出這樣的感慨。可見即便“有教無類”到孔夫子這樣的境界也還有這樣無可奈何的時候。然而,他不能從中得到些許精神安慰,因為這些學生每天都生龍活虎地出現在他的班上,他罵他們是害群之馬,但是每天還得面對他們。不只是他要面對他們,全班同學無不受他們滋擾。學生告訴老師,老師匯報到政教處,但誰都拿不出好辦法來。滋擾得厲害了,而且知道自己投告無門,很多同學自發組成小集體保護自己。班風由此日益惡化,人心由此日益渙散。遇到這種事情行政官員常拿那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指責老師的口實。所以教師通常回避這類話題,以免給自己制造負面形象,但他們人人心照不宣。孰不知領導的指責既有悖教育常識,也不 通 老師之情。教育既不是萬能的,道德行為教育有更大的社會背景。家長,社會把責任一味推給老師。平常缺乏合作,很少有人愿意付出精力、付出愛心去關心學生、研究學生,出現問題他們就只是抱怨、責怪了。學校領導把課堂當車間一樣,安排日常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常規。他們有最強烈的摘桃子的決心,可是卻沒有人愿意付出努力、愿意勤勉地去精心完成某一項具體的任務,紙上定出的目標用一支筆完成就可以向上面交差去了。
當今的校園是早已不是一方凈土了。校園內的很多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教師工作積極性的破壞力量。教育亂收費,近年來曝光頻率不斷加大,但對于凈化教育領土來說顯然力量過小。所謂亂收費必然亂發放,它很容易制造教師內部種種情緒對立。在體現小團體內部利益均沾的前提下,誰有能力化解其中所構成的種種矛盾對立。其次今日的教育界早已不是一個清水衙門。隨著國家加大對于農村地區教育投入,校園內行政權利無疑沾上了強大的財產后盾,一所農村中學,國家投入的資金究竟有多少落入校長的口袋,或者成為校長送人情獲取提撥的籌碼。真正用于學校軟硬件建設的資金,占到總體投入的百分之幾。各個校長有自己把握的尺寸,無人能算出這一比例關系。在一個嚴重缺乏監督制衡的校園里,沒有健全的激勵機制、沒有合理的工作績效評估。不滿、不平、抑郁,影響整個校園的情緒。校領導上梁不正:大棒亂揮的行政權力,不透明的財務制度,這里天高皇帝遠;教師耳聞目睹,產生種種情緒化的反應,人心如一盤散沙。什么樣的教學環境,什么樣的校園文化可想而知。校長是人上人,老師需要巴結校長才能獲得學校里所應有的尊嚴和實惠。這種實惠以賞賜的方式隨意安排,是校長威權意志的體現。它與奉獻毫不搭架;與工作勤勉毫不搭架。與校長走得近的老師組建利益集團,學校食堂、學校商店以商業化的方式從學生那里賺取零花錢成為該集團利益的一部分。同時他們共同支配學校財產,學校財產成為該利益集團牟利的資本。一般的老師分不到這一杯羹,有些人把眼光盯向學生。校園內亂收費一部分涉及有組織的利益分配,一部分涉及個人的肆意妄為。
這樣的校園背景下,老師的專業特長到底怎么體現?人們尊重老師是因為他們最了解學生,愿意與學生溝通;他們有豐富的心理理解能力和知識解釋能力;他們細致、耐心、寬容。如果他們失去這些最富人情味的特征,那么老師將何以為師?在這樣的校園背景下,很多老師平時根本就不會去鉆研專業。你到校園里走一走,照本宣科的老師比比皆是;體罰學生的老師比比皆是。教英語的不會說英語,只把語法概念搬來搬去直到把學生搞糊為止,口語能力強的都去了外貿單位了。教語文的弄不清一篇文章真正的旨趣在哪里,只靠鉆牛角尖的辦法把好好的一篇文章切割得支離破碎直到把學生搞糊為止,真正懂文章的人早給別人挖走了。被別人挖走或者托關系跳槽成為眾多教師孜孜以求的幸運。留在農村初中教育系統里的人有很多的不平,卻已經很少抱負了,所謂教育理想那是比海市蜃樓還難得一見的夢境了。在別的業務部門里業務是他得以立足的砝碼,而在學校里竟然還有人能抱著一鱗半爪陳舊的知識靠糊弄得以上下跳梁。因為校長是人上人,校長的蔭庇可以使很多人獲得位尊而閑的位置,這成為一部分老師的首選。其次那些照本宣科、肆意體罰學生的老師靠著逼迫學生進行重復而單調的考試訓練提高學生的成績。唯分數至上成為校園內業務評定唯一標準的時候,教育變成了一種工匠的行為。它簡單、強度大、耗費體力。教育沒有藝術,教育沒有人心,教育的模式操作使它變成了一種低級工種。我曾聽說,有些私立學校低薪聘用低學歷人員進入該校,學校組織部分老老師進行“傳幫帶”,所謂“傳幫帶”就是要讓他們理解一個觀念:“分數是考出來的,分數是逼出來的”。這批人員經過短期的“傳幫帶”之后就變成了這一教育觀念的堅定執行者。棍棒底下出分數。這樣的教育究竟有何價值?學校里讀書的老師已經越來越少,鉆研學問的老師已經越來越少。學校里沒有文化的氛圍,那種鉆營取巧之風有時讓人感覺象一個菜市場,學問在這里被擺在最邊緣的一個角落里。
以這樣的師資如何當得起社會道德楷模之任?教育界喜歡引用一句話標榜自己的出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師范的招牌。招牌之下名副其實者當然大有人在,名不副實者所謂掛羊頭賣狗肉,商業社會這一通行的符契不僅在商業社會大倡其道,教育界同樣通用。且不說媒體曝光的少數品行惡劣的老師的負面影響,部分老師惡性傳播知識的方式同樣也在極大地玷污這一群體的領地。校園內種種價值扭曲現象又如何當得起“身正為范”的楷模。校園內又何處去尋覓道德的影子?如果說我這句話說得太籠統、太武斷,我們且把目光聚焦某一片學區,某一所學校,我們來找找看有沒有什么值得書寫的道德的影子。我們看看,道德的體現首先是秩序,社會需要秩序。可是很多農村初中校園內甚至沒有一些基本的秩序。除了鈴聲還在象征性地表示一個正常的校園所需要的按部就班外,其余的從常規教學到校園衛生:一方面應付上級的督導檢查疲于奔命;一方面嚴重的日常管理缺位;教師不在工作狀態,做和尚不撞鐘,上班期間打牌、打麻將,教育工作特殊的工作性質成為他們懶散的工作作風最好的托詞。種種混亂現象不一而足。社會需要和諧,校園內卻有很多的不和諧:差生遭受老師歧視,社會地位高的家庭的孩子在學校里享受老師特殊的關懷;分數高的學生受到學校各種形式的表彰;老師隨意訓話,把一部分歸于有出息,一部分歸于沒出息,在一個民主社會,等級觀念被反復地灌輸,勢利的種子被老師深植于學生心靈;校長只講享受不講奉獻,老師對校長表面謙恭,內心不服;老師只知一味打壓學生,根本不顧慮學生發展的需要,學生對老師橫眉冷眼,內心仇視。除此之外就是補課之風、勒索家長請客之風,如此多的歪風演成校園主流之風。老師巴結校長、老師相互攀比、社會時尚成為交談的主流語言。那么道德在這樣的地方會呈現一種怎樣生態。
這樣的老師我們怎么來評價他?說實話,老師這一職業其勞動強度彈性很大。優秀的老師、勤勤懇懇的老師其責其累難以想像。因為其一肩挑教書育人兩副重擔。許多文藝作品把老師比做蠟燭,喜歡描寫老師鬢白的發角和老師窗前的燈光。許多人在他功成名就之后用感恩的心去懷念陪伴自己度過少年時光的老師。在他們娓娓動聽的敘述中仿佛盛開了一朵人世間最純潔的花,其情其感令人動容。我打心眼里尊重這些兢兢業業、孜孜育人的老師。我認為他們是師德師魂的真正薪火相傳者。
可是在我所考察的眾多的農村中學中,要說有 許多 老師閑的無聊并不為過。有些所謂一類學校喜歡給自己臉上貼金。對外宣傳半軍事化管理。走進校門,任何一間教室把一系列所謂“十不準”“六不許”“八不可”等等張貼在醒目位置上。犯了任何一個“不”字,那根高高懸起在學生頭上的鞭子就會有力地抽打下來。“政教處”類似于“鎮壓處”。這里研究出種種高壓手段足以讓學生服服帖帖。老師根本不用去研究學生心理。簡單粗暴換取“育人”這一副重擔;“教書”這一副重擔同樣簡單化了。“考考考,老師的法寶”有了這一法寶,分數是不在話下的。有學生說:老師鬢白的發角是天天暴跳如雷,氣的;老師窗前的燈光象是老師發怒時瞪起的血紅的眼睛。這是部分模 范學校 老師的工作狀態。而那些被教育主管部門認定為二類三類的學校其工作狀態可以統稱為“集體懈怠”。老師玩、學生玩、校長陪客人吃喝取樂。那么學生分數怎么辦?能糊弄的糊弄,不能糊弄就來個“死豬不怕開水燙”:反正我已經在這樣的學校了,我就是不認真你還能把我發配去哪兒?自由放濫的地方雖有一類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少數幾個天資聰穎的學生成為學校的招牌,少數幾個勤奮工作的老師卻成為大家的笑柄。他們終日游手好閑、什么擔子也不挑,卻削尖腦袋評職稱、拿自己二類學校三類學校招牌去行政部門哭窮。行政部門面對這些人也是出奇地寬容,他們用所謂的情有可原來諒 解這些 老師的無所事事。其實教育行政部門同樣有不可推諉的責任。為什么把這些地區老師的安排當成一種懲罰?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帶有歧視性的區劃?誰家的孩子因為什么就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教育。有些人打起官腔來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可我想教育這個林子是不能容忍這種鳥的。從全局來看,部分學校壞不了全局,教育全局是好的。可是從家庭和個人的角度來說,一所壞學校會毀了他們一生。
農村初中,這個所謂的教育薄弱地區有太多的問題擺在眼前。教師的工作狀態是所有這些問題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從何處著手、如何去解決它?要真正實現城鄉教育的公平僅僅依靠城市個別教師的支教是遠遠不夠的。很多問題的出現是制度性的。農村教育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的軟硬件實施問題上的探討,應當有更深層次制度性的破題。對當今農村教育的考察我感慨良多。有一天,我同一位農村中學校長在一起聊天。他對我談起一件事:他有一家鄰居子女在國外,平時遇上個生病、災禍的,子女只能打個電話過來慰問慰問;另一家子女沒讀出書來都圍在身邊,他一要有個頭痛腦熱的馬上身邊就來了服侍的,端湯送藥,好不溫馨。你說子女是要讀出書來好呢?還是讀不出書來好?我沒有回答他的發問,但我從他的問題中似乎加深了對這所中學的了解,也從中感受農村教育中根深蒂固的觀念性的頑疾。
當今社會對農村學校教育問題不可謂不重視。但我想,如果不能真正地深入其中,不能實事求是地解決橫亙在農村初中教育中的大的戰略性問題,是無法真正破解當今農村教育的瓶頸的。
這篇文章早在三年前就已經寫成了。其中感嘆多于敘事,無奈多于理想。今天看來還是如此。農村教育問題很大,事關未來一代人的發展,農村教師工作態度直接影響到農村教育的根本,需要及時破解。如何破解,答案是,搞教育需要真正的有理想的教育家,真正的有目標的教育。當今功利化的教育模式必須出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