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時評

逃離北上廣 –之我見

吶喊勇士 · 2010-09-26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逃離北上廣   

   

互動百科  

摘要   

逃離北上廣,即逃離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一線城市,是在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在白領中興起的思潮。要不要逃離北上廣,到二三線城市去安放青春,這是兩種價值排序,有些認為中小城市好的人,以降低人生風險為主要目的;認為大城市好的人,以抬高人生收益為目的,選擇哪種是性格和每個人具體情況決定的。  

   

逃離北上廣 –之我見  

   

   

[有一段時間了心里一直過意不去,總覺得欠自己一個交代,為什么也會走上逃離北上廣的路?  

   

房價高?有一點吧!工作壓力大?有一點吧!生活質量差?有一點吧!沒有歸屬感?有一點吧!為了老幼?有一點吧!強烈的不平等感?有一點吧!精神情感沙漠地帶?有一點吧!拜金觀念?有一點吧!  。。。。。  

   

面對日益高漲的物價,買水果蔬菜也要比較個幾家,這在以前是完全忽略的動作  

開始有了危機感,開始覺得父母老了子女長大要給他們備有充足的錢。將來孩子入托、入學勢必困難。非戶籍人口想上個不錯的幼兒園或小學,往往要交3萬元以上的贊助費。那么動輒拿父母養老的錢再月供房子個10年20年,請問你失業了怎么辦,家人生病怎么辦,銀行還款成本增加了怎么辦,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城市的繁榮與我無關,能扯的上的是花更多時間的交通成本,面對更多形形色色的人,呼吸著更多汽車的尾氣,堵塞、喧囂、浮躁。。 如果說小地方比一線城市商業機會少,信息流通的力度弱,但在交通和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影響可謂小,如果說一線城市人脈社會關系有發展,但小地方也可以維護不在身邊的關系。外地人在一線城市,注定了被規則門檻玩,先褪幾層皮再來玩游戲。權力和資本集中的地方,注定了沒背景的人只能是瞎折騰!不想拿青春去賭,幾年的奮斗已經說明了問題,  

偶爾跑趟醫院,那里擠爆了,不等個1個多小時根本沒戲。小地方呢,普通小病隨去隨看。  

情感沙漠的一線城市,真正的感情成了奢望,感情里攙雜了太多物質的東西,離婚出軌仿佛成了家常便飯,不禁讓人感嘆。  

   

追求物質財富,去一線城市。追求精神財富,去小地方。  

   

   

我需要一個地方,那里沒有加碘鹽,沒有轉基因食品,沒有毒假新型疫苗,沒有含氟的水,  

沒有含不明成分的牛奶,沒有潛規則,不會被規則,沒有漢奸國賊。。。  

   

這些不會憑空從天上掉下來,唯有斗爭!  

與天奮斗其樂無窮  

與地奮斗其樂無窮  

與人奮斗其樂無窮  

   

   

以下系轉帖  

   

   

逃離北上廣-概述

逃離北上廣,簡稱北上廣,即逃離北京上海廣州,伴隨蟻族、蝸居等概念的流行,要不要逃離北上廣,到二三線城市去安放青春,開始有人問。這純粹是一道個人選擇的問題,說來說去,就是兩種價值排序:認為中小城市好的人,以降低人生風險為主要目的;認為大城市好的人,以抬高人生收益為目的,選擇哪種是性格決定的,不需別人說教。  

   

逃離北上廣-逃離原因  

1、北京的高收入只屬于個別少數人,大城市的收益本來很是高的,但現在門檻更高,這緣于外力。  

2、在北京的一套房,到小城城市可買門面,出租價比北京的住宅出租價高很多,買房成為一項風險,是自己賦予的。   

3、在北京發展的空間可塑性不太強,感覺在北京高學歷、有足夠的錢、有社會關系的人有發展,其他人都是螞蟻,人活著不但是要虛名,還要質量。  

   

   

逃離北上廣-社會現象  

政治經濟輔助政策下所形成的,這就使得這樣的一類城市有了它的致命傷功能過多,而沒有專一性。不得不說在這上面國外要做的遠比中國好得多得多,國外的城市分工明確,使得他們在面臨城市各項問題時,解決的策略要簡單得多。而上面的這位老兄只能說你的運氣不錯,時機也剛好而已。  

   

逃離北上廣-購房壓力  

近日《蝸居》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年輕人與房子的關系又一次成為了熱點,目前30歲以下的購房人占到了首次貸款置業群體的70%,且這部分人群的貸款需求多集中在80萬元以上,購置的房產越來越偏向于大戶型房屋。可見以婚房為主體的年輕人購房相當強勁。由于年輕人收入有限,儲蓄不足,根據一些調查,舉家(甚至是舉兩家)之力付首付,年輕夫婦還月供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對于這一現象,有人認為與中國的民俗有關,中國文化重視傳宗接代,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房屋作為“生產車間”,被重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1]

當然房價年復一年持續上漲,加上隱約的通貨膨脹預期,讓許多人產生了房價只升不跌的幻覺,從而寧愿盡快購買。然而,房地產行業和其他經濟現象一樣也有其周期,《逃不過的經濟周期》一書就認為,房地產行業的周期大約在16-18年,屈指數來中國房地產的騰飛也就10年左右,這也導致處于上升軌跡中的國人在只漲不跌中感到恐慌,但是,與年輕人的遠大前程相比,房地產的周期又是何其短暫,更不用說一旦周期來臨的可能風險了。在當前的房地產熱潮中,一種群體無意識,一種在相互刺激下的非理性正在蔓延,總覺得悠悠萬事,買房為大。無論是從職業發展出發,還是為了尋找更滿意的生活方式,房子都未必是必需品。相反傾其所有地購房卻可能限制了選擇,影響了發展,在我看來30歲以下的年輕人就該不買房,父母們也應該盡量克制自己想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愿望。   

   

   

逃離北上廣-生活方式  

在快節奏的工作與高壓力的生活下,越來越多的上海白領覺得自己身心俱疲,卻找不到目標。為了消除焦慮、減緩壓力,一些白領索性辭去工作,移居到其他城市,尋找另一種相對輕松的生活方式,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在國內,很多人心目中所向往的“高處”無疑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原因無他,這些一線大城市不僅是全國性的經濟、文化中心,還能提供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就業和發展機會。

那些有志于追求精彩人生、實現遠大理想的年輕人,紛紛絞盡腦汁要在這些大城市里扎下根來,希望通過奮力打拼獲取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可是,面對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一些白領們卻選擇了逃離,在一家大設計院工作曾訴說心中的矛盾和煩惱。他幾乎被當時所從事的那份收入豐厚的工作壓垮。工作帶來的過大勞動強度和心理壓力,使他幾乎從沒有休過一個雙休日,也難得睡上一個安穩覺,甚至身體不適時也不敢請假去就醫,經常處于易怒、煩躁中。他正在和女友談婚論嫁、計劃在市區買房置業,這使得他沒有勇氣辭職去嘗試壓力較小、收入較低的工作。  

   

逃離北上廣-工作壓力  

如今,年輕白領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損害了健康甚至猝死的現象不斷增多,已經成了一種社會病。各個大中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高得驚人的房價絲毫沒有松動的跡象。年輕人的各種生活成本日益上升,而就業機會卻相對減少,激烈的社會競爭有增無減,這些客觀因素導致很多年輕人無從選擇。于是“逃離”的人越來越多。但可以預見的是,那些不堪大城市生活壓力卻下不了決心離開的人其實更多,而夢想到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發展的年輕人,就更海了去了。盡管未來這些一線城市的生活、工作壓力有增無減,更多的人還是會選擇擠進來。不是這些人抗壓能力更強或者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毫不在意,而是因為區域經濟發展嚴重失衡、各種資源過度向一線城市集中,那些在小地方受制于機會稀缺、關系至上的人們,勢必將源源不斷地涌向京滬等大城市。[2]

面對一線城市過于激烈的社會競爭及過大的生活壓力,移居到其他更宜居的中小城市或許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但是,在我們的整個社會狀況得到根本性改變之前,生活壓力損害年輕人身心健康的狀況其實無處不在。大城市有大的難處,小城市也有小的煩惱,終究無處可逃。   

   

   

年輕人正逃離北上廣 稱外地人在大城市越過越難  

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打拼數年后,不少年輕人重新選擇到二、三線城市發展,被輿論稱為“逃離北上廣”。這個群體雖然還不算龐大,但和多年來人才流動的潮流“奔向北上廣”形成鮮明對比。

  無論是“逃離”,還是“奔向”,都僅僅是年輕人的選擇嗎?這些現象的背后到底有哪些經濟、社會因素驅動?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外地人在大城市越過越難

  ——“逃離源于一線城市的移民環境變得更嚴峻

  

  今年5月,在北京打拼了5年的吳彩瓊到武漢買了一套房。眼下,小吳已辭職前往武漢裝修新房,只等下半年丈夫的工作合約到期,便舉家“轉戰中部”。

  吳彩瓊細細分析了她“棄”北京“投”武漢的原因:

  兩口子結婚3年,到了買房生子的時候。他們這幾年攢下了50萬元,加上雙方父母在其結婚時贊助的20萬元,手上一共70萬元。“70萬元,聽起來不少,可事實上在北京剛夠三環附近一居、四環附近小兩居的首付。”首付之外,近萬元的月供也讓吳彩瓊吃不消。此外,將來有了孩子,父母免不了要來幫忙照看,房子也會十分擁擠;父母如果不來,自己照看肯定又會耽誤工作,影響收入。

  再想遠一點,兩人都沒有北京戶口,將來孩子入托、入學勢必困難。吳彩瓊打聽過,非戶籍人口想上個不錯的幼兒園或小學,往往要交3萬元以上的贊助費。

  “我們感覺,外地人在大城市真是越過越難,除非你真的特別有能力、特別有錢。”

  相比之下,武漢房價還不太高,70萬元能在武昌的繁華區域“光谷”買到不錯的兩居室。加上武漢是吳彩瓊的老家,若有了小孩,家里老人還可以就近照看。所以,年初獵頭公司向她丈夫推薦武漢一家公司時,吳彩瓊毫不猶豫地支持跳槽。“奮斗過了,現在覺得還是回老家過得從容些更好。”

  專家解讀

  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任遠認為,一線城市過高的生活成本和競爭壓力,使“移民”環境惡化,導致青年人幸福感降低,引發部分人“逃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2009年的相關城市排名也印證了這一觀點。雖然在“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全部居于前列,但在“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卻集體“落榜”。

  任遠介紹說,城市化過程中“移民”環境惡化,有著一定的人口學背景。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新出生人口數從1600萬增加到2500萬,這種遞增趨勢,使社會競爭逐年加劇,教育、衛生、就業和保障等公共服務供給壓力不斷增大。特別在快速的城市化過程中,一線城市的“移民”環境惡化更加明顯。任遠說,近年來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尤其明顯,大量人口涌入一線城市,但城市的公共服務沒有同步發展,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提供不足,尤其是向中低收入人群、流動人口提供不足,青年人要在一線城市安居樂業變得越來越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研究員許召元認為,部分青年“逃離北上廣”,其實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體現。由于一線城市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更高的生產效率,人才向一線城市聚積。但當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大城市“擁擠”現象越來越嚴重,生活成本、生產成本越來越高。這時候企業開始向成本更低的地區進行轉移,導致經濟開始向其他地區擴散,部分人才也因不能負擔大城市昂貴的生活成本而向中小城市轉移。

  機會不僅在大城市

  ——區域經濟發展迅速,二、三線城市吸引力增強

  鏡

  今年27歲的劉志剛,大學畢業7年,已有著在北京、東莞、武漢、三門峽多地從業的經歷。

  2004年,學習土木工程的劉志剛從武漢工業大學畢業后,徑直撲到北京“闖蕩”。“當時就想到大城市干大事業,仿佛只有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才有機遇和平臺。”劉志剛回憶。

  但不久激情便消磨殆盡。“我不排斥艱苦創業,但在北京發展,熬出頭的希望太小,付出與回報太不成正比了。”2008年初,劉志剛下定決心,離開了打拼3年多的北京。

  在廣東東莞一家地產公司短暫過渡后,2009年劉志剛在武漢找到了一份建筑公司設計員的工作,起薪每月4000元。“公司的業務范圍主要在中部地區,近幾年國家對中部地區的投入很大,大的建設項目很多,在這里發展,前景不比北京差。”

  2009年下半年,當公司征求意見問他是否愿意被派往三門峽市某項目工作,劉志剛一口答應。他對記者說:“這幾年的經歷早就說明,機會不僅存在于大城市,只要能發揮所長,年輕人應該哪里都能去。”

  如今,劉志剛在三門峽工作已經快1年了,月收入7000元以上。“現在的目標是盡快熟悉工地每個工作流程,爭取早日成為項目主管,到時候收入上萬元沒問題。”

  專家解讀

  除武漢外,近年來,鄭州、西安、成都等一大批二、三線城市都相繼崛起,無論是在經濟規模、基礎建設,還是在城市管理、創業環境等方面都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長期關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許召元認為,這些二、三線城市的快速成長,得益于區域經濟的發展。他說,過去很長一段時期,我國不同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發展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城市,并且差距有持續擴大趨勢。但本世紀特別是2004年以來,這種趨勢得到了扭轉。一方面國家出臺大量區域發展政策,如西部開發、東北振興和中部崛起戰略,促進了一大批二、三線城市的崛起;另一方面,許多一線城市開始面臨土地和環境承載力的制約,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其他地區轉移。此外,我國中西部地區資源儲備較為豐富,近年來資源價格不斷上漲,推動了資源富裕的二、三線城市發展。

  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工作機會增多、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收入水平提高,二、三線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顯著增強。

  任遠談道,人才向二、三線城市流動,能反過來推動區域經濟的繼續快速發展。

  他介紹,過去人口過分集聚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對人才吸引力不足,例如他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就表明,長江三角洲地區65%以上的本科生人口、近95%的研究生以上人口都集中在上海、南京和杭州,蘇州、寧波等一些新興工業化城市面臨著非常嚴重的人才短缺情況。全國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如今全國范圍內人才向二、三線城市流動,有助于彌補不足,推進人才的合理分布。

  干不下去只有""”

  ——求職者應正視一線城市的擠出效應

  鏡

  32歲的苗新慶,在深圳奮斗10年后,帶著妻女回到了內蒙古呼和浩特。

  “我是真的"逃離",實在干不下去了,只有"逃"。”苗新慶10年前大學畢業時曾有兩個選擇:到內蒙古某縣級市民政局當公務員,月薪700元;到深圳一家家具企業做銷售,起薪1600元。“當時就覺得700元實在太少,如果能有1000元都會老老實實地做公務員。”而那時,深圳在苗新慶腦海里,是一個到處有機會的地方。

  事實上,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苗新慶干得就不順利,總也完不成任務。連拿了三個月底薪后,他自己也不好意思了,主動辭職又找了份工作。“后來就是頻繁跳槽,我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做銷售這類對個人能力要求比較高的工作,但做管理,如果和老板沒有很深的交情,也很難坐到一個比較好的位置。”工作10年,苗新慶的工資最高曾到5000元左右,且不太穩定,而此時深圳的房價已漲到上萬元,已結婚生子的他租住在城市邊上的舊房里,為不斷上漲的房租和孩子的奶粉錢發愁。“我發現自己能力其實很平庸,在深圳很可能一直干不出來,年紀再大說不定連份穩定的工作都找不上。”

  去年春節回內蒙古老家,他動了離開深圳的念頭。“我的中學同學現在月薪基本能達到4000元以上,連我媽作為一名退休老師的養老金都有近3000元了。”

  專家解讀

  許召元認為,一些人被迫“逃離北上廣”,實際上是受城市的“擠出”效應影響。

  今年4月,零點研究咨詢集團進行的“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流動意愿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近半數城鎮居民將北京、上海和廣州作為首選。“在一段時期內,一線城市由于集聚大量生產資料、社會資源,擁有絕對的發展優勢,由此帶來人才"集聚效應"。與此同時,社會競爭加劇,"擠出"現象也就在所難免。”許召元說。

  許召元認為,一方面,年輕人要正視這種“擠出”效應的存在,認識到大城市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要堅持留在大城市發展,必須對競爭的激烈性和殘酷性有必要的心理準備,同時要抓住一切機會努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者也要在加強城市包容性上多做文章,既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創造發展環境,也要為低學歷、低技能的年輕人提供生存條件,畢竟城市發展需要多樣化人才。

  任遠表示,“擠出”效應不僅反映社會競爭激烈,也說明一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比如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吸引人才;再如從更大層面上實現智力資源的暢通流動和循環。以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為例,可以跨區域研究中心等方式,使一線城市上海的人才能方便地在其他城市工作,也能隨時使蘇州等城市的人才到上海來工作,讓各類各層面的人才隨時隨地發揮最大價值。

  最怕高不成低不就

  ——理性、多元的擇業觀有助于青年人自我價值實現

  鏡

   7月6日 ,中國礦業大學應屆畢業生陳嘉陵登上了前往包頭的火車,準備到當地一家合資煤礦企業報到上崗。這并不是小陳唯一的就業機會,三個月前他還接到過北京某研究機構的“錄取通知書”,但經過反復對比,小陳最后還是放棄了北京,選擇包頭。

  “選擇包頭,是因為待遇高,發展潛力大。”陳嘉陵告訴記者。北京研究機構工資低,雖然代交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三險一金”,但不給編制、也不能解決北京戶口。而包頭公司在試用期的工資就能達到5000元,“三險一金”全上,落不落戶由自己定。“最關鍵的是崗位與所學專業對口,作為應用類學科的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讓我覺得更能實現自我價值。”

  記者問:“大學生工作好找嗎?”陳嘉陵說:“這不僅看各人的能力,也要看各人的態度。”他告訴記者,他的大多數同學和他一樣,已經找到工作:“選擇安逸的,就在徐州當地或者回老家就業;不怕吃苦的就到各個礦區去工作,雖然工作條件艱苦,但肯定會快速發展。找工作最怕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既吃不了苦,又不想在平凡崗位上默默無聞,有些同學工作至今仍無著落,大多是這個原因。”

  專家解讀

  青年人到底該選擇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呢?任遠建議,青年人不管是“逃離北上廣”,還是堅守“北上廣”、“奔向北上廣”,都應該建立在對城市環境和自身發展的理性選擇基礎上。

  他說,陳嘉陵的選擇,體現了當代青年擇業觀的理性和多元化。過去那種“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一心往一線城市奔的擇業觀開始松動,發展機會、收入水平、社會福利等成了青年擇業時綜合考慮的因素。理性的、多元化的擇業觀有助于青年人自我實現。創業明星馬云沒有堅持在一線城市上海發展,而將創業和發展的地點選在二線城市杭州,正是出于對自身發展的理性判斷。

  任遠認為,在信息化、全球化日益推進的過程中,城市間的競爭日益增強,這有利于為不同地區的青年成長創造更加公平的發展環境。去或留的決定,都是青年人經過理性思考后的選擇,都應當得到尊重,城市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的決定。對于外來移民,城市不應設置排斥性規則,對于有遷出意愿的人,也不應設置遷出障礙。無論是“逃離北上廣”,還是“奔向北上廣”、“堅守北上廣”,都有助于推動城市間人才流動,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分布。  

   

   

點滴日記 』 [轉載] 逃離北上廣的n個理由   

逃離北上廣的n個理由
  
  來自:趙款款
  
  去年,我經常去辦公室樓下的永和豆漿。很忙碌很糟心的時候,常常會一邊喝豆漿一邊想,真想當個服務員!每天就是端盤子、收盤子,別的啥都不用多想……
  
  今年,很忙碌很糟心的時候,我發現我已經不是對工作不滿意,而是已經發展到對這個城市不滿意的地步了。
  
  前段時間跟summer聊天,我說,你有沒有覺得咱們的棱角已經被生活磨平了很多?她說,太多了……咱們已經跟地鐵里那些行尸走肉沒什么區別了,就之前咱們經常笑話的那種~~
  
  每個星期一的早上,九點半開會,不能遲到。為了避開高峰期,我常常五點半起床,六點半出門。七點過,我已經坐在辦公室里,慢條斯理地吃早飯,準備選題。這樣,只是為了讓自己稍微體面一些、不要趕得那么狼狽。
  
  以前,我們總是笑話那些每天都需要按時按點上班,面無表情的人們。覺得他們的生活毫無意義。要是每天都這樣,還不如去死!如今,當我走在馬路上,看著公交車里擠到爆,臉貼著玻璃的人群,想的卻是:這個城市到底有什么?值得大家把時光都耗費在這里?寧愿來回花三四個小時的車程上下班、寧愿承受居高不下的房價、寧愿忍受永遠擁堵的交通、寧愿承擔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寧愿每天加班沒有節假日、寧愿周末累得只想睡覺哪都不想去、寧愿變成宅男剩女……寧愿日復一日失去自我。
  
  這個城市到底有什么?2007年,我寫過一篇關于北京的文章。叫做“北京情結”。就好像現在發自肺腑的不喜歡一樣,那時候的喜歡,也是發自肺腑,無比真實誠懇。
  
  那時候的我,熱愛自由。憧憬多變的生活。癡迷于逛街,熱愛華服美食,迷戀大牌。那時候,我剛剛進入五光十色的媒體圈,對采訪名人興致高漲,對參加活動樂此不疲。那種四周全是陌生人,任你哭任你笑、任你放肆談戀愛,反正是沒有人認識你的感覺很新鮮。那種巨大的陌生感和不確定性,讓人興奮。我嘗試著不一樣的工作,認識著不一樣的朋友,發掘著連自己都不曾發現的潛力……這個城市,幫助我成長,給了我一顆豐富的心。不過,卻讓我在一些莫名的片刻有一些莫名的恍惚:我這是在做什么?
  
  那時候,沒有想過。在將來的某一天,不長,很短,就三年時間。“逃離北京”——居然會成為另一個夢想。因為有一天,我發現曾經打動我的那些東西,突然變得那么沒有吸引力。我不再愛逛街,不再喜歡高跟鞋,也不再喜歡四處發現美食。相比大牌,純棉、麻質的衣服更適合我;相比高跟鞋,人字拖、帆布鞋更舒服;在外面吃飯,也遠不如在家穿著睡衣邊吃飯邊看著電視喝著小酒來得爽~~
  
  我給朋友出謀劃策:你這種腦子,就適合找一個簡單的、干凈的男人。一般來說,具備這種品質的人,長得也不會難看,必定神情淡定、眉目疏朗。話沒說完,我自己倒給推翻了。在這個城市里,稍微有一點點成就的男人,稍微一個比你能干一點的男人,無一不是踩著別人上去的,無一不是經過精心算計才有今天的。對一個經歷過許多,攻于心計、精于算計的人而言,又能要求有多少簡單、干凈?就算有,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極品了。
  
  經歷過越多復雜的事,見過越多復雜的人,越發地向往簡單單純。
  
  當這個巨大、擁擠的城市,一點點由陌生變熟悉。能帶給人的安全感,卻越來越有限。當那些曾經愛過、恨過的人,都已經變得模糊,這個城市,在我們眼里,也越變越模糊。
  
  當“逃離北上廣”這個詞被越來越多的提及,我不禁在想:我們到底在逃離什么?
  
  我問茜,我們家不在北京,會想著說逃離北京。你呢?你想離開這里嗎?離開這個你從小長到大的城市?
  
  她說,我想去青島。想讓自己生活得更輕松、快樂一些。
  
  當我們說著“逃離北上廣”,其實,跟城市無關。我們想逃離的,不過是枯燥繁忙的生活、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無知歲月、是無數破滅的夢想,和曾經那些錯愛、錯信的人。而我們所向往的,也無非是更輕松一些的生活,還有那只傳說中幸福的“青鳥”。
  
  希望將來某一天,我會和他在某個小小的城市,也許是陽朔、也許是麗江、也許是大理、也許是鼓浪嶼……很多的閑暇時間、很少的物質欲望。每天自己做飯,可以安靜的看書、發呆、寫字。偶爾,聊起曾經那段忙忙碌碌的時光。
  
  哪怕是幼稚的夢想,但是,想想也好。  

   

連個人樣都沒混出來就“逃離北上廣”?   

   

   

在“蝸居”、“蟻族”這些交染了若干社會情緒的詞匯的反襯下,北京、上海、廣州這些曾經承載了年輕人夢想的城市,開始變得讓人愛恨交加起來。逃離還是死扛,堅守還是離開,對于那些曾經做過或者正在做著“大都會生活夢”的青年來講,實在是一個艱難選擇。   

北京、上海、廣州這些曾經承載了年輕人夢想的城市,因為高高在上的房價開始讓人愛恨交加,不少人決定“逃離”。大都市生活本來就高成本、競爭嚴酷,高房價成為壓垮人們“北京夢”“上海夢”的最后一根稻草。   

“逃離北上廣”依舊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社會競爭現象,大都市里人們的擇業觀和生活觀正發生改變。然而現實告訴人們,二線城市的房價也日漸走高,生活成本也在逐步加大,房價對于一線城市居民來說雖然偏低,對于當地收入相對較低的居民來說也非常高。照“逃離北上廣”的邏輯,房價高漲之下,難免有人要繼續從其他中小城市“逃離”。從理論上來看,似乎是正常的優勝劣汰。但在“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當下,在“富二代”的張揚與“貧二代”的艱辛形成鮮明對比之時,現實中的“拼爹游戲”輕易就改變了優勝劣汰的部分游戲規則,這正是一些人的“逃離”值得同情的地方。競爭起點不公平,是社會壁壘之下的“逃離”最無奈的一個側面。   

有人說“逃離北上廣”是中國特大城市開始逆城市化了。但從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來看,“逃離北上廣”目前還無法說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趨勢有所逆轉。盡管國外也曾出現過所謂的“逆城市化”,美國就曾經出現過“逃離紐約”。但中國的情況與之完全不同,一是中國的人口城市化率還比較低,遠遠未到城市化的成熟階段;二是資源分配的體制有很大不同,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們國家的行政力量對社會資源的分配仍處于壟斷地位,例如大學,幾乎最好的大學都集中在特大城市,一張北京的戶籍證上附著的利益太多了。正是關鍵的后一點,決定了將有大量的人在別人“逃離”的時候拼命擠過來。   

作為上海人我雖然并不喜歡自己的城市里因為外來人而變得擁擠不堪,但我想說,年輕人出來闖蕩連個人樣都沒混出來就撤退?在北上廣這種一線城市里,生活的自由度和成功的機會是其他城市遠遠沒法比的。撤退到二線城市,就等于放棄了出人頭地的機會。現在卑微地苦熬,是為了將來的功成名就。逃離北上廣,是懦夫的行為。      

是的,我理解,大城市畢竟有諸多的無奈,比如在北上廣這種一線城市,生活實在艱難。奮斗一年買不了兩平米的房子;精英云集競爭慘烈,找工作太難;你還別有病,一個感冒能要你一兩千元;即使委曲求全租房結婚,那將來生了孩子,還是會因為沒戶口而上不了學。去個小城市,好歹能生活下去啊!其實寫到這里我也迷茫了,我真的不知道飄在外的人是該逃離還是堅守,說多了,會惹上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嫌疑。  

   

“剩女”逃離“北上廣深” 回家鄉相親人數激增  

剩女逃離北上廣深  

  回漢相親人數激增  

  本報訊(記者馬振華)她們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有著收入不菲的工作,卻紛紛逃離“北上廣深”,準備回漢結婚定居。昨天,國內最大征婚網站世紀佳緣發布武漢大齡女青年戀愛報告稱,今年以來參加相親活動的大齡女青年中,從“北上廣深”回漢的人數急劇增多,同比增幅達30%。  

  在中秋相親會上,一位陳姓女子吸引了不少男士。 陳 小姐是仙桃人,大學畢業后在廣州一事業單位工作,30歲的她工作很忙,平時經常要加班,接觸的異性不多,不知不覺成了“剩女”,讓家人很是著急,多番催促之下,下半年來,她先后三次飛回武漢相親。  

   陳 小姐說,廣州工作和生活壓力大,雖然掙得多,但買房等開銷也大,適齡男青年多數沒有房,家人看她一直“漂”著,勸她回武漢工作,在武漢找個對象結婚。一開始她不太愿意,后來想想,親戚朋友都在武漢,而且武漢的房價還能承受得起,回漢也不錯。  

  像 陳 小姐這樣的“剩女”不在少數。世紀佳緣負責人龔海燕表示,該網站今年在漢舉辦了10多場相親會,從“北上廣深”回漢工作的大齡未婚女青年,比去年增長了30%多。他們年齡一般在27歲—32歲間,渴望有穩定的家庭和工作,為了離家近些,同時考慮武漢的房價等綜合因素,很多都是辭了“北上廣深”高薪回漢。由于“時間緊”,一些大齡未婚女青年就通過征婚網站相親這種便捷方式解決婚姻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