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民眾需要什么樣的人做官
茅于軾文章《收入差距的新視角》中提到很多過激行為,都源自于民眾“沒處講理”,這個觀點是很正確的,也就是說,遇到問題,百姓沒地方討個公道,討個說法!秋菊打官司,就為了討個說法,很多人去上訪,也是去為了討個說法,討個什么說法呢,就是一個公道的說法。
不能你有權你就說了算。過去一群有權的干部你可以那樣說,今天換了一群干部上來,就又是另一個說法。百姓當年聽了你的,實施了當時正確的事情,今天拿著當年的紅頭文件,你這屆政府卻不認賬,這當然不合理。現在干部又換的快,一人一個政策,今天這屆干部說“向西發展”,明天那屆干部上來,又說“向東發展”,政策沒有連貫性,制造了很多矛盾,這正是現今上訪的根源。如果政府沒有長遠規劃和整體觀念,更沒有法治和規矩照章辦事,總是喜歡個人說了算,那上訪的人就會源源不斷,如今這么多社會矛盾,都是為當年那些在臺上的干部個人隨意修改國家政策制造下的矛盾,來擔當。
民眾其實沒什么錯,也不是喜歡上訪和打官司,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為了討個公道,掙一口公平氣。因此,今天的中國民眾,比任何時候更知道社會需要公平的道理。如果政府部門的行政部分,公檢法部分,都失去和民眾溝通的渠道,那當然就會出現很多極端的事件。民眾會感受到官員高高在上,離百姓很遠,離公道很遠,沒有一個管道讓民眾對話和通氣,并合理解決積存下來的矛盾,失望的情緒,就會出現極端。
胡主席說,社會需要和諧。我們都贊成胡主席的話。但和諧的社會首先要讓官員們真的彎下腰,放下架子,舍得花時間傾聽百姓的聲音。但如今的官員,架子的確很大,官氣的確很足,他們養成了高高在上把權力放大到頂峰的地步。我相信過去的周總理是平易近人的,過去的省長也是平易近人的,但他們平易近人反而威信更高,如今的官員官氣十足,老百姓未必就尊重他們。不要以為一旦有了高官的位置,就自然會受到尊重,其實受尊重的是每一個官員的人格、公平依法辦事的作風,百姓歡迎一個懂政策、懂法律、依法辦事有公道精神的官員,勝過擁護那些自己嬌寵自己官氣十足不把百姓放在眼里的官員。
因此我們選官的方法應該改變一下,現在直接上級任命的方式,只能培養一種只看上級臉色不看民眾臉色的“欺上瞞下”的官員,這不利于培養官員的群眾觀點。選拔一方官員,至少要知道當地百姓對他的看法,要無記名地聽聽下級和其他人的評價,加大對官員來自民眾和其他單位的監督,這樣提拔的干部,也許心里會有群眾。
官員們要學會傾聽民眾的意見,學會和民眾溝通,很多矛盾就是在溝通中解除和消除的。上級選拔官員,不是選那些把小事鬧大、大事釀成禍害和事件的笨蛋,這樣的人,上級就不該用。
為人民服務,這個口號,多年沒聽到了。很是遺憾啊!(作者:鳳凰淑女)
農民工可否做現代“工人領導階級”?
(鳳凰淑女文)見早間新聞說,端午節溫家寶總理去看望北京的農民工了。領導很辛苦在工作。不過我想,大概看誰,誰就是最值得關心的那一族弱勢群體?
問題是,中國的工人階級什么時候不在了?“領導階級”什么時候悄沒聲地分化,變成了一部分是“利益集團柯斷企業”,一部分是農民工?傳統意義上的工人,是一個靠出賣勞動力、上無片瓦、下無插錐之地的無產階級,而今,柯斷企業的工人、傳統的產業工人被視為利益集團成員了,那么領導能看的“工人”就變成了農民工?據說這是現代工人的代名詞。
農民工是工人嗎?我一直困惑,中國的工人,什么時候就變成了農民工?農民焉?工人焉?到底是農民還是工人?在農村有土地房屋,又在城市打工并另有買房租房掙錢吃飯的就是叫農民工的那部分群體。中國如果從農民工開始才有工人群體,那中國不是進步而是倒退了,也就是說中國從來就沒有過工業化,也沒有過傳統意義上的產業工人。如果有,溫總理怎么沒去看那部分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工人?而是去看的農民工?可見現階段,中國的建筑、勞動輸出、工廠打工等等主力軍是農民,是還沒脫離土地、正要脫離土地、但是和土地還有千絲萬縷聯系的農民。他們頭上還帶著農民的帽子,但他們不是靠種田為生,他們站在農民的立場,去城市出賣勞動力,為城市建設出力、靠掙錢為生,而不是靠種田養活自己和家人。很多農民工有兩個家,一個是鄉下那片老宅,那片自己頭上頂著的份子地,一個是城市里的蝸居,租用的小房子里住著在城市讀書的孩子和家人。
這≥和城市的工人是完全的不同,過去的工人不會在農村還有一片土地和一片老宅,在城市里有的就是赤手空拳出賣勞動力。過去城市里的工人是無退路的,沒有工作了就是沒有生活來源,因此工人是不會隨意離開廠子的,工廠就是他們的家,歸屬感很強。
而農民工正因為有了退路(盡管農村不是最想去的地方),所以在發達地區打工的農民工流動性就很大,平均一個月企業進進出出幾百個工人是常事,這些農民工對企業沒有什么歸屬感,當然那些外企把工人完全看成機器,讓農民工無法找到歸屬感,企業的短期行為也讓農民工無法真正脫離農村做一個城市人。
現階段盡管文件上有寫“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可是那個領導階級都還沒形成呢,還處于“農民工”階段,他能是領導階級嗎?中國有現代企業嗎?中國有大工業企業嗎?一個還處于代工階段、靠加工別人的品牌賺取手工費的企業、沒有自主品牌和制造業的企業不能叫大工業,那么中國離現代工業社會就還差很遠很遠。
鳳凰淑女評論
鳳凰淑女:忠義在三國,可是現在叛徒卻很多
鳳凰淑女: 過去我一直不理解為什么一個領導走了,他的秘書和司機幾乎都要跟著走,無論下場如何,都要跟著去。原來新來的領導絕不會用前領導的司機給自己開車,任何一個領導再不會用別人的秘書當自己的秘書。我以為這是官場上的潛規則??戳巳龂?,我才明白,或許我明白的太晚,但總算明白了一點。
原來歷代歷朝都有一個規則,誰是誰的人,就要永遠忠義到底。曹操喜歡人才,千方百計拉攏關羽,但是關羽不畏金錢美女寶馬的物質誘惑心里一直想的是找到失散的大哥劉備,當他得到赤兔馬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匹好馬跑的快,那我就可以更早的找到我大哥(劉備)了!” 當場把送他馬的曹操給氣的半死。氣是氣,這種忠義,卻是曹操容忍的精神。
但當關羽知道了劉備的消息,和曹操不辭而別,過五關斬六將的沖關而去,義無反顧的尋找他的結義大哥劉備,曹操不但沒有記恨關羽,相反對他的忠義之情十分敬佩。雖然關羽一生都不為曹操所用,但當孫權手下殺了關羽并送了頭顱到曹操處,曹操不但厚葬,還在墓前憑吊關羽,他說:“我希望別人對我忠義,但我也知道你是一定要對你的結義大哥忠義的,假如你從了我,后來沒去找你的大哥,或許我就不敬佩你了,正因為你的這份忠義到底的做人本分,讓我覺得我敬佩你,緬懷你?!?/p>
三國里很多對背叛主子的叛徒采用的手法的描述,都是從人性上鄙視的,要么不用,要么尋個機會殺了叛徒,所有的人都覺得,這種背叛主子的人渺小可怕,不能信任。比如蜀國那個給劉備出主意并獻上自己主子領地地圖的張松,在劉備的軍師龐統(鳳雛)眼里就是個小人,不值得尊重和信任。那些忠于主子寧死不降的將軍官員,反而得到重用。
可以說,中國歷史歷來就是一個講究英雄氣概、講究忠義道德的歷史,那么多朝代里,人們鄙視的是叛徒和奸臣,宣傳和流傳的是忠義孝道,哪怕那是愚忠。所以才有那些三國里美好的故事,才有將關羽作為忠義的楷模的故事流傳至今。
反觀今天官場上的那個“誰的人就跟到底”的潛規則,我有所理解,中國今天實際上和兩千年前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不論你說他是封建殘余,還是評價他是跟人不跟線不對,但總之當人們知道你是某人的秘書,就再不會讓你當第二個人的秘書,因為把你看成了前面那個領導的人,那么你就要死跟到底,否則或許人們看你改換門庭,從心里就會產生鄙視,貌似“叛徒”的感覺了,誰還信任“叛徒”?
實際上,中國出叛徒和漢奸也是很多的,這就讓人奇怪,一方面民間崇尚忠義之精神,一方面卻在現實中出現很多叛徒嘴臉,當然我們知道“叛徒蒲志高”不是個好東西!也知道漢奸賣國賊不是個好東西! 那么是經過兩千年后,忠義之精神少了呢,還是人們對做叛徒不再感受到恥辱,喪失恥辱的感覺,對一個民族的存在和崛起,那都是大敵。所以當今天忠義越來越被人少提和忽略的時候,重看三國里的人物和推崇的精神,實在是很有現實意義的。我很驚奇于中華民族竟然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那么成熟那么有智慧,那么多韜略,那么多奇才。無論是曹操的雄才大略,還是他的詩歌;無論是劉備的籠人之術,還是諸葛亮的全才韜略,都讓人覺得,三國時期,一定是個英雄輩出、人才輩出的時代,無論是他們那個時代所使用過的韜略,戰術,比如戊邊墾荒、養民減賦,還是他們那個時代的精神,仁義忠義,看重百姓的人心所向,以及法治治國平天下,都是我們今天需要繼續傳承下去的。
鳳凰淑女讀三國后感
在魯迅眼中的勇者與弱者(鳳凰淑女)
鳳凰淑女文
魯迅被逐出高中課本了。
這個事實讓很多人高興,但更多的人不高興,仿佛這一走,就渺無蹤影了。于是很多人悲傷。
我就告訴他們,高中課本沒了魯迅的文章,魯迅的原著還在啊,難道一個人的精神會因為從高中課本消失就消失的嗎?顯然不會。可以說魯迅的精神已經深入人們的骨髓,深入中華民族的心里。
其實這些年,從高中課本、初中課本、小學課本里,被逐出去的內容多了去了,那些曾經讓我們熟悉的文章都已經不再成為范文,而新的范文,據說是與時俱進的內容,這當然,誰也無法阻擋那教育制度要改革的步伐,但到底改好了還是改壞了?目前還不好說,就算逐出了若干的“過時文章”,也沒有看到更多的道德風范在我們這個民族中扎根成長。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民族的精神,一個民族的脊梁,需要一代一代潛移默化。
比如魯迅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這在香港人心目中,就是理解為即便是遇到了菲律賓人質事件的悲憤,也不會把火氣撒向在香港工作的二十萬菲傭身上,因為菲傭是一群更加弱的群體,她們舍家拋子在香港工作,是處于無奈,是處于菲律賓當局的無能才讓自己的人民在國外去做最低檔的工作,這是那個國家的悲哀,也是菲傭們自身的悲哀。
而中國則連續發生一些弱者因為不滿社會的不公,卻把屠刀舉向了更加弱小的群體,在多家學校和幼兒園制造血案。
兩相對照,到底是大陸的人的素質高呢,還是港人的素質高?
魯迅的說教,在全世界華人心目中生根開花,那邊的教科書里,并沒有魯迅的文章,但魯迅的精神卻在人們的心里?!坝抡邞嵟?,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這話說起來聽起來都很普通,可是要真正遇到事情并作為準則則不易,中國人中目前很多人的行為都該被魯迅臭罵的。
所以魯迅的原著應該是永遠存在的精神糧食。誰又能抹去?
鳳凰淑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