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檢測專項資金被官員們蓋了樓、買了車,不用說,百姓吃得放心不放心的問題被官員們給扔到腦后了。頻發公共衛生事件,那些被疑為有害有毒的產品合格不合格、有毒沒有毒?毒從何來?監管部門往往說不清楚,往往拿一些含糊其辭的話敷衍我們,比如某某項目不在檢測范圍,某某問題上目前尚不具檢測能力……如果錢不是被濫用了,就是花好價錢買來的設備都成了擺設,遇到問題他們又能說清楚什么呢?
民以食為天,而我們的“天”在某些“公仆”眼里竟是如此沒有位置,實在是悲哀。更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則是,在信息化時代,“知識爆炸”的語境下,一些公共事業機構的專業人員,面對新設備居然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不知所以然;當然,技術發展太快,很多東西沒見過很正常,然而作為專業人員,學都學不懂,這就不正常,不由地懷疑,這些“專業人員”是憑什么上的崗。
擠占挪用專項資金問題,也叫“違規資金”,違規資金似乎從來就算不上什么問題,否則也就不會有“屢審屢犯”之說。正因為它算不上什么大問題,就算審出來了,也沒人害怕,因為體制內對這種問題的處理,一是“糾正”、“整改”,二是通報,一般會說“下不為例”,盡管屢審屢犯,但總是少不了要屢犯屢批評的。只是不知道,蓋起來的樓拆不了,買來的車也變不了錢,“糾正”與“整改”該如何“糾”、如何“改”呢?
或許,老百姓們從來就不曾奢望過這種被稱作“違規”的問題會真正糾正、整改到位,只求能“下不為例”;然而這也是一種奢望,否則,審計風暴刮了一場又一場之后,就不會有食品安全檢測資金被挪用蓋樓、買車這件事。而這件事之后,會不會繼續玩“屢審屢犯”,誰都說不準。根本原因,不是違規者沒拿國家規定當回事,而是制度本身的無力。
在一些國家,諸如此類的“問題資金”是違法犯罪,比如美國總統顧問西斯托因涉嫌濫用政府援助款被曝光后雖立即辭職,卻仍有非政府組織對他采取法律行動,白宮也將其轉給司法部調查。
比較之下,我們對這類問題的定性就寬容多了,只要不揣進個人腰包,就算揮霍掉也與犯罪不沾邊;別說問罪,通常情況下大小官員的官帽都觸及不到。
不信的話可以關注這一起擠占挪用食品安全檢測專項資金的下文,肯定又是“無言的結局”——除了“糾正”、“整改”等等,官員個人基本不會有閃失。
挪用食品檢測項目資金算是多大事?就看監管部門當不當回事。(馬滌明)原題:想知道挪用食品檢測款算多大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