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讀了孔慶東老師《文化缺失與精英養成》后,深感孔老師提出了當今中國一個不為國家重視、不被國人看重,又對國家深遠影響的一個重大問題。
文化沃土何時才能形成啊?我們這些被很多人看成憂國憂民的傻子,在這里為國憂慮擔心,但是,擔心還是白擔心。沒有一點結果和希望,只能發發牢騷而已。
孔慶東老師,你說的太好了,我認為“文化”是社會文明成果的積淀,社會文明成果的傳承,也就是社會的文學修養、涵養和教化,既文化藝術(即文史哲之集合)的社會化。也就是你說的文化是一種境界、一種氛圍。他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一個國家的進步、繁榮、富強最終都積淀和表現在他的文化里。所以有好的文化沃土才能產生好的文化,才能接出社會乃至人類更文明的成果。
今天的社會許多人根本就不懂文化,拿點皮毛知識當文化,所以,現在社會不但沒有創造出中華崛起的文化沃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破壞和阻礙了中國文化發展。尤其是教育、科技、生產陷入短視、功利的陷阱,生產出的成品都是充滿銅臭的半成品。不說科技、生產產品。就說教育產品,教育的功能,古時,教你“學而優則士”、教你“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教你孔、孟、旬子、老子,讓你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到了近代教育就是雖然學而則士還為主流,讀書做官任為首選,科考科舉首當起沖。但是民主科學、人文道德、包括習武強功,救國救民仍是社會教育的一大功能。
新中國成立后,也就是毛澤東時代,屏棄一切封建的教育制度。確立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接班人,為了德、智、體的發展,從小學到大學參加社會三大斗爭的實踐,階級覺悟、勞動技能、和書本知識有機結合,同步提高,走知識分子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成為又紅又專的共產主義接班人人,造就了一大批像王選、陳景潤、蔣筑英、楊樂等科技人才。
改革開代時代,不論怎樣的教育宗旨,但是社會轉型,使得社會現實表明,教育的功能就是教知識,中學教考高分的知識,大學教掙錢的知識,一切都是向錢看,都是為了掙錢。這樣的社會怎么可能培養社會的棟梁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