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我要退學!”
來源:文匯報 作者: 日期:2010.04.02 版次:9
“教授,我要退學!”
一名擠過高考獨木橋的大二學生,卻要向大學提出退學申請!離開校園前,他鼓起勇氣,給自己所尊敬的一位教授寫信,真實坦露了對于大學教育的失望。
學生的退學申請,也讓教授惋惜和感慨:國家、學校現(xiàn)有的政策,不是把教師的精力引導到教學上,而是通過爭科研項目,發(fā)一些并無多大意義的文章,來把學校的排名往前挪一點,以此多爭取政府撥款或者政策傾斜。而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并沒有真正形成,最終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不利的后果……
D教授:
作為學生,給教授寫信對我來說,如同一場重大的考驗。我既沖動,又惶恐。我內(nèi)心反復掙扎著究竟該說些客氣的、客套的話抑或是直抒胸臆、一訴衷腸。這種掙扎就好像聽到某些老師在臺上亂說一通而我該不該站起來指出一樣。我甚至到百度上去查“如何給教授寫信”。結(jié)果看到都是“他不會回的”之類澆冷水的話。但我私下里把您當作是一位親切、開明的前輩,想必不會有泥牛入海的風險,因此愿意對您吐露一些隱衷。
我是完全沒有資格去討論“錢學森之問”的,但我希望中國的大學至少別像錢鐘書筆下的三閭大學。朱光潛在教風敗壞的武昌師范大學呆了不到一年就萌發(fā)了退學的念頭。結(jié)果我步了朱光潛的后塵,也開始考慮退學了。
進大學前,我對大學的印象主要來源于我熱情的表哥表姐,他們多次繪聲繪色地向我描述大學的安逸、自由、放縱……但我考上大學后,決定徹底地約束自己。我堅決不帶電腦、只帶書到寢室,不到一個月,我寢室里就汗牛充棟了,然后又“充”到我室友的書櫥上。學校開放借書后,圖書館就成了我的盤踞之地。大肆借書的感覺非常過癮。每次精挑細選,不借滿6本我是不肯罷休的,然后可謂焚膏繼晷,不舍晝夜。有天晚上我看兩晉南北朝的書看得興起,差點把我熟睡中的室友吵醒。這些都是我短暫的大學生涯里的寶貴回憶。
可惜興奮來得快,失望也來得快。部分老師的素質(zhì)令我瞠目結(jié)舌。有個所謂的博士后給我們上課,第一堂課就念了三個錯別字,連江山社稷的“稷”字都不識。這位“博士后”上課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請把書翻到XX頁。”像這種照本宣科式的講課,連高中老師都不如,卻還厚臉皮地規(guī)定“缺課三次就取消考試資格”、“上課不許睡覺看雜書”。我感到專制并且死板的教師是尤其可恨的。其他混飯吃的老師也不少,穿鑿附會,吹噓炫耀,嘩眾取寵,說自己每天要換一套衣服的,說自己是溫家寶同學的……我懷疑那些涉及學問與道德的校訓對教師是否適用。
還有大學里那些腐朽的制度,也讓人失望。典型的比如聽講座敲章。聽講座應(yīng)憑興趣,結(jié)果現(xiàn)在純粹為了敲章,即使聽了又有何意義?我“有幸”在去年聽了一場無聊透頂?shù)闹v座,關(guān)于災后重建的。這場講座的質(zhì)量之差已經(jīng)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但是趨之若鶩的同學,把教室擠得簡直像地鐵八號線。為了敲章,一場講座就這樣流于形式主義。
我想,倘若人一生始終不斷追求自己所追求的東西,至少在老之將至的時候不會為虛度年華而感到后悔。可我常常會聽到各種與我的想法相左的言論。例如,只有經(jīng)濟獨立,才能人格獨立。就像我爸常說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要先有五斗米飯吃。”
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是,學習最終為了什么?是為了興趣還是工作?輔導員問過我這個問題,我毫不猶豫地說興趣。自從我對社會有了一定認識之后,我清醒地認識到想要兼顧出世的精神和入世的事業(yè)是十分困難的。于是兩者之間,我首先選擇了出世的精神。我并不擔心經(jīng)濟上的問題,至少在謀生上我是有自信的。我無意于成為財大氣粗的富豪,但也不會成為卡夫卡筆下的饑餓藝術(shù)家。就像泰勒斯所證明的,哲學家有更樂于追求的東西去追求,想賺錢的話是可以比別人賺得更多的。對我來說,棲則一枝,飲則果腹就夠了。
但工作還是必須的。我當然想舒舒服服做個現(xiàn)代版的“六一居士”,但我也向往有一份能為之奮斗的事業(yè)。比方說,當個稱職的老師,辛勤的園丁,親手去栽培祖國未來的花朵。高考結(jié)束后,某某叫我去給他女兒補課。以他女兒的智商考高中都不太穩(wěn),給她上了半年課后,我徹底打消了做教師的念頭。我終于深切體會到,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兩件事就是聰明的小孩去聽笨老師上課和聰明的老師去教笨小孩。
更多的時候,我傾心于當一個作家。我認為寫作是一件有尊嚴的事情。我絕對不愿寫那些媚俗的、下三流的校園故事或者玄幻小說。我也不愿意去給什么雜七雜八的雜志投稿。因為那些為了迎合征稿要求而去寫文章的人根本不能稱之為作家,只能稱為寫手。寫文章應(yīng)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我想起了我參加高考的作文“他們”。當年據(jù)說有百分之六十幾的人寫汶川地震。我用肚臍眼也能想得出他們寫的是什么作文,無非是主旋律,老干體,再唱一通高調(diào)。這不是他們的錯,應(yīng)試作文就是這么教的,拿個二類卷就很開心了。我當時寫的是《詩經(jīng)》中的世界,寫那群生活在西周有著純樸民風和原始魅力卻又無名無姓的人們。這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寫完了我還頗為自得。但我知道分數(shù)絕對不會高。
考研的事,那是在我考大學前就已經(jīng)決定了的。《荀子·勸學篇》里說“學莫便乎近其人”。在人一生的學習過程中,良師益友是不可或缺的。當然,考研能不能遇到良師還是有風險的。但是在我的理想中,我希望有一位良師能引領(lǐng)我真正地登堂入室。更重要的是,或許能遇到幾個與我同心同志、并且最好有點“檔次”的同學。
我從來沒有把退學當作一場悲劇或者失敗的經(jīng)歷。我把它當作一場考驗,包括自學考試。正如您所說的,自考是非人性化的,旮旯角落的東西它都會考。不但如此,它的知識點大多都是教條式的,模板式的,練習題不少答案都是錯的……但是自考也有好處,就是省時省錢。
我現(xiàn)在的生活仍然是一如既往地泡圖書館。但我也深深感到,一個人泡圖書館的學習是非常落寞孤寂的,我有時要提防自己閉關(guān)式的學習是否會“走火入魔”,有時為自己產(chǎn)生某些令人興奮的創(chuàng)見,卻又無處交流而感到苦悶。因此,“學莫便乎近其人”是我考研的主要目的。而求知欲則是推動我人生前進的原動力。將來的路是個未知數(shù),眼底下我正忙著自學自考,看看破爐子里能不能煉得出金。
學生Z(本報發(fā)表該信時稍作刪節(jié))
【教授留言】
該學生的來信涉及到對當今教育界一系列重要問題的看法,包括學生學習的根本動力問題、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問題、大學課程設(shè)置問題、大學本科教學中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以及人性化、合理化操作問題,還有大學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問題(這也跟只重科研不重教學的功利主義有關(guān)),等等。值此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討論之機,這位學生的來信,也許會對愿意思考教育、思考社會未來的人,起一點砥礪思想的作用。
※對于學生Z的退學困擾,身在校園的您如何看待,是否有話要說?歡迎發(fā)送留言至[email protected],本刊下期將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