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數萬群眾因政府及時預警避開巨大泥石流
日期:2010-08-16 |
“要不是政府及時組織連夜轉移,我們全家肯定沒命啦!”四川綿竹市清平鄉圓包村8組村民謝明邦一家順利轉移至安全地區,但他想來后怕,對鄉干部感激得不知說什么好。
洪水埋了房屋,家人安然無恙。這是當前四川遭受山洪、泥石流、滑坡重災區老百姓最慶幸、最感激的一件事。據不完全統計,從8月13日至今,四川受災區域轉移群眾約40萬人,其中僅德陽市、阿壩州和都江堰市的幾處重災區域即成功轉移避險8.7萬人。由于準備充分、預警及時、工作到位,雖然災情巨大,但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員傷亡,把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科學預警早入手
從8月12起,四川省部分地方出現大雨和暴雨,致使成都、德陽、廣元、綿陽、雅安、眉山、阿壩等10個市(州)引發多處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其中,“5.12”汶川特大地震極重災區德陽綿竹市清平鄉和震中地區汶川縣映秀鎮及都江堰龍池鎮受災最為嚴重。
2小時降雨220毫米,暴雨引發山洪,山洪裹挾泥石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綿竹市清平鄉狹長山谷奔突……
在抗震救災中歷練的四川人民對戰勝自然災害有決心、有信心。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防范工作,科學預警,著眼于一個“早”字。早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就組織對全省山洪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全面排查,逐一落實了監測防范和治理除險措施。今年入汛以來,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省長蔣巨峰多次對山洪和地質災害防范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多次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先后下發5個緊急通知作出安排部署和強調,實行專群結合開展山洪和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制定轉移避險預案,層層落實監測防范責任。
早在今年4月,綿竹市國土資源局即全面排查全市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共查出隱患342處,其中清平鄉115處。“每一個隱患點都安排專人監測,下雨天必須24小時監守。”綿竹市國土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說,當預警信號發出后,監測點責任人立即到所負責的隱患點進行觀察,一有情況及時報告。
8月10日上午,四川省政府又召開緊急電視電話會,對四川省近期地質災害防治典型案例再次做出緊急部署。
這次降雨過程中,四川省防指、氣象、水利、國土等相關單位加密監測,及時提供最新雨情、水情、汛情和地質災情。降雨發生前和過程中,氣象部門先后6次發出重要天氣警報、4次發出災害性天氣黃色預警信號。四川省、市(州)政府和防指據此第一時間發出預警信號,要求各縣將氣象信息傳遞到鄉、村、組、戶、施工單位,提前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避險。
在漢旺中學操場改成的臨時停機坪,綿竹市政府秘書長馬軍正在翻看一撂材料,綿竹市應急辦13日向省、市兩級上報的災情報告多達18次,幾乎一小時一報。馬軍介紹,“5-12”特大地震發生后,綿竹市配齊了應急辦的人和設備,完善應急機制,應對災害能力大大提升。
快速反應處置有序
在突如其來的特大災害面前,四川各地經受住考驗,釋放出經歷特大地震后不斷積累、提升的應急處置能量。
這次大汛到來幾天前,綿竹市召開防汛會議,要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所有部門及沿河、山區鄉鎮“一把手”均不得休假,實行防洪值班制度,并定時督查。當接到暴雨預報時,綿竹對所有部門、鄉鎮值班情況進行督查,結果令人滿意——無一人脫崗,所有部門有人值守。
12日凌晨2時08分,清平派出所民警陳濤向110指揮中心報告泥石流災情。信息迅速上報,半小時后,綿竹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匯聚市政府,應急處置前線指揮部成立,各項工作快速部署。應對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各司其職、統籌協調的抗險救災應急系統建立。
災害發生的前三天,綿竹市清平鄉接到暴雨預警,立即通知各地質災害監控點監控員們保持高度警惕,確保24小時通訊暢通,密切注意監控點情況。
12日晚8時,接到暴雨警告后,清平鄉所有在家鄉村干部及派出所民警接到通知,要求當晚隨時待命。7個監控點上的16名監控員進入二級應急狀態,村組干部挨家通知村民們隨時做好撤離準備。
當晚11時50分,各監控點陸續傳回消息,雨越來越大,隨時有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清平鄉立即啟動一級預案,所有待命的38名工作人員分成4個組,拉響警笛警報,沿途用擴音器不斷喊話,讓村民們根據撤離方案立即撤離。對只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則敲門確認其轉移。
13日凌晨0時50分左右,清平鄉人大主席劉松如,派出所民警陳濤、韓順軍三人開著警車再次到文家溝正對的圓包村、棋盤村疏散群眾。經過前兩次組織疏散,在家群眾已經不多。韓順軍發現棋盤村4組還有兩位老人呆在家里,他連勸帶拉,將兩位老人送至地勢稍微高的地方,交到其他人手上。當他準備繼續向前搜索時,泥石流突然從右面涌來,他立即從車窗翻出去,落地時,泥石流已淹至大腿。當他艱難地爬到坎上,轉頭再看警車,已經被泥石流淹沒。
8月13日凌晨,600萬立方米特大山洪泥石流襲擊清平。除在轉移過程中躲避不及遇難的7人外,5400名清平群眾安全轉移,傷亡代價降至最低。
14日、15日兩天,清平鄉場鎮上,不少商家開始恢復營業。上午10時,肖雪梅一家擠在飯桌上吃午飯。她家儲備了一個月的米和油,很快恢復生活秩序。
物資儲備準備充分。民政部門今年春天就委托糧食部門準備了100噸大米、5噸糧油,8000件棉衣、8000件棉被,3000件礦泉水。“我們的打算是,任何地方發生災害,在道路不通的情況下,都能保證一個月的基本生活需要,加上群眾的儲備,在兩個月內不會缺衣少糧。”綿竹市民政局局長陳彬禮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