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以最高規格祭奠。
今天是全國哀悼日。這是共和國歷史上第三次為自然災害中遇難的平民舉行的全國哀悼,從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到舟曲之殤,國人在三次半降的國旗和舉國的哀悼中,體會到人與生命的尊嚴感。當國家試著表達人情,當權力試著走近人性,國家哀悼日的悲傷背景之上,閃爍著珍貴的人性之光?! ?/p>
為了成千上萬同胞的死難而設立哀悼日,符合國際慣例;對內而言,體現了“你痛就是我痛”,老百姓的痛苦也是政府的痛苦,為執政黨贏得了民心的凝聚。誰能說,這無盡哀傷的所求,不曾包含這些進步的政治文明?
對普通百姓來說,悲傷的眼淚永遠只有一種咸的味道。哀悼死難者,也只是一個簡單、真誠、心有戚戚的憐憫之情。這些年,中國抑或天災抑或人禍,特別的多災多難,讓人在感同身受、悲從中來之后,也感到了一種身心俱疲。眼淚流多了,真會哭干的?! ?/p>
第一次默哀是震撼,第二次默哀是憂傷,第三次默哀是黯然,第四次、第五次,會不會有別樣的情感?
哀悼是一種生者對逝者的紀念,別讓往事都隨風,而不是讓往事重演。汶川大地震后,每年5月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這既是順應社會各界對我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也是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但是,紀念日可以有,為什么至今依然沒有一部有效整合各部委力量的《國家救災法》?在地震、旱災、水災、泥石流、地陷、爆炸等災難突發之際,還有多少政府官員為了政績和烏紗帽,竭盡全力妄圖隱瞞真相,甚至連民眾的賑災捐款都據為己有,使經歷過天災的民眾再次陷入了“人禍”?就在舟曲發生泥石流慘案之時,不也還爆出“玉樹地震百億捐款被要求匯繳至青海省政府”的奇聞嗎?
時間如刀鋒。我們該如何紀念死難同胞呢?有人建議,今年5·12是否還應下半旗?文章轉載不多,未見媒體報道,應者更是寥寥。這真是一個好事、壞事都喜歡趕集方式的國度,這是一個容易淡忘悲劇、善于自我痊愈的民族。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這是人性的一種原本超然,還是民族的一種集體麻木?
今天,當國旗低垂、汽笛長鳴、江河哽咽、天地同悲,我們所表達的僅是以國家的名義再次向死難同胞志哀嗎?不!我們還應該向不斷被侵襲、被破壞的大自然志哀,還應該向在“無聲的災難”里茍活著的同胞致歉。近年來,中國連續天災人禍不斷,一幕幕慘不忍睹。古有天子下詔罪己,如今各級領導在低頭默哀之時,是否也該默哀一下自己的官德,凈化一下自己的良心呢?
試看中國人口占世界的22%,中國的教育經費占世界的1%,衛生經費占世界的2%,國家民生支出占GDP的比例為全球倒數第一。干部公費出國、公車財政支出、公款吃喝的“三公”消費,占中國財政支出的1/3以上。除了坐吃山空、立地吃陷,除了腐化享受、官德淪喪,還有什么褒義詞可讓人置評呢?
看得到的災難,有目共睹,觸目驚心。看不見的災難,每天依然在上演著:下崗、破產、失業、倒閉、跳樓、自殺、搶劫、精神病患、貧富懸殊、無穩定工作保障、無條件上社會保險、愈加嚴峻的三農問題……那些自詡為公仆的政府官員,請捫心自問:我們對得起自己的崗位嗎?我們真的是“公仆”嗎?我們有良心嗎?今天當你為死難者默哀,也請傾聽現實中每一個痛苦和弱小的聲音?! ?/p>
全國哀悼日如果流于形式,那是對生命的大不尊。我們不但需要哀悼,更需要一場真正的反思,反思人與自然,反思GDP增長與生活品質、物質財富與幸福指數的平衡,反思執政官德與執政能力。擁有足夠的自我批判的力量,是探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是否真正強大的重要標尺,也是衡量一個政黨能否永久執政的最大課題。
習慣性的哀悼,不如習慣性的自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