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名人標準
麥家
浙江檔案館擬建一個浙江名人館,當地一家報紙出于配合,發起一個名人標準的大討論:什么樣的人能稱之為名人?你眼中的名人是什么標準?等等,一大堆問題發到我郵箱,要我書面回答。我堅決推辭,記者堅決不同意。于是,我只好捏著鼻子說了,一邊說一邊想到了一些事。
誠然,現在談名人標準是尷尬的,有人說去年國內最大的名人是鳳姐,芙蓉姐姐的知名度也依然保持強勁的上升勢頭。這是個喧囂的時代,魚龍混雜,傳統的倫理道德、是非等標準和尺度,遭遇了也許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和侵蝕,人們內心因而產生的混亂可能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個人并不喜歡這種狀態,因為總的說來我是個偏笨、偏靜的人,這種喧囂讓我有點失措、茫然。
時代在變。文學評論家謝有順在一次文學座談會上談到,這個時代重變道,人們心里有太多破壞的欲望,而少了堅守,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我也一直這么認為,人類的精神應該是有常道的,就像數學上有常數一樣,有些東西,比如我們對友愛、仁慈、責任、善良、孝道等品質的向往是不能變的,變了,人世就會失去基本的坐標和底線,亂了套。沒有常道的人生,我們無法對我們的行為作出肯定。沒有肯定,否定又如何會有力量?沒有常道,一味地崇尚變道,變來變去,變天變地,把人世變得黑白不分、云泥無別,我又如何去與一只無頭蒼蠅作別呢?
時下,各地都在搞什么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類事,搭名人的臺可能是最省事的,于是古代當代,各種各樣的名人堂應運而生。羅列名人的標準主要是“有名”,為什么“名”是次要的,潘金蓮,西門慶,汪精衛,李蓮英,等等,都榜上有名,甚至堂皇地建了祠牌。這就偏離了常道,是見利忘義了。
我覺得,我們推舉名人還是應該遵守常道,張揚那些對時代的進步、為他人的幸福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這個時代過分重視金錢和成功者的魅力,其實失敗者也有失敗者的魅力。遠的不說,就說我的同行史鐵生,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市場很小,只有萬把冊的銷量,在市場面前他可以說是個失敗者。但我喜歡他,我像讀經書一樣地讀他的每一篇新作,他的思索,他的文字魅力,給我的滋養,遠在那些“成功者”之上。以成敗論英雄已經是一個錯,現在人愛以金錢的多少來論成敗,就是錯上加錯了。
2010年8月4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