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發表了如下的感慨,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郝貴生發文(《郝貴生:談談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幾點看法》),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質疑。這種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理論勇氣,恰恰是當代高級知識分子所缺乏的。
對此,我回復他說,科學技術必須掌握在好品質且有才能的人手中才能充分地把它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所以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最核心的。喬布斯其實沒有什么技術,但是人家敏銳地發現,當時的復印機巨頭施樂公司發明的圖文操作系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他大膽地借用,結果蘋果電腦就風靡世界。后來他也認識到智能手機觸摸屏的巨大好處,所以蘋果的智能手機就風靡世界。
你有好的法寶,但不知道怎么應用,那怎么可以變成生產力?
所以孤立地絕對化地認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其實就掉到了唯生產力論、唯物質論的坑里了,是不符合唯物辯證法的。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古代可謂是極其先進的科技。但我們卻看到,由于它們并沒有與更多的經濟活動、產業緊密結合,因此,先進的科技并沒有帶來多大的生產力發展。我們的火藥就更多地被變為迷信用品。以至于當火藥傳到歐洲得以大發展后,歐洲人認為原創發明的中國會發展得比歐洲更先進,更具有可借鑒性,可其中的一個著名人物到了中國以后,就發出這樣的感嘆:想不到中國到現在為止還讓這項偉大的發明像停留在母腹中的胎兒一樣。
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也是一項偉大的科技發明。但很遺憾的是,由于在古代識字的工匠不多,更何況是影像字,因此,這項偉大的發明也沒有展現出多少先進的生產力。但傳到歐洲,由于歐洲是由26個字母組合成詞句的,所以就啟發了歐洲人,也就有了古老的打字機。
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如我們的二進制對現代計算機的幫助很大。我們也從中看出,科技如沒能與我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結合,它就很難讓我們看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因為它們不緊密結合,生產力就不可能被激發出來。因此,“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卵子一定要和精子結合才能造人,把那個不起眼的小水珠給變成一個生龍活虎的人出來。科技必須和人的主觀能動性高度結合,才能讓我們發現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否則就是魚兒離開了水。如果非要排一個誰先誰后,我認為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第一位的。沒有人的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理論和科技發明充其量不過就是書房里的書和實驗室里邊的科研成果。
奔百老人何祚庥和他老婆的口頭禪就是“現在中國沒什么原創性的科技,中國物理界對世界物理的貢獻為零”。而項立剛經常發文批判他們的這個觀點。美國的科技是跑得太前頭,但很多是過于超前或者不實用的,但中國卻老老實實地根據現有的科技,并把它和產業緊密結合,這讓我們的生產力發展得都讓世界為之感嘆。超過現代社會發展基礎的科技是不可能變化為生產力的,你不懂得應用好適合現有發展水平的科技,也不可能讓它變化為生產力的。
任正非說他不懂技術,但我們發現華為在技術的應用上真的是太厲害了。任正非就充分認識到數學對信息通信產業的巨大作用,后來一個俄羅斯天才數學家就發現了一個非常關鍵的算法,這樣,華為在3G領域里就得以咸魚翻身,成為世界通信業巨頭領先者,
生產力更多地是體現在應用層面上的,中國的科研院校每年發表的論文數不勝數,但真正能變化為實際生產力的不多。這也和這些科研院校與實際的產業發展需要、人民的生活需要脫節有密切關系。在理論上,這些學者可能一套一套的,但因為沒有更好地被應用于人民的生產生活中,因此就無法體現出生產力。
就實際情況看,人的主觀能動性對生產力的推動甚至還要優于先進的科技。更為關鍵的,如果沒有全局統籌的能力,沒有戰略眼光,先進的科技就孵化不出產業來,就更談不上什么生產力。毛主席就曾經說過,只要有人,什么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這當然指的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創造世界。最直觀的對比就是,上世紀50年代,掌握了當時頂尖科技的聯合國軍竟然敗在志愿軍的手下,要知道志愿軍的武器裝備落后多了。
毛主席帶領大家建立了一個新中國,這樣良好的基礎也是后來改革開放的基礎。而我們現在驚人的生產力,我們各行各業在世界生產中的份額驚人,這歸根結底,還是毛主席解放了大家,讓中國人更具有主觀能動性。相反,印度由于種姓制度和人民思想的僵化,因此,印度在發展生產力上根本沒法和中國比。而且我們也注意到,美西方對印度也不怎么防范,沒有在技術上限制它,甚至還有意培養它成為中國的替代者。可就是這樣,印度的發展還是起色不大,生產力發展得并不突出。富士康和蘋果現在從印度撤了很多設備回中國搞生產,這宣告它們從中國產業轉移至印度的失敗。
一個會來事的和一個不會來事的在置辦家業時,會有天壤之別。因此,更為核心的因素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美國在成為發達國家、世界霸權國家之前,它也沒有什么像樣的科技,都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學習。是獲得人家的科技后,再和產業緊密結合,這才讓大家發現它那邊的生產力先進、迅猛發展。但現在我們也看到,美國的科技雖然先進,但由于社會固化得太厲害了,財富越來越向金字塔頂集中。因此,底層的百姓對未來越來越不抱希望,越來越沒有主觀能動性;既得利益者也害怕新科技對自己產生革命的效果,因此依靠過去的技術和市場壟斷或支配地位去贏者通吃,就成為其的不二選擇;同時為了避免被別人借助新的科技對自己形成革命,這些既得利益者也會努力開發新科技,然后利用專利壟斷的特性讓后來者無可奈何。以上這些因素讓美國雖然擁有比較先進的科技,但難以在生產力上體現。更要命的是美國資本去工業化太徹底,這對生產力發展來說,簡直是要老命的。
柯達發明了數碼相機,擁有相關的技術專業,但數碼相機的發揚光大并不是它搞出來的。此類事件也是頻發的,這也說明科技和生產力發展中間,如果隔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那就不可能劃等號。
我看過一個紀錄片。這個紀錄片說,在非洲一頭野牛陷到了沼澤地中,被趕出獅群的一頭老獅子發現了,它就興奮地跑過去咬野牛的脖子,結果因為咬不動、不能讓野牛斷氣,所以它自己活活地被餓死在那里。如果是人,當然知道這個時候直接開吃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疫情期間,我們發現美國雖然科技先進,擁有世界一流的醫療設備和各種醫療機構,但因為特朗普、拜登和美國人的腦子銹跡斑斑,因此就讓美國交出了世界上最差的答卷。我們在這里看不出任何的生產力先進的跡象。人的主觀能動性才是第一要素,有了它,科技才能真正地體現出促進生產力的作用。如果不強調這個要素,那大廈就必然會因為基礎承載能力差而倒塌。如果非要分出一個主次,我認為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排在首位的。
對于思想理論,也真的需要沉下心來去認真研究,不能靠一時的感觀去得出一個理論、結論。否則,這樣風格的人是會被現實給不斷打臉的,會讓他的思想、理論、結論難以經得起實踐檢驗的。
毛主席為什么讓我們大家佩服?這是因為他是哲學大王,他的思想理論是從實踐中來的,得到了思想升華的,是放之于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有太多的實踐驗證了他的思想,而不是靠權威去支持的,所以不會出現人走茶涼的現象。因為相信真理的人民會自覺地去維護這些真理。
讀穿越小說讓我們發現,現在的人穿越到古代,可以充分利用古代的科技讓生產力爆發,而古人為什么就不能這樣呢?那也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層次達不到今人的層次,可見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決定性的因素。當然,如果沒有相應的科技支持,那也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界。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以割裂和欠缺。
人的主觀能動性太重要了,劉邦、朱元璋所以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開國皇帝,能以底層百姓的身份逆襲成最高統治者,歸根結底在于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太厲害,他們能充分地借助天時、地利、人和去不斷積累,到最后飛躍,他們對資源的極致利用能讓他們稱得上是歷史上的大戰略家。
而毛主席就更厲害了。一介書生的毛主席開創了一個新中國,改變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運,讓中國突破了雅爾塔體系、工業文明陷阱,這種咸魚翻生的能力,放眼世界無人能出其右。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談到錢學森為什么能在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展現出他的才能出來,甚至要超越他在美國的成就。要知道錢學森在美國的物質基礎真的是太好了。我認為這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反作用于物質,最后讓我們在物質層面上成功逆襲的結果,這樣也就讓錢老英雄有了用武之地。雖然那時我們在物質上面還是無法和美國比,但好在已經有了基礎。更重要的是錢老在思想上已經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界,所以他在科研方面的成績就超過了他在美國時期。新中國太多的航空航天技術、理論基礎是他奠定的。而后來他又感嘆,為什么現在難以出大師?要知道,他發出這個感嘆的時候,中國的物質基礎、科研已經發達了。再結合他感嘆社會風氣壞了,那是需要幾代人努力也難恢復如初的,但物質的落后卻可以通過努力迅速的彌補,我們真的感慨萬千!是,共產主義信仰的缺失讓我們前后對比確實很強烈,前者因為大家高度信仰共產主義,無私地為事業而犧牲和奉獻,所以我們讓科技和生產力大爆發;后來共產主義信仰缺失就造成了社會風氣壞了、越來越下行,因此,雖然科技和物質上去了,但是我們的生產力卻受到了極大的牽制,就缺乏之前像錢學森這樣的大師,故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真正能讓科技成為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離開了這個前提,這個“第一生產力”命題不成立。如果這個社會大家都為人民幣服務,自私的人就必會互相卡住,這樣生產力就無法體現出來。但大家都為人民服務,大家去無私地犧牲、奉獻,充分地展現出主觀能動性,就會讓生產力要素非常活躍,社會也因此大發展。所以人的因素才是最核心的要素,大家都是好人,這個社會才會大發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