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中專數學天才姜萍”事件的關注方向發生了變化。網上傳出國內外多個頂級高校拋出橄欖枝要特招姜萍的消息。
隨后,因為姜萍曾在采訪中透露夢想是浙江大學,于是許多網友追問“浙大能否破格特招姜萍?”
浙大的回復是“我們按規矩辦事”,隨后遭到許多網友的批判。
姜萍獲得第12名的阿里數賽初賽,是全網開卷48小時交卷的競賽。姜萍個人,我們當然相信她的數學天賦,但是民營企業舉辦開卷初賽都能特招的口子一旦打開,必然導致明年的高校特招群魔亂舞。
所以浙江大學回復“按規矩辦事”,恰恰是為十幾億人,幾億家庭,守護了高校教育機會的公平。
我原本是準備寫“姜萍特招”會導致高校自主招生亂象的文章查資料,但卻發現在當前體系內,規矩允許的范圍內,依舊有嚴重的BUG存在。
那就是“華僑生聯考”。
今年高考人數突破了1300萬,而這僅僅對應的是2006年的人口生育低谷,接下來十年對應的出生人口都遠超2006年,所以以后每年的高考參加人數只會更多。
而從今年高校招生總人數450萬來看,會發現總人數不會增加,而是維持在33%左右的錄取率。
過去十年,隨著自主招生的貪污案件不斷曝光,國家收緊了自主招生的口子,原本被詬病的“高考分數決定命運”反而成為最公平的途徑。
但是當前高校,特別是985,211等高校招生,不止高考一個途徑,還有面向港澳臺與華僑生的考試選拔,被稱為“華僑生聯考”。
過去幾年,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每年高考參與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遠低于其他內陸省份,這其中部分考生是選擇了留學,因為我沒有詳細數據,所以查不到這其中是不是有一些轉移到競爭弱的省份當了國內跨省高考移民。
另一部分,則是父母提前謀劃,讓這些孩子擁有了“港澳臺或者華僑生”身份,從而通過華僑生聯考來讀大學。
當前網絡,移民中介泛濫,他們打出了“華僑生聯考400分就能讀清北”的廣告語,從而吸引國內高凈值父母移民,為孩子未來考大學“彎道超車”。
那么華僑生聯考400分就能讀清北的傳言屬實么?
我們先來看華僑生聯考的考試規則。
華僑生聯考也是文理分科,總分750分,除了語數外各150分,理科考物理化學,文科考歷史和地理。
這種考試科目與分值,會讓大家想到二十多年前“沒搞素質教育”之前的傳統高考,對比如今花里胡哨的改革,華僑生聯考的科目更少。
而且考慮到海外生的意識形態環境,文科生免考較難的政治,理科生則免考較難的生物。
華僑生聯考與高考都是750分,如果考試也和高考一樣難,那學生家長還有必要折騰么?
不過對比2021~2023連續幾年的華僑生聯考試卷,會發現題目集中在初中到高一的基礎知識點,題目難度明顯低于國內高考。
所以國內高考考400~500分的考生,在華僑生聯考中能夠輕松考到600多分。
這樣一對比,是不是華僑生聯考能讓高考400分的考生對比考上清華北大呢?
事實并非如此,無論考卷難易,都是按照綜合排名來擇優錄取的。
清華北大在華僑生聯考里的招生,也是掐尖,過去幾年也都是650~670才有希望。
那么華僑生聯考400分讀清華北大顯然是移民中介的虛假宣傳,那么華僑生聯考是不是沒有價值,現階段的高校考試,是不是沒有BUG呢?
對比高考,華僑生聯考在考清華北大沒有優勢,但是在考985、211方面,確實優勢明顯。
過去幾年,華僑生聯考的人數都不到一萬,但是最終錄取的學生接近七成,國內本科大學的錄取卻只有33%。
如果一個國內高考成績中等,500多分的孩子,通過簡單的華僑生聯考,能考到600多分,就能上985、211,這就是華僑生聯考的bug。
當然,當前參加華僑生聯考的門檻卡的還是比較嚴的,是需要港澳臺的永久居留權,或者海外其他國家的長期綠卡。
過去臺灣和澳門是拿不到永居的,除非與當地人結婚生子,那就算真正的“港澳與華僑生身份”了。
不過去年以來,香港澳門都放寬了優才計劃吸引落戶的資格,更別說香港樓市松綁,內地人買房也能獲得居留權。
不過香港獲得的是臨時居留權,要滿七年,才會最終獲得永久居留權,這就要求布局華僑生聯考的家庭需要提前七八年,在孩子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就開始謀劃。
除了科技大廠員工或者有資產的家庭可以考慮港澳居留權,目前網上移民中介一般推一些“買房就能全家移民”的國家,比如歐洲的馬其他,希臘等等。
當前的國際大環境,歐洲和美國也是鐮刀高舉,等著收割。過去十幾年,只要是去過香港旅游的,也都能發現香港對比國內一線新一線城市已經失去了吸引力。
當前經濟大環境下,我們既要防止外資大舉撤退,更要防范先富階層大量外逃。
先富階層的外流,也必然帶來資金、技術、就業崗位的流失。
目前咱們國家的發展,原本已經讓高知人群,高資產家庭看不上歐洲與香港的吸引力。
可是華僑生聯考對比全國高考的“更容易上985、211”的bug,等于是逼著不想要移民,不想弄港澳身份的人,為了孩子“走捷徑”,被迫移民,被迫提前多年轉移資產去國外,換一個永居身份。
當前華僑生聯考更容易考大學的現狀是“符合規矩”的,分數到了,浙大都得招。
但是國內考生家庭通過轉移資產與移民,換子女華僑生身份的“捷徑”只要一直存在,這個華僑生優待政策,就是逼著人才和資本外逃的“惡政”。
華僑生聯考的誕生,必然有當年吸引海外華僑的特殊歷史背景存在,可是當歷史時期發生變化,當吸引人才的優待變成流失人才的漏洞,這種不公平就急須抹平了。
姜萍不特招,體現了高考對十四億人的公平,可是華僑生聯考的優勢,卻在替富裕階層鞭撻這份難得的公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