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自2001年以來,有關香蕉可能滅絕的消息便反復在媒體上出現,這些報道引用支持轉基因的科學家的話,說轉基因技術是拯救香蕉的唯一解決方案。
然而這實際上是一種夸張的營銷策略,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其他科學家的說法,采取有爭議的轉基因技術是沒有必要的,通過傳統育種和其他手段完全可以培育出抗病的香蕉品種。同時,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香蕉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基因的單一性,而基因工程恰恰阻礙了對基因多樣性的追求,強化了單一性。
翻譯&責編|竹節蟲
烏干達國家農業研究實驗室的一個花園里種植了
轉基因香蕉 | 圖片來源:Henry Lutaaya
“只有轉基因才能拯救香蕉”是2001年首次出現、2003年卷土重來、此后在媒體上反復出現的一則新聞的基本信息。這篇報道稱,由于香蕉是不育的,無法通過培育來避免香蕉惡性疾病,因此香蕉可能在十年內滅絕。
報道稱,“香蕉的標準品種卡文迪許(Cavendish)香蕉正受到一種名為黑條葉斑病(Black sigatoka)的威脅,而另一種真菌病香蕉黃葉病(Panama disease)的新菌株可能會在十年內消滅這種植物”。
我們被告知香蕉產業“要完了”。[1] “再也沒有新鮮香蕉了。再也沒有香蕉面包,香蕉松餅或香蕉奶油派。”[2]
更糟糕的是,香蕉是發展中國家許多人的重要營養來源。報道說:“非洲和亞洲有5億人每天一半的熱量要靠香蕉提供。”[3]
基因工程可能是唯一的解決方案[4]:“科學家們相信,創造一種抗病性更強的轉基因香蕉可能是保護這種水果的唯一途徑”[5]。
每當這個搶占頭條的故事(再次)出現時,都會被專業人士揭穿......直到其下一次出現。而這些故事每次引用的都是同一位科學家——埃米爾·弗里森(Emile Frison)博士。以下是弗里森博士幫助制造的一些頭條新聞:
“沒有基因修復,香蕉就會成為歷史”
“沒有轉基因香蕉就會滅絕”
“‘腐爛’香蕉十年內面臨滅絕”
“對,我們要沒有香蕉了”
“香蕉可能會消失”
“無助的香蕉將在十年內滅絕”
“抵御害蟲需要轉基因香蕉”
“香蕉將在2013年‘滅絕’”
“香蕉瀕臨滅絕”
“香蕉再見”
“香蕉,一種瀕危的水果”
“香蕉安息”
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直接反駁了弗里森博士關于香蕉瀕臨滅絕的說法,稱雖然存在易受疾病影響的問題,但這是因為卡文迪許香蕉被大規模地商業化種植才讓這一問題更加嚴重,可以通過促進遺傳多樣性來解決。
糧農組織還指出,世界各地的小農種植的香蕉品種繁多,這些品種比卡文迪許香蕉更不容易受到威脅。事實上,香蕉有數百個不同品種,而全球生產和消費的香蕉中只有10%來自卡文迪許香蕉[6]。
多種不同的香蕉 | 圖片來源:Nicolas Ayer
其他科學家也駁斥了香蕉瀕臨滅絕的說法。來自泰國農業大學農業學院的泰國科學家本查馬斯(Benchamas Silayoi)說,香蕉不可能消失得這么快。她指出,在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有一個世界性的香蕉種質資源庫,其中有1100多個品種,其目的正是為了保護香蕉。此外,在菲律賓也有一個亞洲香蕉種質資源庫,泰國Kasetsart大學香蕉組織培養實驗室也有自己的香蕉種質資源庫。本查馬斯(Benchamas)認為,病蟲害不可能使香蕉在所宣稱的短短時間內滅絕。她說,“只有大型炸彈才能做到這一點”[7]。
植物病理學家、香蕉專家大衛·瓊斯(David Jones)博士也反駁了基因工程可能是改良“不育”香蕉栽培品種的唯一選擇的說法。他指出,雖然“不育”香蕉不易繁殖,甚至根本不能繁殖,但如果人工授粉,它們也可以被誘導結出種子。洪都拉斯的農業研究基金會(FHIA)開展了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傳統香蕉育種計劃。FHIA培育了抗病的香蕉,現在在古巴廣泛種植(此前古巴的香蕉曾遭受嚴重的病害問題)。澳大利亞也種植了一種叫“金手指”(Goldfinger)的香蕉。非洲和其他地方也在試種其他香蕉。
傳統育種可以提供優良的品種,尤其是那些受發展中國家喜愛的香蕉。[8]即使是所謂不育的卡文迪什香蕉,洪都拉斯的最新研究表明,少數卡文迪什香蕉可以結出有活力的種子。FHIA的研究人員說,這些非不育的果實構成了一系列有前途的雜交種的基礎,可以培育出抗真菌的雜交種。[9]大衛·瓊斯說,也有可能“利用育性良好的矮生‘大麥克(Gros Michel)’品種(一種早期的出口甜香蕉),培育出一種商業上可接受的抗病出口香蕉。”
天然含有紅色胡蘿卜素的香蕉。有了它們,為什么還需要轉基因呢 | 圖片來源:Choo Yut Shing
此外,比基因工程爭議要少的生物技術也已經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成功,最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組織培養來減少香蕉病害傳播的風險。而且根據香蕉專家丹·科佩爾(Dan Koeppel)的說法:“大多數香蕉研究人員都認為,真正的答案——就像土豆、蘋果和葡萄等作物一樣——是放棄那種讓病害爆發如此毀滅性的單一栽培。更多樣化的香蕉采收會讓農民能夠隔離易感的香蕉,用更抗病的品種包圍它們。”[9]
暗示轉基因是拯救香蕉的唯一手段的故事遵循一種經典模式。創造夸張的危機,以便把基因工程說成是解決棘手問題的神奇辦法。這就創造了一種虛假兩難——要么接受轉基因,要么眼睜睜地看著窮人受苦。其目的是要挾不情愿的消費者和農民接受轉基因香蕉,將其作為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而這個問題遠比人們所承認的要復雜得多,而且其他措施已經證明是有效的。當然,這種恐嚇故事背后的驅動力是需要克服市場排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開發的轉基因作物通常使大公司更容易控制農業——這是小農最不需要的事,因為他們已經不得不經常與強大的跨國公司競爭了。此外,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說法,香蕉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基因的單一性,而基因工程——和所有技術修復的炒作——很可能阻礙對基因多樣性的追求,從而增強單一性。
極為諷刺的是,力挺轉基因香蕉的科學家埃米爾·弗里森博士是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Bioversity International)的總干事。建立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的目的是利用遺傳資源來應對作物生物多樣性的迅速喪失。盡管該組織十分重視其政府資金來源,但在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的《2008年生物多樣性國際年度報告》的20大捐助方名單中,全球作物多樣性信托基金也名列其中,其資助方包括轉基因領域的大公司,杜邦和先正達。此外,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等其他眾所周知的轉基因支持者也是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的前20名捐贈者之一。
健康的有機食品與有害的轉基因食品漫畫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注釋:
[1] Mark Henderson, "Bananas 'will slip into extinction without GM'", The Times, 16 January 2003
[2] Robert Alison, "Yes, we'll have no bananas", Globe & Mail (Canada), 19 July 2003
[3] Robert Uhlig, "Defenceless banana 'will be extinct in 10 years", Daily Telegraph, 16 January 2003
[4] Robert Uhlig, "Defenceless banana 'will be extinct in 10 years", Daily Telegraph, 16 January 2003
[5] Mark Henderson, "Bananas 'will slip into extinction without GM'", The Times, 16 January
[6] "Bananas not on verge of extinction, says FAO", 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Rome, Italy, 30 January 2003; "UN food agency says bananas not threatened", Agence France Presse, January 30 2003
[7] "Bananas 'can't disappear by 2013'", The Nation, January 30 2003
[8] David Jones, "Bananas about GM", New Scientist, August 4 2001, Letters[9] Dan Koeppel,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for Bananas?", The Scientist, July 22 2011
[10] "Biodiversity International", SpinProfiles, accessed June 30 200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