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請大家看一張表格。這張表格是第四屆到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構成。
從表格中,大家發現什么問題了嗎?
筆者發現,第四屆全國人代會,工人和農民代表一共占到了51.1%;第五屆全國人代會,工人和農民代表一共占到了47.3%;但從第六屆開始,工人和農民代表開始出現斷崖式下滑,直接降到了26.57%;再往后,工人和農民代表占比呈波浪式下降。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緊挨農民那一欄的代表,在第四、第五屆時,占比只有11.2%和13.38%,從第六屆開始則直線上升,到第十二屆時,已經是工農代表占比的兩倍多了。
表格中的數據,是主流媒體公開過的數據,也是主流媒體“優化”過的數據。在數據統計中,工人代表包含在工廠工作的廠長和經理;農民代表包含在農村工作的村干部和開礦的企業主。其中,究竟有多少在流水線上加班加點的工人和在田間地頭起早貪黑的農民呢?
請大家再看一張表。
在參加這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2977名代表中,來自工廠流水線的只有25人,來自農村田間地頭的只有12人,工人和農民合計占比1.24%。
在議案表決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中,1.24%能從98.76%中脫穎而出嗎?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毛主席開創的,我國的憲法也是毛主席親自主持制定的。毛主席把"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和"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寫進憲法總綱,就是要讓人民當家作主。
那么,毛主席心目中的"人民",主要是哪些群體呢?
我們來看毛主席在不同時期對"人民"內涵的闡述。
1926年3月,毛主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運用系統的階級分析方法對中國社會各階級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他指出:“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
1935年12月,毛主席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指出:“我們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農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這個意義,是在工農民主共和國的口號里原來就包括了的,因為工人、農民占了全民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但是現在的情況,使得我們要把這個口號改變一下,改變為人民共和國。這是因為日本侵略的情況變動了中國的階級關系,不但小資產階級,而且民族資產階級,有了參加抗日斗爭的可能性。”“革命的動力,基本上依然是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現在則可能增加一個民族資產階級。”
1940年1月,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無論如何,中國無產階級、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小資產階級,乃是決定國家命運的基本勢力。”
1942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什么是人民大眾呢?最廣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和城市小資產階級。”
1948年1月18日,毛主席在《關于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中指出:“所謂人民大眾,是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被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政權及其所代表的官僚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所壓迫和損害的民族資產階級,而以工人、農民(士兵主要是穿軍服的農民)和其他勞動階級為主體。”
1948年4月,毛主席《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不是任何別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說,由參加這個革命的人們所組成的統一戰線是十分廣大的,這里包括了工人、農民、獨立勞動者、自由職業者、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以及從地主階級分裂出來的一部分開明紳士,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民大眾。”
1949年6月,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國,在現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1957年2月,毛主席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一切反抗社會主義革命和敵視、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勢力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敵人。”
綜上所述,毛主席闡述的"人民"內涵,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是"人民"的核心,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是"人民"的爭取對象。
也就是說,毛主席心目中的"人民",主要是占全民族人口大多數的工人和農民。
我國憲法總綱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人民代表為人民。在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代表的構成,難道不應該像第四屆人大會一樣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