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中國傳統的詩詞歌賦、敬仰歷史長河中這個領域的大家名家,這是許多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情結。筆者也是這樣,雖然時時都在罹受現代生活潮水般的沖激,但只要捧讀自己所鐘愛的古典詩詞作品,每每都心魂俱醉,沉湎其中,物我兩忘…因此,中國歷史上諸多文學大家大都是本人所崇拜敬仰的楷模,譬如屈原、杜甫、王安石、元好問等,而著名的文學家陸游也是其中的一位。
放翁老人打動人心的故事很多,比較突出的有兩點:
一是其個人纏綿悱惻的情感故事
陸游和唐婉二人凄美的愛情故事膾炙人口,但人們往往更多地關注他們之間的沈園之會,關注由此會而派生出來的那幾首著名詞句。但筆者以為,真正令人心中悱惻的不在于此,而在于陸游歷經歲月滄桑之后的感情沉淀。唐婉同陸游沈園會后不久就辭別人世,而陸游則又風風雨雨地度過了四十年。在長達四十多年的漫漫人生之路上,陸游遭遇了無數的人和事,經歷了幾起幾落的宦海沉浮,但不管多少風雨,都沒能磨蝕陸游鐫刻在內心的情感,以至于越是到人生暮年,他越懷念自己的青春愛侶,這個時候陸游的感情才真的沉醇綿厚、感人至深,讀之往往令人淚目而不能自己。譬如,在年過六十之后,陸游多次寫詩懷念唐婉,他想起當年唐婉曾采摘菊花給他做過枕頭,他們之間曾經以菊花為題做詩唱和,于是他也再次采摘一些菊花做枕,并賦詩云“少日曾題菊枕詩,蠹編殘簡鎖蛛絲。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那一刻陸游仿佛穿越時空,宛若回到了當年。回憶的沉醉之后,接下來就是無盡的思念,于是他又說,“采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四十三年的歲月流逝,也沒有磨平陸游對唐婉的思念,相反卻更加深沉熾熱。等人生過了八十歲之后,陸游知道自己也時日無多、行將入土,于是他再一次來到沈園,尋覓當年的遺蹤舊跡,深情憑吊,為此賦詩二首:其一,“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其二,“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這個地方她來過,現在他又來了,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泫然欲滴同泉下的人進行靈魂的對話,環顧四周已經不能吹綿之柳,實實是“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二是他那種強烈的家國情懷
感情如此豐富的陸游并沒有沉溺在個人的愛恨情仇中不能自拔,相反,他始終以國家民族的興亡為己任,為此進行不懈的奮斗,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屢經漢帝燒余棧,曾宿唐家雪外城”,青壯年時光大都奔波在為國為民的路上,苦心孤詣地為收復中原、實現國家統一獻計獻策、出工出力。但是,陸游在仕途上卻很不得意,在勢力強大的“主和派”面前,陸游等“主戰派”相當孤立,根本得不到官場主流的接納與認可,始終居于當時政壇的邊緣與末流。在這樣的條件背景下,他當然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驚人的業績,而只能是“塞上長城空自詡”。但他并未因此灰心喪氣,更沒有就此退守田園自得其樂甘做一個田舍翁,而是為此而百折不撓、矢志不移,從來不掩飾自己的立場觀點,抓住一切機會建言建策、奔走呼號。他是如此渴望恢復中原,以至于不惜以犯忌的詩句怒罵當時的政治生態,形象地描繪“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的偏安頹廢現象,強烈譴責朝廷所謂的“議和”,指斥“將軍不戰空臨邊”那種擺樣子、做假戲的荒唐鬧劇,從而表現出強烈的“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政治責任感與使命感。
這樣的努力伴隨陸游的一生,雖然最后努力落空,但他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將來,在即將閉上眼睛、辭別人世的那一刻,他仍然念茲在茲,囑咐兒孫、留下遺言說“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個人在臨終之時,念念不忘的并不是刻骨銘心的戀人,也不是環繞周身的兒孫,更不是家財遺產,而是國家的統一,這是怎樣一種精忠報國的赤子之心啊!
正所謂“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即便千年過去,上述的陸游其人其事仍然令人感動、令人敬仰。竊以為,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尤其要把陸游身上所展現出來的這些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發揚光大。對今天的我們而言,有這樣的三點值得特別加以強調:
其一,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寶貴、最深厚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這個民族歷經幾千年綿延至今而不中斷滅絕的內在動力。這種力量要體現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家國情懷,沒有這樣的情懷,就不配做中國人,即便表面上披著中國人的皮,骨子里也要成為別人的狗。
其二,要對國家統一有執著不棄的堅強信念
今天的中國仍然是分裂的中國,臺灣仍然沒有統一回歸,筆者不知道這樣的狀態下能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筆者確信這是歷史的悲劇,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將會是恥辱而非光榮的一頁。因此,一切愛國的中國人都應該堅持統一,都堅決反對分裂,并為此向陸游那樣執著,抱著永不言棄的堅強信念。
第三,要做好“家祭無忘告乃翁”的精神準備
中國終將統一,中國也必然統一,這是中國必然的歷史軌跡、經驗與歸宿,任何人都無法改變。雖然我們今天沒有看到統一,未必明天也看不到;即便明天也看不到,將來也會看得到;即便有生之年看不到,也渴望在泉下含笑看到聽到。陸游臨終前的思想情感境界值得學習,值得樹立為榜樣。對照當代世界形勢與中美關系大勢,今天的我們恐怕也應該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了。或者換句話來說,在祖國統一問題上,也要有一種矢志不移、“家祭無忘告乃翁”的精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