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復雜的內外形勢,為了迎戰未來的驚濤駭浪,中國所采取的一個重要的戰略策略與辦法,就是實行新型舉國體制,這是十分重要的戰略抉擇。因此,認真分析解讀新型舉國體制的內涵,探究其中的意義及影響,是深刻理解把握新時期特點與特征不可或缺的一項課題。
有關新型舉國體制這一戰略新命題,國家層面已經有了明確的定義概念。習近平同志指出,“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要把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起來,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
認真學習領會黨和國家有關新型舉國體制的論述與部署,我們對這項課題有如下三個方面的理解感悟:
第一,這是重要的發展轉型
新型舉國體制以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為基本方針。目標指向關鍵核心技術,目的是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實現科技發展上的自主自立。
眾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發展問題不但關乎經濟發展,更關乎國家民族實現現代化的方式、模式與路徑,具有突出的導和引領作用。提出以新型舉國體制來攻關重大科技問題,不僅意味著要以這種方式引領新時期中國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意味著要以這種方式引領新時期中國經濟的發展,更要以這種方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顯然,這是重大的發展轉型,這一轉型的其底色是自力更生,其目標是實現自主自立,其目的是解決國家與民族的重大安全問題,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風險的能力。現在,中國已經到了必須把安全與發展統籌起來加以綜合考慮安排的時候了,經濟增長與發展必須建立在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的基礎上,新型舉國體制就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表現與實現方式,中國就是要以這樣一種新的體制機制為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提供強大支撐。相比于以前那種忽視安全導致嚴重依賴的發展模式,這無疑是發展方向、路徑與目標的轉折性變化。
第二,這是重大的戰略轉折
新中國建國以來幾十年的歷史進程中屢屢發生重大的戰略轉折,任何視角下都是這樣,在有關舉國體制這個問題上也是這樣。新中國建國之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即所謂前三十年),所實行發展模式的就是計劃經濟下的舉國體制,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則進行了全方位深刻的市場化改革,用市場化改革揚棄過去的舉國體制,現在則是探索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把上述三個階段綜合起來看,等于是從舉國體制轉了一圈又回到了舉國體制,但這不是簡單的歷史輪回,而是歷史發展邏輯上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活教材。這樣辯證發展規律的再現與新的演繹表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其所憑借與依靠的力量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一是依靠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舉國體制的第一要義是要有堅強的領導,只有在堅強的領導之下,才能做到舉國一致、統籌規劃、系統安排和整體推進,沒有堅強的領導,所謂的“舉國”則將無從談起;
二是依靠社會主義制度優越。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調動和集中全社會的資源和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質資源,使之集中和聚焦于既定的戰略目標。
三是依靠全社會動員。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目標下,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中國社會全民動員,做到各方面各領域的大協調、大合作,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像民族抗戰那樣打贏新的戰略攻堅,筑成新的萬里長城;
顯然,過去曾經的舉國體制和現在的新型舉國體制在所依靠的力量方面并沒有本質的變化,所變的只是新型舉國體制的力量基礎更加深厚、更加強大,這就是其“新”之所在。
第三,這需要做好新的取舍
眾所周知,前三十年的舉國體制建立在一窮二白的經濟基礎上,因此這個體制一個的突出特點是一大批人的犧牲奉獻,這些人心懷理想與崇高,舍去當前和局部的利益,為了國家犧牲個人,有些人甚至是“獻了青春獻子孫”。正是靠這樣的奉獻與犧牲,所以前三十年的舉國體制才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業績。
新型舉國體制也是這樣,盡管現如今中國的條件與能力比之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實行新型舉國體制仍然離不開奉獻,因為這其中沒有利潤,所追求的也不是眼前的利益,而只有國家大業與民族大義,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歷史性工程,急功近利完全不行;這其中還要付出超常的生活代價,承受相當的痛苦與煎熬,因為這樣的體制機制同安閑舒適風馬牛不相干,而必要付諸十分艱苦的奮斗;這其間還必然要做出新的取舍,因為實行舉國體制必然要舍掉一些局部的利益,放棄一些眼前的利益,損害一些個別人的利益。對于中國的廣大民眾來說,這樣的取舍理之當然,他們完全理解,也能夠認真配合,但對于那些改革開放中崛起的新興資本和新生社會階層而言,則問題恐怕就不那么簡單了,他們的蛋糕與奶酪是動不得的,一旦被觸動,他們輕則要跳腳大叫,重則可能就要鋌而走險了。這樣的情形已經為屢次經濟緊縮所證明,眼下就是這樣的情形。如果新型舉國體制在中國大面積更深入地展開,必然要強烈沖擊那些既定的利益集團,砸碎打爛其帶有貴族特色的階層護欄,如此一來,就要引起嚴峻的社會發生分化與分裂。譬如,如果有朝一日需要把上海或東南沿海某個重要地方的資源大規模內遷,就像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曾經發生的那樣,如今的大商人、大資本家們將會作出怎樣的取舍呢?
所以,在新型舉國體制之下,國家要做出新的取舍,集團與階層要做出新的取舍,直至每個人都可能要做出新的取舍,這將構成一場十分重大的考驗。
因此,新型舉國體制彰顯了中國社會制度優勢和中華民族的偉力,彰顯了中國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的思想覺悟與戰略決心,將構成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因此,這一戰略抉擇具有十分深遠的現實與歷史意義。
其一,新型舉國體制沒有把希望寄托在某些人眼里萬能的市場經濟,也沒有把希望寄托在某些人心中包醫百病的對外開放,更沒有依靠什么全球化來解決問題,這樣的戰略抉擇再一次雄辯的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就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其二,新型舉國體制再一次證明,自力更生、自主自立永遠不過時,永遠都是根本,任何時候丟掉或淡化這一根本,結果就要被人家“卡脖子”,就要在別人的制裁打壓下遭遇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中國的事情只能靠中國人自己來解決,只要把自力更生的精神發揚光大,中國就一定能獲得戰略新生。
其三,新型舉國體制的決心與抉擇注定將遭到內外反華勢力的極力反對、干擾與破壞,而霸權帝國將是這一勢力的總司令部。他們將在中國內外兩個方面下手,在外部,他們將依托霸權遍布全球的同盟體系,以此為杠桿無所不用其極其遏制、打壓中國;在內部,他們將充分使用西方資本集團幾十年來在中國培育發展的各種工具,挖空心思地制造各種矛盾沖突,干擾破壞新型舉國體制的部署與落實,使之流于形式、流于空喊。以此內外結合,共同狙擊中國。此情此景,今日中國的遭遇同新中國建立之初的遭遇將如出一轍,甚至將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中國人民同霸權勢力的斗爭將不可避免,在新型舉國體制上也完全是這樣。
但是,正所謂“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新型舉國體制在相當程度上承載的中國人民的希望與未來,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筆者相信,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中國能夠做到廣泛實行與推廣新型舉國體制,并將其做大做強,不但在科技領域是這樣,在教育、文化、生態乃至軍事、政治等一切領域都是這樣,使這個源于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體制機制再一次煥發出驚人的偉力與輝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