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65年前,65歲的毛主席在蒸籠似的三伏天(8月5日),走進河北省安國縣青紗帳,視察紅星農業合作社豐產田,號召“實行合作化,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在田間的小窩棚里與鄉親們縱論社會主義。65年后的“八五”,“共同富裕”變成隔簾望月式的憧憬和向往。在這歷史的十字路口,走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還是走向貧富兩極分化的資本主義?毛主席已立下的“八五”路標依稀可見。從此以后的“八五”,會給予后人更多的想像與希望。
正文:
“85”留給我們的思念與思考
——紀念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誕辰130周年獻文(四)
天眸
今天是8月5日,我想起兩個人,一位是65年前來視察安國的毛主席,一位是當時被毛主席在田間接見的紅星農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王長鎖。2019年仲春,我到王長鎖家中采訪過這位92歲的老書記,他深情的回憶,引發了我創作影視文學《太陽出來了》。
那天我第一次見到個頭不高卻很敦實的王長鎖,長常年累月的農活勞動,造就了這位塑像般滄桑的莊稼老漢。我說明來意,老人家眼睛一亮,激動地說:“這事兒我盼了幾十年了,你們這些文人怎么現在才來寫呀?再晚來,我要去見毛主席了。”他談起那次見到毛主席的情景記憶猶新,忍不住老淚縱橫。
老人深情地回憶說,那天我正在地合作社的豐產田里彎腰拾掇紅薯秧子,聽有人聲響動,猛抬頭,一伙干部突然出現在眼前,看身材魁梧的毛主席從田埂上走過來,我以為是做夢呢!
這大熱的三伏天,正晌午,莊稼地里象蒸籠似的,我們農家都掛鋤了,毛主席怎么能從棒子地里走出來,我不敢相信,毛主席微笑著走過來伸出手,親切地問我好,我慌忙站起,手上都是土啊,很不好意思,可毛主席緊緊握住我的手,我感到那大手特別的溫暖,目光是那么的慈祥,我激動的說不出話來,直哭……,我瞅著毛主席頭上汗珠從頭發滲出就像斷了線的珍珠順著臉頰向下滾,貼著肉的襯衣都溻透了,要是中暑了可怎么辦?陪同的縣長焦家駒讓人馬上到村里去找條毛巾來,越快越好。他看到有三個戴著草帽的農民在不遠處耕地,就跑過去借了一頂,把草帽遞到毛主席的手里,毛主席接過順手搧了幾下,笑了笑戴在頭上,說換塊地去看看。
毛主席看了路邊“紅星農業合作社豐產田”的木牌,點著頭說經過試驗能高產穩產的才大面積種植,這個辦法好,很科學,值得推廣。”
我說:“毛主席您請看,我們這片萬畝豐產田,是黨支部組織各家各戶,把分得的土地合起來,溝溝壑壑統統填平,幾千年大小不一的地塊連成了一片啦。”
焦縣長說:“建國之前,私有制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搞了幾千年,造成了兩極分化。這種傳統的小農經濟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的農業發展。于是,分了田地的農民們自發地成立了互助組。很多地方由互助組又開始轉成了合作社了,通過集體建設園田化,我們安國由缺糧縣變為余糧縣了。”
毛主席很高興地打了一個很有力的手勢,大聲說:“好呀,實行合作化,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
毛主席一會兒走,一會兒停下來看玉米的長勢壯不壯,有時還剝開抽穗的玉米數一數有多少排,見又粗又大的棒子錘顆粒飽滿,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在谷子地里,毛主席深情地說:“我們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打垮了蔣介石,農作物改革不要把谷子改掉了。”
我陪著毛主席朝前走,他一路上對種莊稼和種藥材的鄉親們問這問那,不知不覺間走了二三十里了,前面有一個看莊稼的窩棚,天太熱了,焦縣長提議咱們在那兒歇一會兒吧。毛主席笑著點了點頭,說好吧,歇歇就歇歇。說著就搖著蒲扇朝前面窩棚走去。
這是用幾根木木棍撐起幾張蘆席搭起來的小棚子,支著一張似床非床,似桌非桌、似凳非凳的架子,上面鋪點干草,人可坐下休息,這是在北方很常見的看莊稼看瓜果的小窩棚。
毛主席衣服濕得像剛從水里撈出來的一樣,他隨意地坐在窩棚的凳架上,自己摘下草帽,舉起蒲扇煽著風。大家圍著毛主席身邊,有坐有立,有敞胸露懷的,有光膀子的,有戴草帽的,有包頭巾的。毛主席風趣地說借這個窩棚座談一下吧。問我們的合作社現在有什么困難?問我們實行合作化下步怎么打算的?有些話像刀刻斧砍一樣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培養廣大農民群眾先進的社會主義覺悟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去建設一個新世界。再如農村要大辦工業,要建成超越城市的幸福天地。又如“我們窮人,就是說,占農村人口大多數的貧農和下中農,應當有志氣,如像河北省遵化縣被人們稱為窮棒子社的王國藩社那樣,站立起來,用我們的雙手艱苦奮斗改變我們的世界,將我們現在還很落后的鄉村建設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樂園,這一天肯定會到來的。 大家看吧。”
河北省委和保定地委領導同志來了,毛主席對他們說,“干部不是官老爺,要和群眾同甘共苦。真正的知識不在機關里,而在下邊,在工廠、農村、學校里。沒有原料制造不出政策來。”
有位記者照下了毛主席在窩棚里和我們干部群眾拉家常的一瞬間,成了歷史的永恒。
下午一點多,焦家駒說:“毛主席,縣委在等著向您匯報。”毛主席從窩棚的凳子上拿起蒲扇和毛巾還有手中的草帽說物歸原主。十分親切而慈祥地直看著每一個社干部的眼睛,說道:“耽誤了你們不少的工夫。祝你們豐收!秋后我要有時間的話,再來看你們。”然后與我們握手告別。
王長鎖說,縣委沒有客房,縣委書記劉振宗事先把自己的辦公室騰出來,架了一張床,想讓毛主席臨時休息一下,毛主席到了縣委,沒有休息,直接走進了特別簡陋的會議室聽匯報,在光板長條板凳上一坐,口問、耳聽、眼看、手寫,親自作記錄。同志們七言八語,氣氛熱烈。
劉書記要安排毛主席吃飯,毛主席風趣地說喝了你們的大碗茶,吃你們幾塊西瓜,不吃飯了。
王長鎖說,上面所講的,都是原原本本的真事,毛主席為了我們貧下中農走上社會主義大道,過上好日子,這次冒著酷暑,4號下午在徐水縣大寺各莊視察,5號來到我們安國紅星合作社,6號到了河南新鄉七里營,7號在商丘道口農業社,9號到了山東歷城北園水屯村農業社,10號到了天津……別說65歲的毛主席,就是一個青年人也抗不住在三伏天天天鉆莊稼地,就是下面的鄉干部們也難以做到能下這么大的辛苦。毛主席,愛人民,他是我們的帶路人,這樣不辭勞苦的帶路人我可是親眼看到了,他實實在在的愛人民,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的帶路人。帶出了后來的陳永貴、耿長鎖、呂玉蘭等這些農民干部的好榜樣,帶出了我們老百姓萬眾一心大干社會主義的毛澤東時代。
王長鎖深情地說:為什么毛主席不嫌我們農民土,對我們老百姓這么親。因為他把人民比做老天爺,這話是后來徐水大寺各莊支書閻玉如對我說的,毛主席來安國的前一天,在徐水縣委會議室與省、保定地區、縣的干部們座談時,用特大的嗓門厲聲問道:“你們信不信有老天爺哎?我相信有老天爺,人民就是共產黨的老天爺,誰要是騙了老天爺,誰要遭報應的!”毛主席把我們老百姓比作了老天爺,我們老百姓就把他比作天上的紅太陽。所以,我們發自內心地高呼毛主席萬歲!
我記下了王長鎖講的這些十分珍貴的資料,又去采訪了縣委書記劉振宗的三個兒子和在八五村田野里曾經見過毛主席的苑榮弟,(保定市退休的區委書記)那時她才15歲,跳起來朝毛主席高喊萬歲!我也去采訪了現任八五村黨支部書記張景山同志和村里的有關鄉親們,參觀了安國毛主席視察紀念館。
緊接著,我去了徐水縣大寺各莊,未見當年“毛主席視察田”一寸土地,全蓋成房子了,當年修的“毛主席視察田”大門還在,背面褪色的“農業學大寨”字跡已難以辯認,這個陳跡在樓群的擠壓中顯的很不協調。但街上也有一座“毛主席視察紀念館”。1993年修建的。我與紀念館的同志和村干部們進行了座談,這次釆風后,便進行了開寫《太陽出來了》。
三個月后,我帶著寫出的初稿,來八五村再訪王長鎖,與他核對了劇中的內容,特別是毛主席的一些原話力求一字不差。
這一次王長鎖說了許多心里話,“我們家世世代代像牛一樣給地主家扛活,我六歲的時候,看見日本鬼子用槍上刺刀把我爹開膛破肚,只有到了毛澤東的時代,我們窮人才活出個人樣來,只從那年見到毛主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毛主席領導窮人打天下,為了天下無窮人。毛主席領導窮人走集體化道路,為了一個共同富裕的新社會,他把共產主義種子撒在這片一窮二白的大地上生根發芽。我們親身經歷了這樣一個人心向善、干部和群眾干勁沖天,改地換天的新時代。我今生見到了敬愛的領袖毛主席并在窩棚里與他拉家常,我王長鎖可以非常自豪地說,這輩子沒白活。”
再訪王長鎖
臨別時,王長鎖伸出手,在作品授權書上按下鮮紅的手印。我問他還有什么要求和要囑咐的,他說:“安國是曲圣關漢卿故里,歷經了多少苦難,才得到今天的解放。建議要寫出有過《六月雪》的土地上見到了紅大陽,要寫出一個真的毛主席,別摻假,要挑個像回事的演員演好毛主席。現在演毛主席的電影電視劇,我看總有點別扭,古月太磨嘰,唐國強有些裝腔作勢,其余演的更不像了,現在還沒一部能像前蘇聯《列寧在十月》、《列寧在一九一八》那樣演出活生生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形像!”
我回來對劇本進行認真的修改,有一天,八五村黨支部書記張景山同志來電:王長鎖老書記辭世了!已入土為安。雖說九十多歲老喪為喜,心中甚是傷感,我感到授權書上那個紅手印份量很重,這是他最后的印記和遺愿。安息吧,長鎖老書記,我一定完成您再現毛主席來安國的“八五”遺愿。
《太陽出來了》是表現大躍進時代的題材,40多年來還沒有先例,是文藝創作的禁區,因題材太敏感,至今未能在關部門審批立項。今又到了8月5日,我看著壓在抽屜里的劇本和王長鎖先輩的授權書,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經歷了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舊社會的帝王將相和西方娛樂至上的文藝攜手而至,用西方文藝理論剪裁中國人的審美,或者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整個文藝界為逐利而瘋,為爭利而狂。將毛澤東時代開辟的人民文藝沖擊的七零八落。過去一部電影《林則徐》,讓人們記住了這位英雄;一部《平原游擊隊》,讓人們記住了李向陽。一部《英雄兒女》,讓人們記住了王成和王芳。今天的影視讓人記住的不是某位英雄而是某個明星大腕,人們從這些明星大腕身上得到什么樣的文化滋養呢?中國的文化己變成名人和富豪文化,而缺少了老百姓的文化,2013年五月,我去武又大學拜訪馮天瑜教授,他說“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中國還沒出一部好的小說和影視作品,這是民族的精神萎縮不振,缺乏對社會與真理的關懷,精神極度平庸,只有金錢利益。”是的,我十年嘔心瀝血,寫出晚清改革的張之洞,有個影視公司的老板問我,這個干巴老頭能賺錢嗎?后來寫出毛主席視察安國的《太陽出來了》和保定第一個共產黨員的《火炬之光》,最近又完成了毛主席發動人民戰爭的《游擊戰》,有影視公司的老板問我,你總寫這些敏感的題材,那個公司敢接拍?識時務者為俊杰,老兄該換換腦筋啦!
請問換什么樣的腦筋?是小崗村那個帶頭按手印分田的嚴金昌?是聯想那個靠侵吞國有資產成為富翁的柳傳志?是那個靠罵毛澤東時代成了諾獎得主的莫言?我直搖頭,雖然這三個人是取代了毛澤東時代的模范陳永貴、王鐵人、浩然,成為改革開放新時代的農業、工業、文藝界的“改革先鋒”與模范,但他們卻不能像毛澤東時代那些模范受到人人尊重,人人學習。卻遭到億萬民眾在互聯網上口誅筆伐。因為他們是胡漢三帶回來的還鄉團,他們是披著共產黨員外衣的新生資本家、文痞、地主。他們改的是毛澤東時代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體制,又改回到貧富兩極分化的民國時代。如果我跟著他們換腦筋,豈不喪失了黨性,枉做了54年共產黨員,我要寫《太陽出來了》,寫我們親自經歷過的“八五”,用“八五”的物證和人證再現那個確實存在過的毛澤東時代的燦爛光芒。與后來的40年相對照,就理解了當下人們為什么對改革開放的質疑與爭議。1982年,在全國政策性、強迫性解散人民公社的風潮中,全國共有54000個人民公社,53999個改為鄉,只一個河北晉縣的周家莊,3500多社員摁紅手印繼續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與安徽小崗村18個摁紅手印單干的唱對臺戲。后來也有南街村、劉莊村3000多個村莊先后重又回到集體化道路。小崗村帶頭按手印分田的嚴金昌,通過土流網把500畝土地流轉后,全村人不再種地,坐收地租,嚴金昌開了個金昌食府,變成地主兼資本家。地主就是有土地而不勞動雇別人勞動的富人。經過40多年的農村改革,現在回頭看,廣大鄉村已貧富懸殊,兩極分化。而3000多個村莊重走毛主席集體化道路的村莊,竟奇跡般率先進入共同富裕的先進行列。我采訪王長鎖和鄉親們時,也問了“八五”“八四”村為什么不能像周家莊、南街村那樣把毛澤東時代人民公社的模式堅守下來?王長鎖捶胸頓足,非常懊悔地說:“我們沒頂住,我對不起毛主席呀,這是我一輩子的最大遺憾。我佩服周家莊,我佩服南街村。雷獻河、王宏斌無愧毛主席的好學生,把毛主席共同富裕傳宗接代到今天。我看不起小崗村那些慫貨,帶動全國農村斷了共同富裕的路,陷進兩極分化的苦難泥坑。”
我在痛苦的思考中,耳邊忽聞刀郎《羅剎海市》歌聲,像龍卷風一般鋪天蓋地的翻唱、解讀,形成海嘯般的熱浪,而且不只是在中國,許多國家和地方也有越來越來的人參與其中,幾天時間播放量突破120億,成為世界第一。有人說刀郎厲害啊,帶著一首罵人的歌造反了。自媒體人趙新月說歌中馬戶又鳥是修正主義。還有人稱這是第二《國際歌》。我用心聽了聽,盛名之下,其實難符。我贊同網絡作家吳鵬飛的評價“爆發的文化瘟疫一樣,《羅剎海市》就是一堆文字垃圾。”我覺的旋律并不美,少氣無力。怎能與雄渾悲壯的《國際歌》相提并論呢?這個反常的現像是人們在無奈中借歌起哄,這并非金鐘大呂,而是秋蟬哀鳴。魯迅曾經說“文藝是國民精神的光,它總是不經意地表現出國民精神的狀態。”《羅剎海市》的現像正是今天這個時代的文化認知的共識發生了破裂。老百姓終于明白了,丟了毛澤東思想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读_剎海市》的光怪陸離,讓我們老百姓更加思念“八五”那個曾經真實存在過的領袖和人民。放眼望去,越來越多的人們懷念毛主席和他的時代,自覺地用毛澤東思想自己教育自己,重新學習、重新認識、重新理解、重新實踐。
65年前的“八五”,毛主席親自到田間,帶領農民開辟出“共同富裕”的集體化道路。65年后的“八五”,“共同富裕”變成隔簾望月式的憧憬和向往。在這歷史的十字路口,“八五”已是走向“共同富裕”還是貧富兩極分化的路標。從此以后的“八五”,會給予后人更多的想像與希望。
正因如此,我今天把《“85”留給我們的思念與思考》一文,獻給毛主席視察安國65周年——紀念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