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俄烏戰爭何時結束?

俄烏戰爭 收藏(1 評論() 字體: / /
無論是短期內停戰也好,長期持久戰也好,這場戰爭都已經突破了一系列冷戰以來國際關系規則和思維定式,世界之舟或將駛入一場未知的風暴,對世界造成永久性改變。

  截至5月23日,已經有2000多名被包圍在馬里烏波爾亞速鋼鐵廠內的烏克蘭軍人和亞速營武裝人員放下武器,“撤離”亞速鋼鐵廠,安全抵達了“第三國”頓涅茨克,開始接受“甄別”和“治療”。

載著烏克蘭武裝人員的巴士駛離馬里烏波爾(來源:新華社)

  很多人評論,這標志著俄烏戰爭中歷時最長、最血腥戰役的結束。

  也有人覺得,拿下了馬里烏波爾,俄羅斯是不是能消停一下,雙方談談停戰的事?

  其實這是想多了,俄烏短時間不但不會停戰,戰爭反而有長期化的風險。

  1  俄烏短期不會停戰

  為什么說俄烏短期內無法停火?看看眼前的態勢就知道。

  雖然俄軍解決了亞速鋼鐵廠后徹底拿下了馬里烏波爾,但事實上也只是搞定了頓涅茨克一個海濱城市罷了,烏東的戰事仍在膠著之中,而基輔附近的部隊早就撤回了。

  從基輔地區撤軍,從軍事上來看是沒啥問題的,一開始俄軍從南、東、東北、北四個方向如雷霆般向烏克蘭腹地進攻,但除了南線的赫爾松(這個地區本來就親俄)外,其他戰線都不如預期,特別是基輔附近,試探了幾次發現根本啃不動。

  所以俄軍改變了四個指頭打人的戰法,變成“攥指成拳”,停止在基輔的進攻,把基輔附近的精銳集團撤回來,成為一支機動軍團投入烏東戰場,沒準可以打破僵局。

  從目前來看,俄軍根本無視烏克蘭在哈爾科夫、蛇島和伊久姆一帶的攻勢,在這些地區完全采取了守勢(不丟就行),而把主要兵力投放在了位于盧甘斯克州的北頓涅茨克城市群(北頓涅茨克和利昌西斯克)。

  因為盧甘斯克雖然宣布獨立,但實際占據的土地卻只有州面積的一半左右,州內重要的北頓城市群都掌握在烏克蘭手里,而烏克蘭在此部署有重兵,大概1.6萬人,是俄軍必須要消滅的烏軍有生力量。

  5月23日,俄軍已經攻占阿特木斯克(巴赫穆特)市北郊的弗拉迪米羅夫卡鎮,事實上切斷北頓涅茨克西南公路,也就切斷了北頓守軍向西北撤退的最后一條道路。

  5月24日,俄軍攻占了紅利曼,基本完成了對北頓烏軍集群的包圍圈,如果俄羅斯空天軍給力的話,吃掉這1.6萬人基本上就是時間問題。

  但是,俄軍這樣一來,軍事上是占便宜了,但政治上卻大大失分。

  當初俄軍搞“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是啥?按照普京的說法,目標是解除烏克蘭的武裝,清洗烏克蘭的納粹分子,對烏克蘭實行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

  俄羅斯的目的是啥?按照普京的傳奇智囊亞歷山大·杜金的想法,上策是滅掉基輔政權,扶持亞努科維奇或者其他親俄領導人上臺,中策是直接吃掉烏東,扶持烏中成為第二個白俄羅斯,然后聯合波蘭、羅馬尼亞等瓜分烏西(所以普京一開始一直強調,烏克蘭不是一個主權國家)。

  亞歷山大·杜金

  最次最次,下策也要幫助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收復全部領土,讓這兩個州獨立或者干脆像克里米亞那樣并入俄羅斯。

  這些目標都很好,可是現在烏克蘭的納粹分子被清洗了么?沒有!亞速營雖然在亞速鋼鐵廠被俘虜了一部分,但還有一批在哈爾科夫一帶呢!

  烏克蘭去軍事化了么?沒有!不僅沒去軍事化,反而在西方的軍援之下步步壯大,原來的蘇式武器損失后鳥槍換炮換上了西方的先進裝備。

  烏東吃掉了么?遠遠沒有!哈爾科夫和伊久姆還在拉鋸,馬里烏波爾打了60多天才勉強解決,雖然包圍了北頓城市群,但要想吃下去恐怕也要費點力氣。

  澤連斯基被推翻了么?沒有!這位演員不但沒被推翻,反而上躥下跳,一會視頻連線各國政要,一會跑到街上接待西方政客,還到電影節去秀了一把存在感,這都是在piapia打普京的臉,和開戰之初那個驚慌失措、懇求俄烏首腦會談的澤連斯基判若兩人。

澤連斯基和其幕僚與記者交談(來源:鳳凰網)

  這就是戰事局限在烏東的弊端,雖然有利于集中兵力,縮短補給線,但卻無法從根本上打疼烏克蘭,就算你可以收復“兩個獨立共和國”的全部領土,可以打通克里米亞陸上通道,甚至可以重創烏軍主力,但在澤連斯基眼中這都不是事兒!因為這都不是澤連斯基政權的核心利益。

  澤連斯基政權的核心利益,一是站穩反俄立場,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從西方獲得支持和幫助;二是澤連斯基和其團隊的小命。如果你連基輔都威脅不了,就算你在烏東打得再好,都無法觸及到澤連斯基政權的核心利益,又怎么能逼澤連斯基跟你回到談判桌,停止戰爭呢?

  而烏克蘭這邊也一樣,短時間內同樣無法打贏戰爭。

  首先就是軍力的巨大差距。2020年,俄羅斯的軍費開支超過617億美元;烏克蘭的軍費開支59.9億美元。雖然俄烏軍力都脫胎于蘇聯,但俄羅斯好歹在推動軍事現代化,而烏克蘭則基本上仍停留在蘇聯解體時代的水平。

  烏克蘭的軍事工業大部分都在第聶伯河以東,如今那里已經打成了一鍋粥,當地的黑土地又是重要產糧區,這就導致烏克蘭就算想打持久戰,也不像二戰初期的蘇聯那樣有自己的造血能力。

  而且,烏克蘭在戰爭前期損失了很多重裝備,比如坦克裝甲車和戰斗機等,新動員起來的40萬部隊,頂多也就發點步槍和軍裝,沒有坦克和裝甲車,也缺乏訓練,西方看似援助了很多武器,但還是以防守用的反坦克導彈和防空導彈為主,連給個S300都磨磨蹭蹭,別說用來進攻的坦克和裝甲車輛了。

  最搞笑的是有一段時間美國看烏克蘭空軍的損失太大,號召北約內的原華約國家將自用的米格29交給烏克蘭,然后自己再用F16補償。結果波蘭害怕引火燒身,不肯直接把戰斗機給烏克蘭,而是要交給北約,讓北約轉交烏克蘭,這算盤打的太精了。

  結果北約當然不干,兩家一直在扯皮當中,至今28架米格29還沒交付,折騰了兩個多月,烏克蘭到現在一架戰斗機都沒得到,烏克蘭空軍現在已經基本沒有戰斗力了。

  失去了制空權、失去了東部工業區、失去了礦產資源、失去了糧食產地、失去了機械化部隊,烏克蘭拿什么資本和俄羅斯打?如果烏克蘭選擇退守城市,利用巷戰拖住俄軍還勉強能實現,但如果拿現有軍力來進攻收復失地,不是俄羅斯主動放棄或者西方直接下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烏克蘭總理什米加爾看得很清楚,他說“烏克蘭不可能贏得與一個有核國家的戰爭,結束沖突的唯一途徑是俄羅斯主動撤軍”。他還說“已經與美國總統拜登等美國高層進行了會面,獲得了醫療物資、重型武器、資金支持,以及對俄羅斯更嚴厲制裁的承諾”。

  言下之意就是光靠烏克蘭在戰場上是打不贏俄軍的,只能靠美國用制裁逼俄羅斯撤軍。

  畢竟長期消耗戰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經濟,所以西方一直幻想:只要我一制裁,俄羅斯經濟就會發生危機,人民生活困難會起來造反,普京不得不撤軍。

  但現在來看,制裁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別看西方所謂凍結俄羅斯資產、踢出SWIFT、制裁狗制裁貓制裁樹鬧得動靜挺大,但對俄羅斯來說根本不叫事。

  我們必須明確一點,任何一個大國,內部經濟都有兩個命脈,一是糧食,二是能源,只要這兩項握在手里,就立于不敗之地。

  人家俄羅斯糧食和能源都能自給自足,制裁又能把俄羅斯怎么樣?

  相反,俄羅斯打了一場漂亮的金融反擊戰,宣布將以盧布結算供應歐洲的天然氣,這下子直接打到歐洲的七寸上,讓盧布逆勢回彈,也再次證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是商品的價值在支撐貨幣的價值,而不是反之。

普京簽署以盧布進行天然氣貿易結算的法令(來源:俄新社)

  對歐盟來說,俄羅斯的天然氣萬萬缺不得,一半以上的歐盟國家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度超過50%,其中就包括德國這樣的歐盟“東帝”。

  “西帝”法國雖然有核電,但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程度也有25%。此外歐盟還有29%的原油以及51%的石油產品來自俄羅斯。

  這些天然氣和石油制品可不僅僅是拿來取暖和開車的,而是重要的工業原料,石油進行裂解后可以生成200種有機化工原料比如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等。而天然氣則能生產氨、甲醇及其加工產品如化肥,特別是氮肥,天然氣的成本,達到了氮肥總原料成本的80%。

  可以說,俄羅斯的能源就是歐盟的工業命脈,如果斷油斷氣又找不到替代品,那歐洲面臨的就是停電+停產,產業徹底崩盤。

  正因為有這個底氣,所以普京才能一紙命令讓盧布成為了“天然氣本位貨幣”,歐洲外匯儲備都是儲備美元,誰儲備過盧布啊!要買天然氣只能去金融市場買進盧布,直接把盧布買升值了,如今盧布堅挺程度已經超過了戰前,讓國內很多抄底盧布的網友都賺翻了。

  所以,只要歐洲無法擺脫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依賴,俄羅斯經濟就能保持堅挺,在長期消耗戰立于不敗之地。

  這就造成了當前俄烏戰場僵持的局面,俄羅斯無法迫使烏克蘭答應俄羅斯的條件,烏克蘭也沒法反攻收復失地,只能不停向西方求救,心甘情愿地充當美國對俄遏制的馬前卒,用烏克蘭的人命、資源和糧食,去換取一些并不無償的援助,繼續和俄羅斯打下去。

  從本質上來說,俄烏戰爭就是一場代理人戰爭,澤連斯基是臺前演員,美國才是后臺的導演,戰爭怎么結束、什么時候結束,烏克蘭說了都不算。

  只要美國和歐洲源源不斷提供經濟與軍事援助,烏克蘭只能選擇繼續打;只要俄羅斯沒有被拖到精疲力盡,美國是不會允許烏克蘭走妥協路線的。

  只是,這場戰爭無論結果如何,烏克蘭都將會失去未來。

  2  俄烏戰爭結束的兩大變數

  當然,俄烏這場持久戰能否結束,也存在兩大變數。前面我們說了,烏克蘭能不能打下去,主要看歐美。

  第一個變數,是歐盟。

  現在歐洲雖然被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開始全力懟俄羅斯,但歐盟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在內部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要知道,在歐洲,有很強大的親俄勢力,而俄羅斯同樣也有強大的親歐勢力(甚至連普京本人都是),再加上俄羅斯人祖上就渴望西歐貴族認可的歷史情結,所以只要美國一放松對歐洲的“看管”,那俄歐絕對搞到一起去。

  但這種讓俄羅斯和歐盟融合的愿望卻是美國絕對不能忍受的,俄歐一結合,那是要資源有資源,要技術有技術,要錢有錢,歐洲還有美國什么事?這簡直是在挖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的根基。

  所以每次歐盟和俄羅斯接近,英美總要制造一些事端,讓俄羅斯成為歐洲的眾矢之的,逼歐盟同仇敵愾。這一點我們從近些年的克里米亞危機、俄羅斯前特工中毒、英國軍艦挨俄羅斯炸彈等等事件,都能看出一些端倪。

  包括這次俄烏戰爭也是一樣,俄羅斯啥都沒說呢,美國就開始渲染戰爭氣氛,不停說俄羅斯要在2月19日之前入侵烏克蘭,然后又不停的向烏克蘭提供軍火,在2月19日到了之后看俄羅斯沒動靜,美國又遙控烏克蘭政府軍在一天之內違反明斯克停火協議2000次,到了2月21日,烏克蘭軍隊直接從四個方向炮擊頓涅茨克,目的就是不斷刺激俄羅斯動手。

  只要俄羅斯動手,那美國就能靠這些年對歐洲的滲透和對媒體領域的把控,把俄羅斯包裝成十惡不赦的壞蛋,誰要是不反俄,誰就是政治不正確!

  這種操作在選票政治的歐洲可是把親俄派連根拔起了,法國勒龐、奧地利人民黨黨首內哈默、德國另類選擇黨、意大利聯盟黨、比利時弗拉芒利益黨等等一向在態度上比較親俄的政治派別,親俄突然成了他們的政治黑點,而被輿論和民意唾棄,這讓俄羅斯對歐洲右翼幾十年的投資血本無歸。

  所以美國利用這次俄烏戰爭,完成了對歐洲民意的整合,把俄羅斯徹底釘在了歐洲的對立面。

  但是別忘了,民意是會變的,特別是當觸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

  俄烏戰爭這場符合美國利益的戰爭一開始,歐盟就成了最大輸家。要知道,資金都有避險本能,俄烏一開戰,整個歐洲都在擔心俄羅斯會不會趁機掃平西歐?會不會使用核武器?這樣想的人多了,資金就開始瘋狂外逃,德國DAX指數和法國CAC指數盤中一度跌逾5%,全歐洲都陷入歐元兌換美元和黃金的風潮之中,甚至有的銀行已經被兌換到“缺貨”。

  對俄制裁也讓歐洲損失慘重。本來疫情之下各國經濟都受到很大影響,戰爭一打,歐盟不得不開展對俄制裁,可這種制裁本身大多是雙刃劍,傷人也傷己,直接影響了歐盟經濟復蘇,特別是當進口俄羅斯天然氣也成為“政治不正確”而被口誅筆伐時,天然氣價格暴漲也就成了正常狀態。

  5月份,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狂飆79%,升至354歐元/兆瓦,這是歷史上首次升至300歐元以上!歐洲人收入再高,也架不住能源價格這樣上漲啊,老百姓開不起車、用不起電,很多餐館也因為疫情禁令和天然氣暴漲而瀕臨倒閉了,意大利甚至干脆宣布進入了國家緊急狀態。

  由于能源價格走高,歐洲因通脹接近崩潰邊緣,今年3月比利時通貨膨脹率為8.31%,創39年來新高。荷蘭3月份通脹率高達9.7%,創下自1976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德國3月通脹率為7.6%,法國為5.1%,意大利為7.0%,西班牙為9.8%,均處于高位。

  實際上,不僅僅是能源在漲,像小麥、玉米這樣的基礎食品以及大宗商品,價格都在蹭蹭的上漲。歐洲很多的煉鋁、煉鋅、化肥公司已經因為成本過于高昂,也宣布暫停開工,這些上漲和短缺傳導到下游,必然會導致幾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上漲。

  想想看,你去買面包,發現價格翻了一倍,你去加油,發現翻了幾倍,你去交電費,發現電價漲了10倍!

  而這一切,居然都是萬里之外和你沒啥關系的俄烏戰爭導致的,如果是你,你滿不滿意?還支不支持政府繼續拱火戰爭?

  對歐洲人來說,烏克蘭就是用來顯示自己博愛、尊重人權、伸張正義的工具而已,但前提是自己能吃飽飯、過上舒服日子、有閑情逸致關心外國,如果自己生活都難以為繼了,還有啥心思去關心烏克蘭?

  所以在剛剛過去的勞動節,歐洲國家的民眾好像說好了一般,都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比如德國柏林就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民眾高舉寫有“恥辱”和“呼吁和談”等標語的牌子與警方發生沖突,被警方逮捕至少11人。

德國柏林舉行“五一”節游行抗議(俄衛星社)

  在希臘,也有一萬余名工人聚集在雅典的議會大廈外面,抗議物價的飛速增長。

希臘首都雅典舉行抗議活動

  在法國巴黎和里昂,有11.65萬人民參加示威游行,抗議電價和能源價格上漲,民眾感到不堪重負,并反對馬克龍減少社會福利的政策。

法國巴黎“黃背心”抗議者在“五一”抗議活動中示威 (來源:路透社)

  但是從現在來看,歐盟各國對抗議者的訴求大都無法解決,因為就算買美國的高價天然氣,對解決歐洲的氣荒和通貨膨脹也是杯水車薪。

  當這種保障民生的民意壓制住反俄政治正確的時候,就是歐盟親俄派卷土重來的機會,而歐盟各國的執政黨出于選票考慮,也不得不考慮一下民意,從支持烏克蘭,轉向為向烏克蘭施加壓力,要求烏克蘭答應俄羅斯條件,盡快結束戰爭。

  第二個變數,是美國。

  美國雖然從俄烏戰爭中薅了歐洲和俄羅斯羊毛,但是對已經病入膏肓的美國經濟來說,并沒有起到救命的作用。相反,戰爭導致的能源價格高企和供應鏈斷檔的現實反而導致美國深陷通貨膨脹的泥沼。

  看看美國現在經濟的慘狀吧,5月19日,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盤中一度跌至2.772%,反映的是貨幣政策緊縮預期回吐與衰退預期的升溫。

  而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更是大跌至59.1,創下10年來最低水平。而隨著民眾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日益加深,大家都開始存錢應對風險,不敢再消費,導致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和塔吉特業績爆冷,5月18日納指暴跌近5%,標普500指數大跌逾4%,道指也跌逾3.5%。

  更慘的是制造業,受勞動力短缺、供應鏈吃緊的影響,美國制造業指數下降1.5個點至57.1,創該指數近兩年來的最低值。而費城更是雪崩,指數僅為2.6,創下2020年12月以來新低。這些因素直接導致美國第一季度GDP環比萎縮1.4%

  再看看民生,美國通貨膨脹再創新高,物價、房價、車價、油價持續飛漲,從日常蔬菜蛋肉奶、到汽油、再到住房成本,全方面的支出大幅上漲,反正買什么都是一個字:貴!推特上甚至有了一個標簽:#拜登來了,一切都貴了。

  價格上漲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缺貨,去年圣誕節各種缺商品本來已經讓民眾怨聲載道了,今年短缺的居然又新增了個品種:奶粉。

  現在美國全國范圍內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缺貨率高達43%,平時一罐30美金左右的奶粉已經在eBay上炒到了120美金一罐,你還別嫌貴,還不一定有貨。

  油價和車價貴一點沒關系,大不了不開車了,但你不讓孩子吃奶粉試試?美國人還不鬧翻天了?

  如果是特朗普在,完全不是事,喊兩句“這大概就是人生吧”可能就過去了。

  可是拜登不一樣,拜登已經上任一年半了,這一年半是他展現政績的“最黃金窗口期”,給選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成績,讓選民滿意。

  可是現在呢?通脹高企,疫情補貼停發,美聯儲又加息縮表,油價翻了三倍多,這在美國可是要命的事,很多人都要靠汽車維持工作和生活,想想就知道美國底層民眾的生活狀態受到多大影響。

  拜登為了降低油價,也算付出了不少努力,比如釋放原油儲備,低聲下氣去找沙特讓歐佩克增產,甚至為了石油愿意解除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制裁,但這些措施都不怎么順利,對解決油價問題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更不要說一年多來拜登的“拉稀門”“口誤門”“忘事門”等等,讓美國人徹底對拜登失望,根據5月份最新民調,只有39%的美國成年人認可拜登就職以來的表現,跌至他上任以來的最低點。

  甚至在普遍支持民主黨的那些群體,比如少數族裔和年輕人中,拜登的支持率也不高,54%的拉美裔和33%的非裔美國人表示不滿意拜登的表現。

  這樣的拜登,怎么可能贏下美國中期選舉?

  要知道美國是三權分立國家,要想政策能被執行,總統就要有國會的支持,如果失去國會多數席位支持就會舉步維艱,美國人為這種情況還專門起了個專有名詞:lame duck,意思是跛腳鴨。

  今年11月,各州選民投票會選舉全部國會(435名)眾議員,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和36個州的州長。

  拜登所在的民主黨如今雖然控制著國會兩院,但其實非常不穩固。參議院兩黨50:50打平,只能靠副總統哈里斯投下關鍵一票獲得優勢。而眾議院民主黨和共和黨是221:208(總計435席眾議員,目前6席空缺)看似占了優勢,但民主黨內總有一些反骨仔不聽話,自己黨內的提案都卡住不放。

  比如拜登雄心勃勃的“經濟復蘇計劃”就是被自己黨內的反對派曼欽給反對了,4萬億美元七砍八砍縮水到了1萬億美元,直接讓拜登給美國經濟打幾針雞血,制造短期繁榮來討好民眾、保證民主黨的中期選舉勝利的企圖徹底破產了。

  如果拜登糟糕的表現延伸到中期選舉,那么民主黨很可能失利,喪失對國會的控制權,讓拜登變成跛腳鴨。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在去年年底傳統藍州弗吉尼亞都翻紅了,還有啥事是不可能的?

  如果拜登丟了中期選舉,那么要繼續給烏克蘭輸血就會受到國會制約,比如最近一次拜登提出要給烏克蘭400億美元援助,就被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給狙擊了。

(來源:觀察者網)

  蘭德·保羅甚至還義正詞嚴地說“美國人自己的民生、財政都不好,為什么還花那么多錢給烏克蘭?想想蘇聯,它不是因為戰爭崩潰的,而是因為沒錢了!美國不應該為了烏克蘭而走向這樣的未來”。

  這話一出引發了巨大反響而且沖上了熱搜,無數美國人在NBC的評論區留言:“老爺子說得對啊!”“我們怎么能在自己都幫不了的情況下幫助別人?”“這才是真正的參議員!有勇氣把美國人的需要擺在政治正確和虛假的敘述之上!”

  這說明什么?說明拜登給烏克蘭輸血的舉動在美國并不得人心,很多美國人不關心烏克蘭,只關心為啥超市東西越來越少?為啥汽油越來越貴?為啥我家孩子沒奶粉吃?

  最終雖然靠著民主黨的席位優勢,這個400億美元的援助還是通過了,而幾乎同時,卻把對餐館、中小企業的480億援助案否決了。

  現在民主黨可以這么肆無忌憚,但如果是拜登丟掉中期選舉之后呢?一旦共和黨控制國會,那對烏克蘭可是滅頂之災,要知道共和黨口號一直是美國優先,怎么能干出向烏克蘭撒錢,而砍掉國內民生預算的事?

  要知道,400億美元看起來很多,但絕大部分都是用在軍事領域甚至用在了“美軍為烏克蘭安全而進行的軍事裝備儲備”,真正用在烏克蘭身上的,只有80億美元的“預算支持和類似計劃”和50多億美元的糧食援助,這點錢對維持烏克蘭經濟的正常運行來說,簡直杯水車薪。

  5月16日澤連斯基已經向西方求援:烏克蘭每月需要50億美元才能保證運轉!一個月50億,一年就是600億!也就是說,為了烏克蘭這個無底洞,美國可能還要繼續砸錢。

  澤連斯基5月23日還在達沃斯論壇上喊話,呼吁國際社會為烏重建提供資金,預計需要5000億美元。

(來源:澎湃新聞)

  這就是傳說中的“我挨俄羅斯打我有理”么?美國就算再有錢,也沒這么多余糧啊。

  如果中期選舉后共和黨再向這些計劃使一下絆子,那烏克蘭得到的可能會更少,沒有了美援,烏克蘭根本堅持不下去。

  所以俄烏局勢,在今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后就可能會有端倪,但是11月是一個適合打仗的好季節。

  俄烏雙方因為夏季到初秋的東歐平原泥濘時期而短暫平靜后,再次回到土地凍結適合裝甲部隊沖擊的時段,俄烏雙方可能都會趁機大打一波,為停戰獲取更多籌碼,地點可能是哈爾科夫一帶,烏克蘭想收復失地,而俄羅斯想徹底拿下哈爾科夫這個斯拉夫人在二戰中創下輝煌歷史的名城。

  而到了明年一季度,如果11月拜登真的丟掉了中期選舉,再加上歐洲天寒地凍不得不再次找俄羅斯買天然氣,可能支持烏克蘭的力度就會大大下降,屆時俄烏戰爭就有望結束。

  結束的方式可能類似于雙方在克里米亞危機后于2015年2月簽訂的明斯克協議,比如雙方按照實控線就地停火,俄羅斯放棄對烏克蘭的去軍事化,而烏克蘭則放棄對克里米亞的聲索,然后慢慢就烏東兩個獨立共和國談判扯皮,而烏克蘭也會大概率徹底失去這兩個州甚至烏東更多的州。

  和平雖然來臨,但仇恨不會消除。吃了大虧的烏克蘭別無選擇,只能繼續抱緊美國大腿,賣身投靠當東歐地區反俄的馬前卒,期望有一天美國帶著自己殺回來收復失地。

  從此,烏東將成為歐洲潰瘍面,成為未來無數次地緣政治沖突的火藥桶。

  3  俄烏戰爭長期化對全球的影響

  俄烏戰爭長期化,對全球有什么影響?

  首先,俄烏戰爭帶來國際能源價格上漲,直接影響了全球經濟復蘇。

  全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能源。特別是疫情兩年多后,一些國家逐步躺平,經濟活動恢復,原油需求持續上漲。

  但是在供應側,歐佩克+增產幅度卻不及預期,中東產油大國供應持續未達到產油目標,導致年初的時候油價漲到了接近100美元/桶。

  本來油價已經很高了,結果俄烏戰爭一聲炮響,包括原油以及天然氣在內的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如同坐了火箭一般飆升,西方國家陸續出臺的針對俄羅斯能源的制裁又在供給側狠狠砍了一刀,多種因素疊加之下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漲到了147美元,創下了14年來油價最高的記錄。

  前面講了,石油不僅僅用來開車,還是工業生產最基礎的原材料,工業需要石油生產出來的潤滑油、乙烯、石蠟等,農業需要汽油柴油驅動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還需要天然氣生產出來的化肥,物流方面飛奔的貨車、飛機和火車需要消耗油料、煤炭和電力等等,就連我們穿的衣服和鞋,都離不開石油衍生品化纖和染料。

  所以只要油價一漲,不用想,不僅會帶來產業成本的提高,還會通過產業鏈逐漸向下游傳導,不論是米面糧油還是衣服鞋襪都會漲價,這就進一步增加了部分國家的通脹壓力。

  很多國家為了抑制通脹,只能收緊貨幣政策,但別忘了,收緊貨幣是會以犧牲經濟復蘇為代價的,比如美聯儲加息后,不僅沒有實現美國經濟“軟著陸”,第一季度反而陷入了負增長。

  西方國家都如此了,高油價對制造業為主的亞洲國家影響更大,能源是亞洲大多數經濟體的最大進口占比,而油價上漲對亞洲實際購買力和利潤的影響可能更大,這也使得疫情后經濟復蘇更加緩慢。

  澳新銀行評估,國際原油價格每上漲10%,將使亞洲(不包括中國)GDP增長減少約40個基點,即:0.4%。

  以越南為例,別看越南今年第一季度出口超過了深圳,但實際利潤卻反而下降了,因為雖然越南一直在吹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位置,但在國際貿易中并沒有很強大的定價權,只能被動地接受國際石油價格和國際市場出口商品的價格,無法將高油價產生的影響轉移出去,只能獨自承擔和消化。

  而越南為了保持油價穩定來保住經濟,不得不啟動成品油價格平抑基金,由越南石油總公司、越南成品油集團、黎明石油公司、清禮進出口公司從國外高價買進,在越南國內低價賣出,如今已經虧空約1700億越盾。

  盡管如此,越南的油價也沒有控制住,2022年初至5月,越南已先后12次調整成品油價格,如今油價已經接近30000越南盾/升,飆升的油價帶來了食品和日用品價格的直線上漲,糖、大米、雞蛋、蔬菜等許多商品的價格也上漲了10% -20% 。另外由于目前汽油價格上漲,運輸成本也相應增加,因此商品價格不斷上漲。

  不斷上漲的物價直接影響了越南民眾的生活,尤其是低收入的工人,生活已經難以為繼,當工資收入連吃飯都吃不起,那就只能罷工了。

  2022年一季度越南工人罷工64次,同比增長了40%,近期一些越南服裝以及電子廠開出的平均薪資水平已經漲至了800萬-1200萬越南盾/月(折合人民幣約2400元-3600元/月),基本上是越南平均工資的兩倍了,但仍沒有人去干。

(來源:財聯社)

  用工荒直接影響了越南制造業生產,最近無論是電子業還是紡織業,都發生了工人不足造成的減產問題,這都是高油價的外溢效應。

  所以,油價上漲,會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利潤率和產能利用率下降,投資動力不足,產品競爭力下降,另一方面油價上漲又會擠出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購買力下降,不僅影響消費力,還會成規模地推高企業用工成本。

  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就是世界經濟復蘇的遙遙無期。

  其次,全球化趨勢逆轉。

  冷戰以來,世界形成了一個以全球化為主要表現的國際新秩序,西方國家開始玩高科技和金融業,把苦活累活制造業都轉移出去,打造了一個全球化的產業鏈體系。

  在西方人看來,這是個完美的體系,西方人靠著技術專利和對世界規則的操縱拿走這個產業鏈體系最大部分的利潤。中國和東南亞這樣的國家進行生產,為西方提供工業商品,順帶拉動經濟。資源國家靠賣資源,躺著也能獲得不錯。

  但這一切都有個前提——全球化供應鏈運行順暢。

  簡單來說就是來烏克蘭農民用著俄羅斯的化肥生產出小麥,賣到沙特,沙特的石油工人吃著來自烏克蘭的小麥生產出石油賣給中國,中國把石油提煉后生產出化纖和染料賣給越南,越南用中國的化纖和染料紡成布匹、做成衣服賣給美國。

  這還只是最簡單的一個鏈條,真正的全球化供應鏈遠遠比這一切復雜得多。

  但是俄烏戰爭一爆發,一切都改變了。

  歐盟國家有一半的玉米是來自烏克蘭,全球23% 的氨、17% 的鉀肥、14% 的尿素和 10% 的磷酸鹽化肥是來自俄羅斯,而俄羅斯和烏克蘭又是全球飼料的主要供應國家。

  戰爭爆發后,漲價的不僅僅是石油和天然氣,還有化肥和飼料,世界各地的農民根本擔負不起上漲的生存成本,土地只能不再施肥,而愛爾蘭的養殖戶發現如果買了高價飼料只會賠本,只能屠殺牲畜渡過難關。

  更可怕的是本來就陷入缺芯危機,現在情況又雪上加霜。鈀是生產半導體芯片的一種關鍵資源,俄羅斯的鈀供應量占到了全球的40%,而烏克蘭的氖氣供應量更是占到了全球的70%,這是芯片生產中使用的激光器所必需的一種氣體。

  而芯片可不單單只是芯片那么簡單,而是與汽車制造業、電子企業以及手機制造商等相關行業密不可分。

  俄烏戰爭后,芯片生產已經受到了巨大影響,特斯拉已經在美國將所有車型的售價提高4%—10%,印度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塔塔汽車也不堪成本上漲的重負,提價300美元,就連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也迎來一輪漲價潮。

  俄烏戰爭對全球物流也是個巨大打擊。全球189萬海員中有10.5%是俄羅斯人,另外4%是烏克蘭人,戰爭爆發后很多海員擔心家人回國,海運面臨更嚴重勞動力緊缺。

  由于90%的全球貿易通過船舶運輸,海運供應鏈受到很大影響,現在土耳其從事紡織業的農民,厄瓜多爾從事香蕉種植業的農民都面臨農產品堆積在家,無法售出的困境。

  看到沒有?俄烏戰爭就像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中的那根頭發,兩個在世界供應鏈中占比較重的國家發生軍事沖突,供應鏈勢必要受到影響,甚至導致供應鏈重塑。

  重塑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再疊加上疫情,工廠無法開工,企業掙不到錢,經濟陷入衰退,各國開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同時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就會對外制造矛盾,來解決內部危機。

  所以在后俄烏戰爭時代,世界很多國家出于糧食安全、經濟安全、資源安全、供應鏈安全和國防安全的考慮,會開始追求“自主可控”,這一點成為很多國家未來發展和投資的核心邏輯。

  原因很簡單,既然全球化靠不住了,那我就自己種糧食、自己搞工業吧,貴點就貴點,起碼安全。

  但是這種“自主可控”必然會人為的改變市場條件和經濟規則,在全球化與經濟安全之間選擇后者,帶來全球化的退潮。

  比如印度,一直是世界糧食出口大國,換取外匯來購買工業品,但最近印度叫停了小麥出口,一方面是為了國內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人為制造貿易壁壘,倒逼國內工業發展。

  當這么干的國家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是舊秩序開始崩塌之時,而新秩序建立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陣痛乃至血與火的沖突,給全球經濟未來的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性,甚至不排除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的發生。

  第三,俄烏戰爭可能終結美元全球霸權。

  在全球化時代,美元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貨幣,主導著全球金融與商貿,體現在國際貿易結算、各國外匯儲備、外匯交易之中,堪稱全球貨幣的貨幣錨。

  可是美國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和金融孤立,卻成為改變國際金融秩序的催化劑,開始反噬美元霸權的根基。

  美國限制了俄羅斯能源出口不假,但世界各國對俄羅斯能源的需求卻不會因此而消失,為了國家正常運轉,很多國家只能鉆空子來規避制裁,包括采取以貨易貨交易,乃至本幣互換的模式與俄羅斯進行交易。

  但美元的根基是啥?就是世界貿易貨幣啊,各國交易都用美元。可現在大家一看,不用美元也沒問題嘛,那以后誰還愿意繼續用美元,讓美國用美元周期來薅自己羊毛?

  而且很多國家都是有美元儲備的,這次美國二話不說就把俄羅斯高達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進行了凍結,這從根本上動搖了全球市場中的信任關系。我儲備的美元再多,你一紙命令就給奪走了,誰能放心?說好的“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呢?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全球“去美元化”將進一步加快,包括增加非美元貨幣貿易結算、增加非美元貨幣外匯儲備、增加黃金對沖美元風險、減持美債、放棄錨定美元等等,最終迎來貨幣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美元霸權的終結。

  美元霸權終結后,帶來的連鎖反應是一系列的,包括對國際能源定價權,包括SWIFT系統的權威性,包括未來全球大部分國家貿易去美元化等等,都會導致美國全球經濟霸主地位的終結。

  4  穩住航向不犯錯

  回過頭來看俄烏戰爭,這場戰爭有蘇聯解體留下的歷史潰瘍,也有現代國際地緣政治的斗爭博弈,其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冷戰結束以來任何一次局部戰爭,將極大加速世界變局的演進,甚至成為世界百年大變局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無論是短期內停戰也好,長期持久戰也好,這場戰爭都已經突破了一系列冷戰以來國際關系規則和思維定式,世界之舟或將駛入一場未知的風暴,對世界造成永久性改變。

  這就更加考驗世界所有國家的智慧,畢竟在這場席卷世界的風浪中,所有國家都如同一葉孤舟,也許,穩住航向就是最優解,不犯錯就能贏得最后的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心情表態

  • 1
  • 2
  • 3
  • 长篇小说《黑与白》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3.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4.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7. 到底誰“封建”?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0. 烏克蘭逃兵
  1.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2.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8.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9.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10.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红色旅游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