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中國工人階級是從近代產業工人階級發展而來,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在現代化建設中表現為先進生產力的直接掌握者和創造者,是先進文化的源泉和傳承的決定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更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捍衛者。在新形勢下,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性需要進一步鞏固和發揚。
關鍵詞:工人階級 中國 先進性 馬克思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工人階級是國家的領導階級;中國共產黨黨章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習近平總書記更明確提出:“工人階級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體現出來。”毋庸置疑,黨和國家是把工人階級是作為立黨、立國的依靠力量和領導階級來看待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對貶低工人階級的評價并不少見,甚至學術界也不再把關于工人階級領導地位的相關話題作為討論的重點。相當多的社會觀點并不把工人視為作為社會的主流,包括新聞媒體上關于工人的話題最多的就是“下崗”、“討薪”、“維權”、“低端人口”,而“工人老大哥”這個詞幾乎無人再提。毛澤東同志曾在《實踐論》中講,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如果通過改革開放后三十多年的實踐,社會竟然對中國工人階級產生了所謂的“低端人口”、“社會底層”、“隨時被競爭淘汰”等等概念,那么這些看法明顯就是片面的和需要反駁的。應當理直氣壯地證明,工人階級在當代中國仍然具有不可否定的先進性。
一、工人階級先進性源于其內在本質的規定性
從認識規律上講,判斷事物是否具有某種屬性,首先要對其內在本質進行再認識,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性源于其作為工人階級而具有的內在本質。
(一)馬克思主義對工人階級內在本質的揭示
回到19世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那里,“工人階級”與“無產階級”是一對同義詞。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工人,即無產者”;“無產階級是指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因而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活的現代雇傭工人。”從這樣的表述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工人階級的概念內在地具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不占有生產資料,二是,必須以勞動為生存的主要方式,接受資本家的雇傭。正因如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處于最低的社會地位,不得不忍受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就像《共產黨宣言》里對工人處境的描繪:“現代的工人只有當他們找到工作的時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當他們的勞動增殖資本的時候才能找到工作。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賣的工人,像其他任何貨物一樣,也是一種商品,所以他們同樣地受到競爭的一切變化、市場的一切波動的影響。”不但如此,由于資本家通過剝削工人積累起大量剩余價值,使得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這樣一來生產對工人的實際需求便會大量減少了,在勞動力市場上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后備軍”,隨著彼此競爭的加劇,加上經濟危機等因素,工人的處境還會變得更不穩定。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階級應該是最能感受到社會壓力的群體,一方面他們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生產技術,通過掌握或發明先進技術而得以應對被淘汰的危機,另一方面他們必須團結起來,通過提高自身的組織性從而與雇主乃至整個資產階級政府斗爭,從而維護整個階級的生存和發展權益。如果在更高的角度,即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工人階級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和壓迫的斗爭又具有推動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肯定了工人階級是具有先進性的階級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工人階級的本質和處境的刻畫無疑是深刻而準確的,但如果止步于此,那么也僅僅比空想社會主義者或者自發的工人活動家看得更清楚一點。在馬克思主義的視域中,經典作家們不但看到了工人階級的悲慘境遇,更從這種境遇中指出了工人階級所具有的先進性:
第一,工人階級代表著最先進的生產力。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誰掌握先進的生產力,誰就具有改造世界,包括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能力。聯系馬克思在1847年發表的《哲學的貧困》中關于“最強大的一種生產力是革命階級本身”的觀點,以及1854年在《給工人議會的信》中關于“千百萬工人第一個奠定了新社會的真實基礎——把自然界的破壞力變成了人類的生產力的現代工業”的論述,再加上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關于工人階級是“產業革命的最重要的產物”的觀點,從文獻上看,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肯定了工人階級對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第二,工人階級具有最徹底的革命性。“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馬克思主義認為,工人階級具有革命的必然性和徹底性。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被資產階級法權所固定,無產階級不得不忍受著資本家的殘酷剝削;盡管工人階級創造了遠遠超過其自身勞動力所得的剩余價值,但是貪婪的資本家并不會因此而減少對工人的剝削。資本家“花在工人身上的費用,幾乎只限于維持工人生活和延續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因此,當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到達極致,現實讓工人的生活越來越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工人與資本家的沖突將會“越來越具有兩個階級的沖突的性質”,而工人作為階級與資產階級斗爭將是不可避免的,“他們聯合起來保衛自己的工資。他們甚至建立了經常性的團體,以便為可能發生的反抗準備食品。有些地方,斗爭爆發為起義。”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無疑是徹底的,如經典作家說:“無產者沒有什么自己的東西必須加以保護,他們必須摧毀至今保護和保障私有財產的一切。”與其他為自身利益而與資產階級對立的階級不同,“勞動階級解放的條件就是要消滅一切階級”,這種對私有制社會的徹底否定,預示著工人階級革命的未來是建立一個與以往階級社會完全不同的公有制社會。
第三,工人階級形成了先進的政黨。工人階級的政黨是在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斗爭的過程中形成的政治組織,其必要性在于:“無產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力量的斗爭中,只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工人政黨的形成促使工人階級自身力量從分散走向集中,從而更大程度地具備了推翻資產階級政權、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以及消滅階級的可能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不但認識到工人階級政黨的巨大意義,而且親自參與了最先進的工人政黨——共產主義同盟的創立,用科學理論指導了最重要的工人運動。在迄今為止的國際工人運動中,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先后三次創立了影響巨大的國際共產主義組織,以宏大、堅決的革命斗爭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第四,工人階級以先進思想理論為指導。階級工人階級所擁有的先進思想表現為以工人階級為基礎的共產黨的理論原理,確切說來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正如《共產黨宣言》寫到,這些理論不是以某個改革家的思想和原則為依據,而是對真實世界里的階級斗爭的表述,也是對歷史運動的真實表述。科學的理論一旦經過黨的宣傳和灌輸被工人階級接受,便會如閃電般便照亮頭腦,使工人階級從長期的資本主義思想桎梏中解放出來,實現從本階級從自在到自為的轉變,形成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有力物質武器。
二、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先進性的表現
經典作家關于工人階級先進性的論述,為我們今天認識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先進性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參考。透過馬克思主義視角,可以說,當代中國工人階級既保持著階級的優秀傳統,又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實現了自身先進性的新發展。
(一)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傳承了優秀革命傳統
當代中國工人階級是在中國近代產業工人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中國近代產業工人遭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同時又與社會最底層的群眾,如與農民階級有著天然的聯系,因此具有徹底的革命精神和廣泛的社會聯系。在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影響,以獨立的姿態走上政治舞臺。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即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工人階級便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以罷工或武裝斗爭等方式投入到艱苦卓絕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之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由于其突出的領導能力和徹底的斗爭精神而成為了革命的領導階級。在黨的領導下,形成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共同參與的新民民主主義革命統一戰線,并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而今,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等方式,這些偉大經歷得以代代相傳,已然成為了當代中國工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當代中國工人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實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工人階級由革命的領導階級實現了向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階級的轉變,真正成為了生產資料和國家政權的主人。然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由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封鎖,蘇聯修正主義威脅,以及國內所存在的資本主義復辟的可能性,社會主義建設過程充滿艱辛,社會主義制度并不穩固。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工人階級在黨的領導,發揚忘我的奉獻精神,以捍衛革命果實的激情和嚴明的組織紀律性進行著高效率的社會主義生產工作,為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做出了巨大貢獻,其自身也成為了社會主義制度運轉的堅實物質基礎,從而保證了社會主義制度上層建筑的穩固。
工人階級在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方面,還表現為與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尖銳對立。在當代中國,資本主義自由化思潮產生了許多分支,如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民主社會主義等。這些思潮目的在于通過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否定社會主義道路,盡其所能地把中國引上資本主義的邪路。這些思潮是完全與社會主義制度違背的,也是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對立的,理應遭到整個社會的拒斥。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程中,始從鄧小平同志、經歷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再到今天的習近平同志,都有許多關于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深刻認識與正確指示,號召全黨及全國人民共同抵制錯誤思潮的泛濫。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工人階級絕大多數成員,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牢牢地站穩階級立場,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以過硬的表現粉碎了敵對勢力通過思想滲透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謀。
(三)當代中國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掌握者和創造者
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理論指出,工人階級通過革命取得政權之后,還需要盡量地發展生產力。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以先進生產力作為基礎。然而,由于具體的原因,中國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十分落后的生產力基礎之上,于是發展生產力的任務便顯得更加迫切和繁重。在這個過程中,尤其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后,生產力的加速發展對工人階級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時代已經來臨,中國工人階級除了必須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外,還必須不斷提高本階級的素質,不斷適應科學技術進步帶來對自身技能、觀念的挑戰。
實踐證明,當代中國工人階級是完全能夠滿足現代化大生產要求的。就數目龐大的產業工人而言,這個群體即包括了傳統的國有單位工人,以包括了改革開放后大量進入城市的農民工。為克服時代的挑戰,他們努力學習新的生產知識、生產技能,從而掌握了新型的設備,適應了產業升級的要求;他們通過積極參與各種培訓及學歷教育,使得知識型工人比例在產業工人的群體中不斷增加;在創新理念的驅動下,相當多的產業工人更在實踐中不斷不斷探索,從而取得了大量的生產實用型專利發明和技術革新。經過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轉變,中國工人向世人展示著與時俱進的新形象,體現出他們對先進生產力的牢牢掌握。
如果說產業工人更多地擔當著先進生產力掌握者的角色,那么當知識分子階層融入之后,當代中國工人階級便具有了先進生產力創造者的角色能力。回顧歷史,在資本主義社會,知識分子階層大體上是傾向于資產階級的,即使相當多的知識分子并沒有任何生產資料,是以腦力勞動者身份受資本家雇傭,屬于“總體工人”的范疇,然而由于其大部分成員認可資產階級思想,并在承擔的社會職能上,如學者、工廠經理、社會管理人員等也體現為資產階級或者資本主義國家政權服務,因此很難把知識分子整體納入到工人階級的隊伍中去。盡管如此,隨著資本主義制度被消滅,知識分子階層在接受了新社會的洗禮之后,就能重新成為了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列寧曾經指出:“工人們一分鐘也不會忘記自己需要知識的力量。”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工人階級就向知識分子展開了雙臂。1956年1月,由毛澤東同志建議召開的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上,周恩來同志在《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中明確提出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1978年,鄧小平同志再次對知識分子的工人階級屬性進行了重申。在之后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對知識分子的工人階級階級屬性進行了肯定,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對知識分子的需要和接納。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知識分子擺脫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束縛,他們以工人階級的身份積極利用國家賦予的良好條件,在各條戰線創造性地發揮著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為中國工人階級增添了出色的科學創新能力和技術、管理的革新能力,為社會主義中國的科技、國防、教育、文化等事業的飛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四)當代中國工人階級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生發之源
文化的發展,應當是在批判繼承過去所有的文化遺產,又結合現實而發展創造的。然而,人類文化是無比豐富的,就一國而言,哪些文化因其落后而應當摒棄,哪些傳統文化因其優秀需要傳承,哪些外來文化可以吸納,以及將要開創什么樣的先進文化,這些問題都應當從現實出發來加以考慮。馬克思曾經指出“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生產資料是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所以整個文化領域是為維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產階級利益而服務的。相反在社會主義社會,工人階級掌握了生產資料和政權,同樣也就理應取得文化發展的決定權。
在改革開放的前后兩個三十年,中國工人階級始終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守者;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當代中國工人階級更擔當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親歷者、實踐者。工人階級的文化不是為小眾服務的文化,更不是故作高深的玄學。與資本主義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不同,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文化是勞動至上的文化;與傳統封建文化的保守僵化不同,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文化是開放的自信的文化;與“崇洋媚外”、“全盤西化”的扭曲文化不同,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文化注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在先進文化的鑄造中,中國工人階級強調生產的組織紀律性,推動形成了現代化大生產下的企業制度文化;他們強調團結精神,在生產過程中相互配合協作,以集體的榮譽為自己的榮譽;他們強調大公無私,面對貪污腐敗現象敢于揭露,面對官僚主義敢于抗爭;他們是迷信和愚昧的對立面,生產實踐培養了他們崇尚科學和實事求是的精神;他們以勤勞為做人的準則,以奉獻為最高的道德;他們在生活中講求率真、誠信、友善、互助甚至舍己為人,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譜寫了新篇章。總而言之,中國工人階級的文化來源于工作和生活實踐,是對現實需要的回應;同時又是深扎于中國大地,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對現實最真實的反映,也更有利于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出中國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的過程中,尤其在上世紀90年代,由于體制轉軌,傳統的“鐵飯碗”被砸碎了,全國大量的工人失業了,生活陷入困境,市場也無法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但是,在如此嚴峻的社會環境下,全國廣大工人依然積極配合改革政策,或轉行學習新的技能,或艱苦奮斗自主創業,他們理解支持國家的良苦用心,保持著社會的總體穩定。這種極高的政治思想素質,不僅值得肯定和總結,更證明了工人階級所具備的“識大體、顧大局”的國家主人翁精神。“下崗”、“砸鐵飯碗”這些詞匯不應當用于貶低工人階級,相反,這個歷史時期的工人階級的表現,正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具體社會背景下的體現。當代中國工人階級不是“大老粗”,他們的文化精神十分高尚。
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中國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在于“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2011年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堅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社會主義的文化。”2013年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可以說,如果沒有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發揚其先進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然難以形成;沒有當代中國工人發揚其先進性,已經形成的先進文化也必然難以傳承。中國工人階級以其現實表現,展示了他們在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進一步鞏固和發揚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性
討論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性,不僅僅為了單純的歌頌和贊美,更需要在此基礎上思考,在時代背景下,如何才能繼續鞏固和發揚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性。這個問題不但關乎整個工人階級的利益,更關乎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的成敗。
今日中國,正處于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改革永無止境,實踐證明我們走的改革開放之路是正確的。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也難免會形成了一些值得商榷的觀點,這是認識過程中的必然。在諸多值得商榷的認識中,有兩個觀點需要注意:其一,關于國有企業改革職工的問題,有人便認為深化改革難以進行是因為工人的阻撓,于是把國企職工當作既得利益群體來對待,視為改革的阻力;其二,關于農民工討薪維權,一些社會輿論不從法治和公正的立場看問題,反而認為應該把討薪、維權的農民工當做破壞社會穩定的因素來防范。如此等等,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觀點不但不利于保持工人階級先進性,也極不利于社會和諧與穩定。習近平同志曾說,改革的目的是要讓國家更富強,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公有制經濟的職工和廣大進城務工人員,都是為改革、為社會主義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群體,改革過程中他們的合法權益理應得到保障。中國的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要走資本主義的道路,更不會不講目的和效果的統一,從而否定了社會主義改革的本身意義。工人階級是改革的主力軍,改革的成功離不開全國工人階級的支持。那種把工人階級視為改革阻力的思維和做法,實際上是單方面對資本利益的維護,與新自由主義造成的影響并無二致。如果任由錯誤認識泛濫,在實踐中任意損害工人階級合法權益,最終無疑會傷害工人階級參與改革的熱情。
鞏固和發揚工人階級先進性,除了要注意維護廣大工人的合法權益之外,更為重要的還在于尊重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糾正對工人階級的歧視性評價,樹立工人階級的社會主義國家主人翁意識,增強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感。《共產黨宣言》曾經指出: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必然,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在于充當資產階級的掘墓人。然而,從當今世界狀況來看,全球化下的世界經濟秩序正被金融帝國主義所主宰,世界工人階級遭受著資本主義全球擴張下更大程度的剝削,工人階級歷史使命并沒有完成,兩大階級的斗爭將持續,世界仍然處于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漫長時代。必須指出,西方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自上個世紀就已經存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較量是長期存在的。作為堅持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并不會因為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尋求和平發展,就能免除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敵視。以蘇東劇變為鑒,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社會矛盾轉化,黨情、國情、世情復雜變化的背景下,只有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只有始終突出并尊重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領導階級地位,工人階級才能夠更好地保持并發揚自身的先進性,才能更好地以社會主義事業主人翁的姿態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努力,為偉大事業取得最終勝利而不斷奮斗!(作者為社科院在讀研究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