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世紀大騙局
竹林翁
一.歷史的回顧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所謂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大災難,甚至導致世界末日,是一個精心策劃的世紀大騙局!現在正在變成一個針對中國的大陰謀!
事情還得從上世紀70年代說起。
1974年英國煤炭工人大罷工導致保守黨政府垮臺。1979保守黨重新掌權之后,期望有個借口削弱英國的煤炭工業的影響力,氣候威脅論被當成絕佳由頭。
同時,保守黨想要英國建立起大型核電工業,但遭到工黨的強烈反對。英國供電業又向外公布核能發電成本比燃煤發電多4倍。減緩全球變暖成為發展不受歡迎的核能的惟一借口。再加上新上任的首相撒切爾夫人很犯愁,作為西方主要國家的第一個女首相,在國際上沒能得到重視。撒切爾夫人擁有化學專業背景,如果能讓一個化學問題獲得國際意義,那么在到處都是科學文盲的政治圈中,很容易擔起重要角色。于是,撒切爾夫人在每次首腦會議上宣傳全球變暖。于是,氣候變化就從一個科學問題開始演變成一個政治問題了。
為此,英國政府在氣象局成了了氣候變化管理部,專門支持氣候變暖的“科學研究”。那個會鉆營的東英吉利大學也就不失時機地成立了一個氣候研究所,成為英國政府推行氣候變暖政策的寵兒。在撒切爾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它的環境學研究很快在全球名列前茅。不過,這在當時還是一門相對比較冷的學問。
70年代,氣候災害頻發,人們開始擔心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于是,在1979年(正是這一年撒切爾上臺)召開了第一次。氣候變化首次作為一個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深入研究氣候變化。1992年問世。應該說,在那時,氣候變化引起人們擔憂,但是,是變暖還是變冷(70年代的主流認識是擔心氣候變冷),是什么因素引起氣候變化的,還都是正在研究的問題。1990年IPCC第一次報告稱“近百年氣候變化可能是自然波動,或人為活動,或二者共同影響的結果” 。應該說,當時的IPCC還是比較客觀的,還沒有受到政治勢力的完全操控。到1995年第二次報告時,“人類活動對地球氣候和氣候系統的影響已經可以被檢測出來” 。二氧化碳,氣候變暖開始被高調炒作了。2001年第三次報告則以“新的更強證據表明,過去50年增暖可能歸因于人類活動” ,炒鍋下面的火加大了,2007年的IPCC第四次報告將這種可能性從2001年的66%提升到90%以上,二氧化碳、氣候變暖被炒糊了……。
除了炒作外,還有配套措施:碳交易出現了。
1997年12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京都議定書》,它規定從2008到2012年期間,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其中歐盟將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削減6%。沒有規定發展中國家的減排數額。
《京都議定書》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列位看官可能不明白,為什么要搞碳交易?這二氧化碳怎么交易?
因為你要進行工業生產,就必然消耗能源,而能源最主要的來源是燃燒化石燃料。不管是用的核電或是水電(根本沒有排放二氧化碳),都可以把每一度電換算成燃燒多少煤或石油,相當于排放多少二氧化碳。所以,工業生產多少產品,消耗了多少度電,就相當于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當然,也不是如此簡單地換算,還有一個因子:你這個國家燃燒化石燃料占全部能源的比列。如化石燃料占總能源消耗的一半(另一半是核能、風能、太陽能等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這個因子(姑且叫“碳因子”吧)就是0.5。
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各發達國家要為各企業制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額。你這個企業要想多生產,就要多消耗能源,就會多“排放二氧化碳” 。你的定額用完了,如果還要生產(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超額“排放二氧化碳” ,就要被重罰。為避免重罰,就可以在碳交易所向別的企業買排放定額。這就是碳交易。
到這個時候,減排二氧化碳問題還算科學合理。因為發達國家不但歷史上是排放二氧化碳唯一的主,而且也是現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國家。何況,很多高能耗、人工密集型產業,是從歐美等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其產品也是大量被發達國家享用的。發達國家用這種方式把碳排放轉嫁給了發展中國家。現在,要發展中國家來為發達國家的這種“嫁禍于人”的現實買單,也不合理。所以沒有規定發展中國家的排放定額和減排指標。這當然是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努力爭取得來的結果,而不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恩惠。
二.氣候變化被政治化
這以后,氣候問題逐漸從一個科學問題變成一個政治問題、一個經濟問題了。因為英國(1979年撒切爾當政時就開始了)和其他歐洲國家在發展清潔能源(主要是核能)方面起步早,技術成熟,所以他們在能源結構上比較清潔,碳因子小。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起步晚,還來不及顧及能源結構問題,所以多以燒煤為主要能源,碳因子大。
隨著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的高速發展,“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講資本主義怎么樣征服世界的秘密武器。資本主義的老祖宗們沒有想到,在《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年以后,他們自己也遭到了從社會主義中國來的“重炮” !眼睜睜地看著中國“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見《共產黨宣言》),卻無能為力去阻止。
工業生產增加了,經濟發展了,必然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了。于是,他們祭起了氣候變暖的法寶。
新世紀開始以來,二氧化碳、氣候變暖被炒作得越來越離譜了。我們把另外一條曲線加到IPCC歷次報告的結論上去,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奧妙。
在1990年IPCC發表第一次報告時,中國的GDP為17400億元人民幣。當時的匯率是8.2左右,約合2122億美元。還很低。沒有什么人說三道四。
到1995年IPCC發表第二次報告時,中國的GDP為57733億元人民幣。當時的匯率是8.1左右,超過7千億美元,進入世界十強(第七)。西方各國感覺到中國經濟發展對他們的壓力了。于是:“人類活動對地球氣候和氣候系統的影響已經可以被檢測出來” ,IPCC開始炒作氣候變暖了。
到2001年IPCC發表第三次報告時,中國的GDP約合11843.6億美元,突破了萬億美元了。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 “新的更強證據表明,過去50年增暖可能歸因于人類活動” !炒作二氧化碳、氣候變暖的火力更強了。
到2007年IPCC發表第四次報告時,中國的GDP超過三萬億美元,緊逼德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英、法、意這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焉能不慌?于是,IPCC的報告降二氧化碳引起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暖的可能性從2001年的66%提高到 90%以上!
如果中國也被納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國家,那么,你就只能在他們規定的額度下使用能源來進行生產。如果要高速的發展生產,勢必大幅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你要再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必然超排二氧化碳,那就會受到高額懲罰,或者拿錢去賣二氧化碳排放指標,增加經濟發展的成本。所以,西方國家要想阻止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就必須把他們納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國家。這就是他們想在哥本哈根大會上做的。
于是,他們在哥本哈根大會上,頻頻向發展中國家發難,想推翻《京都議定書》的規定,不顧發達國家排放了一百多年二氧化碳的歷史;不顧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改善人們生活的需要;不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應用新能源方面的技術差距,強行要求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一起承擔減排二氧化碳的義務。目的就是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設置障礙。除了碳交易這個“有法可依”(《京都議定書》)的東西外,西方國家還在鼓吹征收“碳稅” 。即每種產品都要計算所消耗的能源,換算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按照這個數量來加收“碳稅” 。在進口某產品時,也要按照該產品排放二氧化碳的數量來征收“碳關稅” !這就可以進一步增加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的成本!
氣候變化問題完全變成為一個政治問題了。他們想在哥本哈根大會上綁架中國,沒有得逞,英國首相就反誣中國綁架了哥本哈根大會。
三.科學家被綁架
在政治的操控下,“科學家”們被綁架了。要想獲得研究經費?那就研究氣候變暖問題吧。否則別想獲得研究經費。英國前《新科學家》雜志編輯尼格•卡德說回憶說:撒切爾夫人到皇家學院科學家會面,她說,“錢就在桌子上,你們去證明吧” 。于是大量政府財力投入于此,為的就是要讓科學家證明出,二氧化碳和氣溫之間的因果關系。于是,“一個動物學家要想只研究松鼠習性就根本得不到研究經費。如果將研究方向改成‘要研究全球暖化對松鼠習性的影響’,這樣的申請就很容易被批準” 。要想發表研究論文嗎?那得說氣候變暖。連英國政府氣候科學顧問理查德博士都說:“論文總過不了審查關,借口千奇百怪。”其實原因只有一個:不利于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暖;甚至“一個荷蘭科學家和兩個美國科學家,因為支持懷疑論而丟了工作。當然,他們不會炒每一個變暖懷疑者的魷魚,但一旦有人想發布這樣的觀點,就得冒著丟掉工作的風險。我們不得不小心翼翼” ;即便是知名如哈佛大學的威利孫教授,同樣感覺無奈,他自稱有太多受挫的經歷,比如IPCC歷來只采用他研究中對它有利的成果,對它不利的研究成果一概忽視。
IPCC成了地炒作二氧化碳導致全國變暖的觀點“最權威” 的機構。它完全被政治操控了,成為披著“科學” 外衣的狼外婆。IPCC第一任主席的柏林(Bert Bolin)就曾公開地宣稱全球變暖或許會是一個重新劃分南北的好工具。也就是說,用是支持或者反對全球變暖來劃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語道破了他們想用二氧化碳的排放來限制發展中國家進一步發展經濟的企圖,把一個氣候問題徹底辦成了一個政治問題。
列位看官經常在報紙、電視上看到,說什么IPCC集中了2500個最權威的科學家,他們做出的結論是是最權威的。其實不然。IPCC不是什么科學組織,而是個政治組織。這2500個“專家”也不都是科學家,更沒有幾個氣象學家。即使里面有些科學家,那也是只能為氣候變暖說話,而不能懷疑這個結論。否則,走人!有的人的確因為有不同意見走了,但是他們的名字還在IPCC的“專家”名單中。還不止此,它的斑斑劣跡還應該再向列位看官報告一下。
他們如何在基礎數據上做文章,欺騙科學界得出氣候變暖的結論的丑聞前面說過。這里就不再說了。看來,學術造假,不只是韓國有,中國有,連聯合國機構也有!
更有甚者,他們與氣候變暖的利益集團密切勾結,狼狽為奸!
IPCC的現任主席拉津德•帕喬里謀利的渠道很多,其中之一是擔任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顧問,那間交易所是全世界最大、最賺錢的碳交易機構,他從那里拿了10萬歐元服務費。在它背后有高盛這樣的華爾街金融機構的支持;而世界的原油期貨市場就是高盛控制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和它在歐洲的伙伴機構也介入了拉津德•帕喬里在印度開辦的機構:“塔塔能源研究所”(TERI),它們一起為印度的碳交易做出安排。帕查尤里還被指責為大型銀行如瑞銀、德意志銀行等提供有償的氣候變化咨詢服務。拉津德•帕喬里在全世界有一個自己的業務圈子,他的經濟利益同投資人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政策建議捆綁在一起,除了上述那幾家銀行以外,還有石油和能源公司,插手“碳交易”的投資基金,他們的估計是,碳交易不久后將變成增長最快的、規模可達萬億美元的商品市場……。
還有一些不堪入目的丑事,老夫怕污了列位看官的眼睛,就不再羅列了。
說得不客氣一點,IPCC已經成為碳交易所等利益集團豢養的xx。他們的所作所為,是為碳交易所的存在、為它的交易規模提供“科學合理”的根據服務的。如果沒有氣候變暖,如果氣候變暖不是二氧化碳引起的,那么,就不會有碳交易這回事了,就摧毀了碳交易所存在的基礎。所以,必須千方百計地證明:全球氣候正在變暖,這是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必須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必須建立碳交易所!
碳交易,碳交易,這就是他們的核心利益!
四.新聞媒體加入大合唱
對二氧化碳的炒作,新聞輿論媒體也來湊熱鬧。他們是一群唯恐天下不亂的特殊群體。天下太平就沒有新聞可以炒作了。災難是他們的生財之道。什么災難最有炒作價值?世界末日!而二氧化碳、氣候變暖、海面上升、世界末日就是順理成章的炒作題材了。于是乎,這幾年,這方面的災難事件、真假新聞、研究報告、科學預測……鋪天蓋地而來,形成一場剿滅二氧化碳的臺風!政治、經濟、商業、媒體就這樣互相鼓勵、互相利用、糾纏在一起,把個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攪得天翻地覆……。
然而,這一切有多少科學根據呢?有多少事實依據呢?老夫前面說過:氣候變暖還是變冷,這是一個問題!
誠然,有不少人是被這些鋪天蓋地地宣傳蒙蔽的,隨大潮的。善良的老百姓是被他們忽悠的。但是,別有用心的人有的是!他們的目的,就是借用二氧化碳來阻止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保護他們已經獲得的天堂!
五.我們的應對措施
氣候變化是絕對的,而穩定是相對的。不但在地球歷史上,氣候曾經經歷過冰河期、間冰期(溫暖期)的大幅度變化,就是人類出現的幾百萬年里,也經歷過冷暖交替的不斷變化,而且變化的幅度還很大。這是自然現象,不必杞人憂天。更不是人類能夠控制或改變的。我們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的頭腦,看清他們的險惡目的,不要被這股惡勢力裹挾了。
我們的科學家,特別是身負重任的科學院的院士們,更要獨立思考,切忌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來回擊關于二氧化碳的偽科學,保護我們的發展權!不要像某些“權威”的“氣象學家”那樣,幫著別人瞎咋呼,唯恐嗓門小了別人聽不見,不把你當“權威”了。不要被別人賣了,還在幫別人數錢!更不要利用自己的“權威”身份去誤導中國政府!
科學院也應該組織專門的研究隊伍,進行獨立自主的科學研究,找出氣候變化的規律和原因,用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去反擊IPCC等西方利益集團的偽科學。反擊西方國家企圖用二氧化碳來扼殺我們經濟發展的大陰謀!為我國政府在國際舞臺上反擊限制我們碳排放、反擊碳關稅等陰謀活動提供科學根據!
老夫是氣象學的外行,只是知道一些粗淺的物理知識。不過,這點知識,對于認清這個世紀大陰謀,夠了。希望廣大網友獨立思考,不要上了西方國家的當!也不要因為氣候變化而惶惶不可終日。用不著杞人憂天。世界末日還早,我們這一代是看不到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