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新京報
10月19日,朝陽區金盞鄉皮村同心實驗學校,劉靜正在給六年級的孩子們上語文課。
【人物志】 之十九
劉靜
崗位:教師
工作地點:朝陽區金盞鄉皮村同心實驗學校
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長大的劉靜,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要自己生爐子取暖,要穿著羽絨服、戴著手套站在講臺上。
2003年,劉靜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在家鄉石家莊一所公立學校做教務行政人員。2007年,她離開家鄉,成為了朝陽區金盞鄉皮村同心實驗學校的一名老師。“流動”是這樣一所學校最大的特點,而劉靜已經安安穩穩地待了四年。
她說,一開始也沒打算待這么久,但第一年結束后,她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還有更多的東西想教給學生,“對于教師這個職業來說,我還是一個新人。”劉靜留了下來,一年又一年。悄然間,四年過去了。
一次支教改變生活軌跡
四年前,劉靜來同心實驗學校面試時,校長沈金花心里直打鼓,“臉白白的,話不多,梳著麻花辮,像個書呆子,能教書嗎?”試講后,沈校長心里的石頭落了地,“課講得很細致,不愧是名校畢業的師范生。”
2003年,劉靜從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很輕松地在家鄉石家莊找到了工作,某公立學校的教務行政人員。然而,在度過幾年簡單輕松的時光后,劉靜卻愈發迷茫了,“我在做什么?有意義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想法在劉靜心中愈發強烈——到打工子弟校去,那里真正需要我!
這個想法源于她大學時的一次支教活動。劉靜說,那所學校比同心實驗學校的條件還差,所謂的校園就是幾間破房子。她當時旁聽了一堂英語課,聽出任課教師的發音明顯不標準。她委婉地和校長提到了這件事,校長無奈地表示實在沒有老師愿意過來教學,劉靜頓覺非常心酸。
2007年,通過大學同學介紹,劉靜聯系到了同心實驗學校。面試時,校長直言擔心留不住劉靜。經過幾番“游說”,她的堅持打動了沈校長,她終于站上了打工子弟學校的講臺。
“我已舍不得這群孩子”
劉靜坦言,面對這份工作,這四年她經常動搖。每學期開學時,班上總會少幾個學生,同時又多幾個學生。今年帶的六年級一下子多了近20個學生,適應好多天才基本熟悉新生的情況。“學生的流動讓我心里很難受,學生不聽話、不用心學時真是不想做了,這個工作太累心。”劉靜說。
同事也是常換的,曾經有一個和劉靜很要好的同事,離開時上了火車才短信告之,“我難受了一個月,但我能理解。工資這么少,人是要生活的,她的選擇很現實。”
剛到同心實驗學校時,劉靜每個月拿600元工資,現在漲到1800元,卻沒有五險一金。劉靜在老家石家莊交了社保和醫保,每年一萬多元,“我的工資剛夠交。”面對劉靜的選擇,父母起初不理解,和她懇談了好幾次,后來見女兒信念堅定,也就不好再反對了。
“直到現在,報紙上有招聘,包括老師、公務員或是其他工作,爸媽都默默放到我桌上。但是他們充分尊重我,不再正式提起換工作這個話題了。”
除了父母外,有些要好的大學同學也不是很理解,常常張羅著給劉靜介紹工作。每到這時,她總是笑笑:“也許有更好的教學機會,但是我已經舍不得這群孩子了。”
為上早自習將家安到皮村
“要不是來這兒工作,真想象不出在城市的邊緣還有條件這么差的學校。”
劉靜帶的六年級在一溜平房教室的最后一間,墻體單薄,墻皮剝落。冬天暖氣供不足,劉靜“全副武裝”上課,羽絨服、護膝、手套、三層保暖襪,“能穿的都穿上了。其實最苦的是孩子們,他們要坐在教室里上一天課。”
劉靜是在蜜罐里長大的,不會做飯、不會做家務,但來到學校后什么都會了。教師宿舍要自己生爐子取暖,一開始劉靜總是燒不好,屋子根本熱不起來,“夜里真冷啊,我就蓋三層被子捱過去。“
去年劉靜結婚了,“老公很支持我,為了方便我早上六七點到學校上早自習,我們把家搬到了皮村,而他去上班要耗費兩個多小時。”搬到校外的劉靜開始學習做飯,“每天都照著菜譜學,現在也學得差不多了,我媽都很驚訝我的進步。”
補充課外知識講課受歡迎
在同心實驗學校,劉靜的語文課非常受歡迎,她總是在課堂上補充很多課外知識:“我喜歡給孩子講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歷史背景,比如談到魯迅,會很自然地講講民國名人趣事;談到長征,就會說說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
補充課外知識,往往讓劉靜的課程進度比別的老師慢,但她覺得很值:“公立學校的孩子有太多機會獲取課外知識,我們的孩子也應該有機會接觸到,如果我不發揮這方面的優勢就太遺憾了。”
現在,劉靜的工作非常忙碌,除了負擔整個年級的語文教學外,還肩負起教務行政類的工作。目前,同心實驗學校有560多名學生,卻只有21名老師。她每天6時左右就要到學校打掃教室,安排學生上早自習。
和劉靜共事四年的同事閆少華說,劉靜做事很認真,對學生非常負責,常常面批學生的作業,午休的時間也會利用起來給學生們補充課外知識,“就沒見過她午休。”
看起來溫柔文靜的劉靜也有“發標”的時候。閆少華記得有一次,一個學生抄其他同學的作業,被劉靜發現后叫到了辦公室,“那個火發得真大啊!噼里啪啦地一頓狠批。也就幾分鐘,火氣發完了,態度一下子轉了180度,又特別溫柔地和學生講起道理,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
說起自己的脾氣,劉靜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以前愛發脾氣,學生不聽話時我總是很生氣,慢慢地我覺得,這些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不能比。”在劉靜看來,打工子弟學生的受教育渠道只有學校,老師要盡可能耐心地教育他們,“發火不解決問題,還有可能傷害他們。”
劉靜說,現在擺在學校面前的困難不止是缺乏硬件設施,師資力量也是大問題。專職老師上數學和語文兩門課已經很緊張了,其他課只能是志愿者來幫忙兼任。劉靜希望自己的學生將來都能到公立學校上學,“打工子弟學校的條件確實較難滿足孩子們的成長需要。”
去年,劉靜的第一批學生畢業了,順利進入了附近的公立學校樓梓莊中學。今年教師節,孩子們回來看望劉靜,還表演了剛剛在學校學會的廣播操,“很開心,接受好的教育是他們的出路。”劉靜說。
聲音
●打工子弟校的學生特別懂事,因為家庭原因,幾乎沒有嬌氣或逆反的孩子。面對他們,我總想傾盡所有,總希望他們得到平等的教育資源。
●也許有更好的教學機會,但是我已經舍不得這群孩子了。
——同心實驗學校教師劉靜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底東娜本版攝影/本報記者薛珺
石家莊女教師在北京城郊一打工子弟學校堅守4年
-站在簡陋講臺上講課的劉靜。本報記者管競攝
-8個老師擠在一間小平房里辦公。
□本報記者管競北京報道
她叫劉靜,今年30歲,先后畢業于石家莊一中、北京師范大學。如今,她已在北京朝陽區金盞鄉皮村同心實驗學校教書4年。這是一所位于城郊結合部的打工子弟學校,設施簡陋,條件艱苦。也許,從小就習慣了父母百般呵護的劉靜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要生爐子取暖,冬天要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戴著手套給學生講課。
辭職
赴打工子弟學校任教
2003年,劉靜從北師大畢業后,在石家莊一所專科學校找到了工作。“剛開始挺滿足的,我這人簡單,就喜歡兩點一線的生活。”然而,在度過幾年簡單輕松的時光后,劉靜卻開始有些迷茫了。“我總想趁著還年輕,去做點有意義的事,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去當志愿者,到打工子弟學校去,那里應該需要我。”當這個想法冒出后,劉靜一刻也待不住了!
這個想法源于劉靜上大學時的一次支教活動。劉靜說,那是一所大山里的學校,比同心實驗學校的條件還差,所謂的校園就是幾間破房子。她當時旁聽了一堂英語課,聽出任課教師的發音明顯不標準。她委婉地和校長提到了這件事,校長無奈地表示,實在沒老師愿意過來教學,劉靜頓覺心酸。
2007年,不顧父母親朋的一再勸阻,劉靜離開家鄉,來到了北京朝陽區金盞鄉皮村同心實驗小學。
“乖乖女”
變為干練女教師
面試時,同心實驗小學校長沈金花并不看好劉靜。“小臉白白的,梳個麻花辮,也不愛說話,一看就是父母捧著長大的乖乖女。”沈校長的擔心不無道理。同心實驗小學是一個打工子弟學校,“流動”是最大的特點。試講后,沈校長心里的石頭落了地,“課講得很細致,不愧是北師大畢業的學生。而且隨著接觸時間的增加,你能從她身上感受到一股韌勁。”
劉靜沒給自己定目標,也不知道會在這里待多久。但第一年結束后,她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還有更多的東西想教給這里的學生。“剛來時我教3年級語文,慢慢地,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及課堂管理上的很多不足。5年級時,我又開始教孩子們數學。雖然每天備課備到11點多,但我很充實,就像爬山一樣,顧不上累不累了,就想一直向上爬到山頂。”
春秋寒暑過去,劉靜已在同心實驗小學任教四年。那個原來在家中什么都不會干的“乖乖女”變成了一名干練的女教師。“初來時不會做飯、不會做家務,但現在我什么都會了。教師宿舍要自己生爐子取暖,一開始總是燒不好,屋子根本熱不起來,夜里真冷啊,我就蓋三層被子熬過去。”
在貧寒和動搖中堅守
劉靜坦言,這四年她經常動搖。每學期開學時,班上總會少幾個學生,同時又多幾個學生。今年帶的六年級一下子多了近20個學生,她適應了好多天才基本熟悉了新生的情況。“學生的流動讓我心里很難受,學生不聽話、不用心學時真是不想做了,這個工作太累心。”劉靜說。
打工子弟學校的老師也是常換的,曾經有一個和劉靜很要好的同事,悄悄離開了,直到火車啟動時才發短信告訴劉靜。“我難受了挺長時間,但我理解她。工資這么少,人是要生活的,她的選擇很現實。”
剛到同心實驗學校時,劉靜每個月拿600元工資,今年9月份剛漲到1800元,還沒有五險一金。劉靜在石家莊交了社保和醫保,每年一萬多元,“我的工資剛夠交。”劉靜不在意經濟上的拮據,她的衣服都是在村里一個“二手店”淘換來的,最貴的也就十幾塊錢。
面對劉靜的選擇,父母起初不理解,后來見女兒信念堅定,也就不好再反對了。“違背父母的意愿,讓我心里也很愧疚,我現在一放假就回石家莊陪父母,而他們總會把刊登著招聘教師或公務員報考信息的報紙放在我桌上,可我心里總是舍不得孩子們。”
看到孩子們快樂就滿足
2010年,在親友撮合下,劉靜結婚了。她的愛人是深澤人,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結婚了,就不能再住教師宿舍了,我們在村子里租了一間房。他很善良也很支持我,把家安在村子里,他每天上下班要坐5個小時公交車。”
在學校,劉靜的語文課很受學生歡迎,她總是在課堂上補充很多課外知識:“我喜歡給孩子講些與課文相關的歷史背景,比如談到魯迅,會很自然地講講民國名人趣事;談到長征,就會說說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
劉靜希望能在課堂上給學生們傳遞一種“認真”的人生態度。在劉靜眼中,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對人生方向很模糊,父母們也不奢求孩子能“讀書改變命運”。“打工子弟學校的條件確實難滿足孩子們的成長需要,但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特別懂事,因為家庭原因,幾乎沒有嬌氣或逆反的孩子。面對他們,我總想傾盡所有,總希望他們得到平等的教育資源。”
目前,同心實驗學校有560多名學生,卻只有21名老師。劉靜說,現在擺在學校面前的困難不只是缺乏硬件設施,師資力量也是大問題。專職老師上數學和語文兩門課已經很緊張了,其他課只能是志愿者來幫忙兼任。
在打工子弟學校的日子雖然很苦很累,但是劉靜說,每天下課后你看著孩子們快樂地跑著、瘋著,心里就充滿了滿足感。她覺得自己在打工子弟學校這四年得到的比付出的多。
以前,劉靜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不愿負責任的人,可現在,劉靜說她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老師。
石家莊的孩子們很幸福
談到未來,劉靜不知道自己還會干多久。因為她不知道學校明年是否會繼續存在,她不知道懷孕后身體是否還能頂得住。
去年,劉靜的第一批學生畢業了,順利進入了附近的公立學校樓梓莊中學。教師節,孩子們回來看望劉靜,還表演了剛學會的廣播體操,“也許未來我會離開這兒,但現在我舍不得這群孩子。”劉靜說。
在采訪快結束的時候,劉靜想通過《燕趙晚報》對所有在石家莊的打工子弟說,你們在石家莊很幸福,因為石家莊沒有打工子弟學校,你們可以上公立學校,你們一定要珍惜這份幸福。
編輯:盧偉麗 來源:燕趙晚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