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旱:三峽“扛大旗”
港媒:飽受干旱之苦非僅中國
三峽辦:9年后三峽庫區生態將明顯改善
三峽補水 長江宜賓段水位4天漲1米
發改委:適時啟動有序用電方案 絕不許拉限居民電
部分地區煤電油供應趨緊 發改委詳解三方面原因
解旱:三峽“扛大旗”
四川水力發電網
來自:中國經濟時報
近期,隨著長江中下游旱情的持續嚴峻,圍繞“旱情與三峽大壩的討論”不絕于耳。
所謂“討論”,一面是“將旱情告急、江湖河水位呈現歷史新低歸咎于三峽工程建成蓄水”的苛責;一面是眾多水利專家、學者紛紛辟謠“目前尚無證據直接證明旱情與三峽工程有關”云云。
歷經17年建設歷程,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自2009年建成蓄水以來,以諸如“文物古跡保護、生態保護以及大規模移民”等不利影響為由對工程實施報以“微詞”的聲音一直存在;而近年西南大旱、汶川地震、乃至當前長江中下游特大旱情等“極端災害”都讓“微詞”持續發酵。
5月18日,國務院通過《三峽后續工作規劃》明確“妥善處理三峽工程蓄水后對長江中下游帶來的不利影響”,被外界解讀為“首次承認不利影響存在”,這無疑為持續發酵中的“微詞”注入了“催化劑”;在三峽工程帶來防洪、水電、航運等諸多效益的同時,怎奈發生任何“天災”都將其牽連,不禁啟問:該拿什么拯救你,我們的三峽大壩?
解旱:三峽“扛大旗”
根據國家防總最新統計,當前全國耕地受旱面積已達9251萬畝,已有507萬人、344萬頭牲畜因旱飲水困難,截至5月28日,長江中下游5省(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自旱情發生以來,共投入抗旱勞力649萬人,累計提供抗旱水源238億立方米,完成抗旱澆地4790萬畝。
自5月初國家防總決定加大三峽庫區下泄量抬升干流湖泊水位以來,先后于5月20至24日將下泄量升至10000立方米每秒,并已于25日開始升至11000—12000立方米每秒直至6月10日。
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減災研究所副所長呂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峽庫區對中下游持續加大下泄量無疑對緩解當前旱情有著“顯而易見”和“十分重要”的作用,且當前看也是“唯一”能對緩解旱情發揮作用的。
“解旱的根本還是在于水本身。”呂娟認為,三峽庫區設計的調節庫容原本就是發揮枯水期增水作用的,但是當前旱情絕大部分源自氣候氣象原因,根本緩解還需“降水”的到來。
盡管伴隨下泄量的持續增加,中下游江湖水位普遍有所抬升,但形勢并不樂觀。據三峽水庫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副總工程師趙云發介紹,當前三峽抗旱補水持續維持在每天2億立方米左右。
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運行處處長王海表示,照此下去,三峽庫區221億立方米的調節庫容將于6月10日前“消耗殆盡”。
“未來如果還未形成有效降水緩解旱情,加上庫區‘無水’下泄解旱,那將非常棘手。”呂娟強調,相較于爭論是否是“三峽致旱”,緩解當前旱情更為重要。
然而,三峽在扛起解旱大旗,發揮絕對積極作用的同時,難免“看天色”的尷尬,據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當前“氣象干旱”困擾全球,隨著大氣環流在全球的持續影響,歐洲北美同樣遇旱;由于西南水汽受制于環流影響,無法輸送至旱區上空形成有效降水,致使旱情持續嚴重,未來走勢還需密集監測。
因此氣象部門也就此做出“未來一周旱情還將持續”的判斷。
整治:“不利影響”待消除
據國務院近期通過的《三峽后續工作規劃》明確“要妥善處理三峽工程蓄水后對長江中下游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中針對河勢、堤防、河道及取水設施明確采取工程整治;另對生態修復、生物棲息地環境、生物多樣性也提出改善和保護要求。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自然資源與環境安全研究部研究員賈紹鳳對本報記者表示,工程整治有一系列龐雜、系統的具體工作要做,不單限于三峽工程本身,對中下游江河湖都有各自要求;而有關生態、環境等方面又涉及除水利部門之外的環境保護部門的工作內容。
“長江沿岸各地都會有不同的問題亟待解決。”賈紹鳳舉例,比如三峽大壩建成后致使泥沙阻滯上游,下泄水含沙量減少,引起河道沖刷甚至塌岸;下游航道水位下降;河勢變更導致取水口不適等問題都需要具體的技術工程實施。
但在其看來,一系列整治工作通過技術措施還是相對好解決的,比此更關鍵的還是優化調度的問題。賈紹鳳強調,三峽工程兼具的發電與防洪抗旱功能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部門利益問題。單純考慮發電抬高蓄水位,致使下游無水可用;或者單純加大下泄影響水電發電都是不利的,平衡是關鍵。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大壩安全與管理研究所法規與管理研究室主任楊正華也對本報記者強調,當前有關三峽水庫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技術標準體系十分健全,且覆蓋面也是完整的,具體到不同的工程,如果存在相關問題及不利影響,都是源于工程差異等技術上細節的問題,這些還待“技術部門”的投入予以消除。
港媒:飽受干旱之苦非僅中國 全球旱情敲警鐘
中國新聞網2011年05月31日 09:55
中新網5月31日電 香港《文匯報》31日刊文說,今春以來,飽受干旱之苦的不僅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歐洲中部國家氣候也一反常態,干旱少雨。美國得克薩斯州、堪薩斯州等農業區也格外干熱。旱情還在全球持續蔓延。“氣候危機”在全球再敲警鐘。
文章摘編如下:
歷來水資源豐富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最近被一場史上罕見的大旱打了個猝不及防。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中心區成了南方的“呼倫貝爾草原”、八百里洞庭水體面積銳減六成、“千湖之省”湖北千條河溝見底……氣象專家認為,長江中下游干旱氣象是50余年來少見的極端氣候事件。
事實上,飽受干旱之苦的絕不僅僅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今春以來,波蘭、奧地利、德國、法國等歐洲中部國家的氣候也一反常態,變得干旱少雨,美國得克薩斯州、堪薩斯州等農業區今年春天同樣格外干熱,使得大西洋兩岸小麥生產面臨無可挽回的損失。旱情還在全球持續蔓延。
全球多國現旱情,究其原因,各國專家普遍認為,罪魁禍首是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又稱“反厄爾尼諾現象”,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變冷,其往往伴隨全球性氣候異常,在此次遭遇旱情的國家主要表現為氣溫高于以往和降雨減少。
本次拉尼娜現象開始于2010年年中,2011年1月達到頂點。從海平面氣壓、風力、云量變化等大氣條件看,這是過去一個世紀最強的拉尼娜現象之一。全球氣候變暖致使拉尼娜現象發生的頻率加快,這主要是由人類活動使地球暖化造成的。
以前,全球氣候變暖也許是以較溫和、低頻率的天氣形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顯現,但近年來,在人類不當活動的影響下,極端氣候事件日益增多。這說明,應對“氣候危機”將成為未來全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氣候變化需要的是全球總動員,增強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建立更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
(鑫嫻)
三峽辦:9年后三峽庫區生態將明顯改善
四川水力發電網
來自:中經網
經過17年艱苦努力,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建設任務如期完成。為繼續推進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進一步拓展和充分發揮三峽工程的巨大綜合效益,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并對此進行了具體部署。國務院三峽辦規劃司負責人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就開展三峽后續工作規劃的歷史背景、重大意義和主要內容進行了解讀。
三峽去年進行7次防洪運用
記者:目前,三峽工程在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發揮了哪些綜合效益?
三峽辦規劃司負責人:防洪效益。三峽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可以將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特別是2010年汛期,三峽水庫先后進行了7次防洪運用,累計攔蓄洪水264.3億立方米,保證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
發電效益。截至2010年12月底,三峽水電站累計發電4527億千瓦時。輸變電工程累計送出三峽電量4492億千瓦時,對促進華中、華東地區和廣東等省(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航運效益。三峽水庫蓄水以來,極大地改善了長江航運條件及庫區支流航道條件。2010年,過閘貨運量達7880萬噸,比上年增長29.4%,是初期運行的4倍。
水資源利用效益。三峽工程建成后,經水庫調節,增加了長江枯水期流量,改善了長江中下游航運和用水條件,三峽水庫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戰略性淡水資源庫。
庫區生態環境主抓水土流失
記者:三峽庫區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在維護庫區生態環境可持續等方面有哪些規劃和目標?
三峽辦規劃司負責人:圍繞保護三峽水庫水質、維護庫區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目標,以防治水土流失為主攻方向,著力抓好庫岸帶生態屏障建設。重點建設水庫周邊100米范圍內的生態保護帶。
到2020年,庫區及相關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三峽水庫入庫斷面和庫區干流控制斷面主要水質指標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水庫支流“水華”得到全面控制;庫區城鎮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達到90%以上,鄉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庫區生態屏障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55%以上。
著眼地質災害防治機制建設
記者: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是確保三峽工程持續發揮綜合效益的重要保障。《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將如何構建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的長效機制?
三峽辦規劃司負責人:三峽后續工作規劃著眼于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長效機制建設,對影響較大的滑坡崩塌和危巖體、不穩定庫岸(塌岸)、高切坡實施工程治理;對其他滑坡、崩塌、危巖體、塌岸的影響人口實施避險搬遷,并綜合考慮避險搬遷群眾就業能力、環境容量、產業吸納能力、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尊重避險搬遷群眾意愿,采取多種方式,積極穩妥地實施轉移安置。
三峽補水 長江宜賓段水位4天漲1米
作者:何文宗
四川水力發電網
來自:華西都市報
長江宜賓段水位上漲
“水位上漲好明顯,一定要注意安全。”昨日,不少宜賓市民都在彼此提醒。受長江上游三峽水庫向中下游補水量加大的影響,長江航道宜賓段的水位近日正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記者昨日從宜賓防汛抗旱指揮部和長江宜賓航道局了解到,今年5月初長江宜賓航道水位在0.7米至2米區間徘徊,現已回升到3米以上,能滿足2000噸級船舶晝夜通航。同時,隨著三江(岷江、金沙江、長江)水位的顯著上漲,宜賓防汛工作進入關鍵階段。
水位:已淹沒全部河灘
記者昨日了解到,近段時間以來,長江上游來水偏少,長江中下游出現嚴重旱情,岷江、金沙江以及長江宜賓段的降水也較往年偏少或推遲。但近幾天,宜賓市民明顯發現,平日可以親水的河灘,現在水位明顯上漲。
記者在宜賓合江門地表廣場下的河灘看到,岷江江水已經淹沒全部河灘,水位相對上周有明顯上漲。岷江與金沙江合流后,長江口的水流變得十分湍急。
“上周我們都在最下面釣魚,現在水漲了,我們只有到這上面了。”一名垂釣愛好者介紹。記者留意到,金沙江的江水已經漫過合江門下方的臺階,在合江門下方幾位釣魚的老人不得不站在更上面的一個臺階,原本在河灘邊營業的茶桌也被迫向高處挪動。
航運:2000噸級船舶可通行
長江宜賓航道局相關負責人張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航道水位是衡量船舶通行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通行持續低水位給長江航道的維護帶來了很大壓力。
據了解,隨著旱情的持續,在三峽水電站向長江中下游補水的同時,長江上游的二灘等水電站也加大了向中下游的補水量。
“下泄流量從以前的5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了1000立方米每秒,增加了1倍左右,長江宜賓段的水位近4天上升了1.1米左右。”與此同時,長江宜賓航道局加強了水位探測,密切關注水位的變化,加強夜航檢查,通過這些措施確保航道暢通。
據了解,5月30日早上8時左右,長江宜賓段水位恢復到3.2米,按照目前的航道維持水深能確保2000噸級船舶順利通行。
防汛:24小時監控水位
宜賓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李春來介紹:“我們現在加強了防汛檢查工作,加大對河面沙石堆、違章建筑的檢查,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勒令整改;加強河道治理,主要是禁采降噪和清理障礙,確保汛期河道的安全。”
李主任介紹,6月1日起,就進入了24小時監控,宜賓各大江河進入“禁采”期間,這主要是出于對過往船只安全的考慮;另外六月初又是中、高考期間,防噪也是禁采工作主要考慮方面之一。
發改委:適時啟動有序用電方案 絕不許拉限居民電
中國新聞網 2011年06月01日 17:03
中新網6月1日電 發改委今日表示,煤電油氣穩定供應事關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會同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各成員單位,采取綜合性措施,增加有效供給,抑制不合理需求,適當調整部分地區工業用電價格,努力緩解能源供需矛盾,確保順利迎峰度夏。
發改委在闡述當前煤電油氣供需形勢時指出,要加強運行調節,努力緩解煤電油氣供需矛盾。
首先,要挖掘潛力增加電力供應。督促火電企業做好電煤采購和儲存,加強設備運行維護,減少非計劃停運。充分利用水電、風電資源,爭取多發電;組織好燃氣機組頂峰發電。督促電網企業科學制定運行方式,組織好跨區跨省輸電,確保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和緊急狀態下的互相支援,滿足用電需要。
其次,努力增加煤炭有效供應。督促產煤地區、煤炭企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生產,保障電煤穩定供應。鼓勵增加煤炭進口。對限制煤炭正常流通的做法堅決予以糾正。加強對重點電煤合同履行情況的督促考核,提高兌現率。對電煤庫存偏低電廠組織搶運。
同時,要做好成品油天然氣穩定供應。協調重點石油企業加強產銷銜接,增加資源供應,切實保障“三夏”、抗旱等農業生產及其他重點用油需求。強化進出口調節。規范市場銷售,嚴禁囤積惜售、擅自提價等違法行為。統籌天然氣資源平衡,加強應急調度,保障合理供應。
另外,發改委還表示,要加大能源需求側管理力度。做好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科學制定有序用電方案并適時啟動。堅持有保有限,確保居民生活、重點領域用電,絕不允許拉限居民生活用電;嚴格違規項目和過度擴張的高耗能企業用電,壓減不合理需求,促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中新網能源頻道)
部分地區煤電油供應趨緊 發改委詳解三方面原因
中國新聞網2011年06月01日 17:14
中新網6月1日電 當前,局部地區煤電油供應趨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發改委今日在闡述當前煤電油氣供需形勢時指出,當前局部地區供需形勢趨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些地區經濟增速偏快,特別是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的因素,也有煤炭進口下滑、來水偏枯等原因。
首先,部分地區經濟增速偏快使能源需求快速增加。一季度,全國有28個省份公布的GDP增長達到兩位數,也大都超過了本級人大會議批準的今年預期增速。前4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有21個省份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省份的用電量增速超過全國12.4%的平均水平,14個省份增速超過14%。
同時,一些高耗能行業過度發展的勢頭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前4個月,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增速高出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增速0.4個百分點。4月份,建材、化工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8.1%和13.9%,分別比全國工業平均增速高4.7個和0.5個百分點。當月粗鋼產量5903萬噸,增長7.1%;水泥、平板玻璃、燒堿、乙烯、甲醇等產量增幅都在20%以上。
另外,進口減少和自然因素影響國內資源平衡也是原因之一。據發改委消息,今年以來,國際煤炭、原油價格持續上漲,進口煤價格高于國內價格100元/噸左右,直接導致前4個月煤炭凈進口量同比減少1356萬噸;4月份進口原油同比增長僅1.6%,增速比1-3月回落10.3個百分點。華中、西南地區來水偏晚,水電大幅減發,影響了水電比重較大地區的電力供應。
發改委在文章中表示,今年以來,在國際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國內通脹預期增強、一些煤炭主產區正在進行資源整合、火電企業經營困難的形勢下,能源生產仍保持了較快增長,供應保障已經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仍出現了部分地區煤電油供應趨緊問題。根本原因是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過多依賴能源資源消耗的問題突出。
(中新網能源頻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