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發出"落實"令,領導干部如何"狠抓"、"善抓"?
習近平為何強調落實的出發點在為民造福上?
習近平發出"落實"令,領導干部如何"狠抓"、"善抓"?
文海
人民網 2011年03月02日09:2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今天出席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并講話。他強調,抓落實是領導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是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正確政績觀,狠抓落實、善抓落實,用百折不撓的意志爭創一流業績,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3月1日 人民網)
習近平同志關于狠抓落實、善抓落實的這番講話,體現了中央領導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深情投入,對各級領導干部的殷切期待。筆者以為,在“十二五”新航程開啟之時,習近平的講話是向黨校學員以及各級領導干部發出了“落實”令。
狠抓落實、善抓落實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科學發展觀,第一要務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要做到這些,就不能停留在理論上、口號上,而是要把科學發展觀理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使中央和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推進改革發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一件一件地付諸實踐、見諸行動,取得實效、惠及群眾。只有這樣,才是真正踐行了科學發展觀。
狠抓落實、善抓落實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胡錦濤總書記曾經強調: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扎扎實實地把黨和國家的各項決策落到實處。事實證明,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取得的成就都是狠抓落實善抓落實的結果,存在的許多不足是抓而不實的后果。只要問問身邊群眾,群眾最盼望最滿意的就是干部狠抓落實、真抓實干,最不滿意、最有意見的就是干部華而不實。人們經常用兩句俗話“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只聽雷聲、不見下雨”來諷喻一些領導干部落實政策不力、改善民生不力、反腐倡廉不力、聯系群眾感情不力、化解社會矛盾不力。從現狀看,個別地方確實還存在形式主義現象,上級好政策、好決策到群眾面前變了樣;少數領導干部不重視抓落實,不愿意抓落實,不敢抓落實,也不善于抓落實,遇到發展難題、社會矛盾繞道走。不狠抓落實、不善于抓落實完全背離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當前,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抓落實尤為重要、尤為緊迫。前不久,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央和地方相繼出臺一系列推進改革發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即將在北京召開的兩會,代表委員正準備討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屆時,黨中央國務院一定會出臺更多的推進改革發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同志關于狠抓落實,善抓落實的講話,是在提醒各級領導干部自覺檢驗自己是不是自覺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值得各級干部好好體會,認真面對。
筆者以為,做到狠抓落實、善抓落實需要正視以下幾點:
一是吃透精神抓落實。狠抓落實、善抓落實務必做到正確把握中央以及省委精神、決策、措施不走樣。習近平同志在會上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貫穿到抓落實之中,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握住這一點,就把握住了抓落實的根本”。當前,一些地方把抓落實的落腳點不放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上,而是追求表面政績,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群眾很反感。更有一些地方不顧群眾的生活感受,無視中央嚴格控制的高消耗、重污染發展項目的禁令,明目張膽違反土地管理法規,工程先上馬后申報……筆者以為,習近平同志說的很清楚,求發展、抓落實,絕不是亂發展,盲發展,不是背離人民意愿、損壞人民利益抓落實。各級領導干部只有吃透精神,狠抓落實才不會偏離科學發展方向。
二是統一認識抓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統一認識是抓好落實的前提,只有認識統一,目標才會明確,行動的步伐才能做到一致,才能集中黨員干部以及廣大群眾的力量。比如,落實建設保障房問題,對于這樣改善民生、調節好房地產市場的好事,中央與各地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地方領導干部就不能因為部門利益,也不能因為個人成見問題給落實建設保障房帶來阻力,就要同心同德,協調一致,形成狠抓落實的合力了,落實建設保障房問題是這樣,落實教育、衛生改革等等工作也是這樣。
三是突出重點抓落實。抓落實,要有具體落實方向,并不是眉毛胡子一起抓,也不是撿芝麻丟西瓜,要圍繞群眾最關切的問題抓落實,現在很多地方官員也很講究這一點,譬如,要推動地方十大、二十大民生工程,筆者以為,當重點工作一確定,就要不遺余力抓落實,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落實民生工程會涉及到千家萬戶群眾的利益,落實難度很大,往往會遇到這樣那樣矛盾,遇到矛盾怎么辦,習近平同志指出,領導干部應該具有的根本態度是,不要怕遇到矛盾和問題,而要敢于正視矛盾和問題;不要繞開矛盾和問題走,而要同群眾一道千方百計地去求得矛盾和問題的及時正確解決。筆者以為,只有尊重群眾意愿,珍惜民力民智,同群眾一道千方百計地去求得矛盾和問題的及時正確解決,民生工程才不會變成群眾傷心工程。重點工作落實好,就能以點帶面帶動全局工作的突破。
四是久久為功抓落實。事物在不斷變化,科技不斷在創新,人們的觀念在不斷更新,地方領導干部要從實際出發,開展工作應該有新氣象、新突破,不能墨守成規,用新思維處理社會問題,但是有一些干部不從實際出發,認為不搞一些“新套套”,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創新精神,不足以體現自己開拓進取。有些地方,年年錢沒少花,汗沒少流,事情卻半途而廢,落實不力,群眾也不滿意,而有些地方幾十年狠抓一項工作卻得到群眾的信賴與支持。譬如,右玉縣的十八任縣委書記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一任地堅持種樹,使“不毛之地”成了名副其實的“塞上綠洲”。右玉的書記們干的正是久久為功的事情,所以得到群眾的好評。對于這一點,習近平同志說的很清楚,把抓落實的重點放到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打好基礎上,不斷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抓落實決不能求一時之功、圖一時之名、貪一時之利。
五是明確責任抓落實。抓落實,沒有一套管理機制不行,不完善制度不行,應該把要完成的任務層層分解,分解到村、居委,并責任到人,使任務落實過程有布置、有檢查、有評估、有獎懲,一抓到底,否則就會出現以會議落實會議,文件落實文件的現象,明確責任抓落實,關鍵在于領導要帶頭,習近平同志在會上指出:抓落實的作風是一級一級帶出來的,要注重發揮一把手的表率作用和督促作用,帶出抓落實的班子、抓落實的團隊。講話給了我們啟示,一些地方落實不力,往往問題就出在領導干部身上,有分工有布置,不檢查、不評估、不獎懲等于沒有分工布置。只要建立明確的責任制度,人人有任務、人人有動力、人人有壓力,工作才能落實好。
六是圍繞隊伍建設抓落實。干部隊伍建設的好不好,關系到事業的順利推進,各項工作落實關鍵在于一個強有力的團隊,俗話說“一顆老鼠稀壞了一鍋粥”,干部的工作作風會互相影響,抓干部隊伍建設就要完善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對于這一點,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完善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褒獎埋頭苦干、狠抓落實的干部,教育和調整只尚空談、不干實事的干部,問責和懲處弄虛作假、失職瀆職造成重大損失和嚴重后果的干部”。習近平同志的講話很有針對性,筆者以為,完善考核干部、選拔干部制度就是要讓那些華而不實干部沒有市場,實干干部得到重用,營造出人人創先爭優的氛圍,提升干部人人為黨為民盡責的工作狀態。
當前復雜的工作環境下,落實具體工作,各級領導干部正視以上六點顯然是不夠。筆者只是針對常見的現象而言,各級領導干部需要正視的問題還有很多。譬如,圍繞大局狠抓落實,圍繞疏導群眾情緒抓落實等等。無論如何,執政黨的最大危險,莫過于脫離群眾,干部作風最大的缺點在于夸夸其談、華而不實。我們要好好領會習近平同志的講話精神,帶著對歷史負責、對時代負責的使命感落實工作,心掛蒼生冷暖,情系人間炎涼。干工作走馬觀花靠不住,成績靠蜻蜓點水得不來,只有求真務實、狠抓落實、善抓落實、鞠躬盡瘁、披瀝為民,才能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神圣任務,才能實現“十二五”規劃制定的目標。
(責任編輯:王倩)
習近平為何強調落實的出發點在為民造福上?
王衛國2011-3-2 10:16發于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七·一社區
弱水之畔于2011-3-2 16:17采用稿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出席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并講話。他強調,在抓落實過程中,不同的政績觀會有不同的抓法、不同的結果。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把抓落實的出發點放到為黨盡責、為民造福上,把抓落實的落腳點放到辦實事、求實效上,把抓落實的重點放到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打好基礎上,不斷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 3月2日 《人民網》)
民生問題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存的根本問題,更是黨員干部所有工作的立足點、出發點和落腳點。歸根結底一句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各級干部要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責任、把群眾情緒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疾苦作為第一考量,積極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多為利民之舉,多打利民之基,多辦利民之事,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踐行宗旨中提升民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人民群眾是推動發展最關鍵、最持久的支撐和動力。各級干部在工作落實中,要增強群眾意識,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多到基層去,多到一線去,多到現場去,緊緊圍繞群眾需求出主意、想辦法、提能力,深入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加大科技科普力度,堅持用先進文化把群眾武裝起來,不斷提升群眾思想素質,提高致富能力,切實使群眾致富理念更加先進、精神更加振奮、思路更加開闊、業績更加突出。
在加快發展中幫助民富。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富民。各級干部要把幫民富作為破解民生難題的突破口來抓,時時以發展為先、處處以發展為上、事事以發展為重,要完善惠農機制,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積極幫助群眾上項目、興產業、創家業、干事業;要發展農村專合組織,引導農民轉變發展方式,不斷增強農民與市場對接能力;要建立多元化的社會投入機制,加大城鄉共建力度,改善農村生產條件,促進農民增收,實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在處理問題中化解民憂。“心中猶念農桑苦,耳里如聞饑凍聲”。啥意思呢?就是說一個干部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各級干部要堅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及時了解群眾所需所盼和群眾疾苦,始終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把群眾的困難視為自己的困難,帶著血濃于水、骨肉相連的深厚感情,滿腔熱忱、義無反顧地為群眾排憂解難。要圍繞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教業保,積極構建社會保障體系,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就業難、生活難等實際問題。
在豐富文化中塑造民風。民風問題,既是文化建設的范疇,也是精神塑造、心靈鑄造的工程。各級干部要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化公民道德教育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創業精神和博愛精神,同時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保障人民群眾對文化的基本需求和權力,著力構建符合傳統美德和時代要求的道德行為規范和精神品質,真正在落實中體現黨和政府的溫暖,展現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