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科學的“春天”VS科學的“冬天”

冷雪峰 · 2010-09-2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科學的春天”  

   

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美好的、春天預示著希望與未來!  

1978年3月,全國科技大會在北京召開,鄧小平在會上作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的論斷。這次大會被譽為“科學的春天”!  

這次全國科技大會后,全國知識分子歡呼雀躍,全國人民也跟著歡天喜地,齊聲高歌春天來了、春天來了……!鄧小平的知識化年輕化讓知識分子們很快地占據了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幾乎一切領域里的一切重要職務,徹底營造了一個尊重知識,重用知識分子、優待知識分子、大姑娘非知識分子不嫁、千古未有之大好環境,知識分子的政治、經濟地位一步登天!舉國知識分子也大有一展宏圖,鴻雁沖天之勢,給全國人民一種感覺,中國科技在徹底排除文革干擾之后,很快就會遍地開花,很快就會碩果累累,很快就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中國貧窮落后的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全中國人民無不企盼知識分子們能快點把科技搞上去,把國民經濟搞上去,讓國家強盛起來,讓人民富裕起來。  

時光過得好快呀,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讓我們共同來檢驗一下三十年多來中國知識分子們取得的科學成就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嗎。  

建國后特別是后三十年的科技成果:  

載人航天成功!  

據說這項成果是在兩彈一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原因是因為市場換技術換不來,外國人又不合作,不得不自己搞。這唯一提得起來的航天科技吃的還是毛澤東時代的老本。  

其次,還有什么了?還有下面這些令人震驚的“成果”  

市場換技術:請外國“磚家”審掉長城、曙光大型計算機、工業自動化項目、數字焊接系統等等一大批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  

自廢武功:我國的運十大飛機、遠程轟炸機、對地強擊機、空中優勢戰斗機、大型軍用運輸機、殲10、武裝專用直升機、 093核潛艇、094型核潛艇、095、096級核潛艇、092G大型導彈SLV驅逐艦、早期航母、多彈頭形式的“DF6A” 、固體發射的“DF7A”、“DF12”空射火箭、反導攔截系統、最大搭載能力達到6枚彈頭DF7等等慘遭肢解被銷毀。  

與國際接軌:做世界工廠、 負責任大國。 主打產業全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房地產,玩得只是鋼筋,水泥,磚頭和瓦塊!再如紡織服裝鞋帽、電子組裝產業、黑煤窯、黑磚窯、黑工廠。  

國企全面倒閉:半賣半送給洋人、全面私有化。  

喪權辱國地加入WTO:買什么什么貴,賣什么什么賠!稀土賣個羅卜價,知識產權拱手送給洋人。  

外匯儲備世界第一: 賣絕資源,吃子孫后代的飯!  

巨額的“雞的屁”:給子孫后代留下光禿禿的山、烏蒙蒙的天、黑漆漆的水!  

炮制出大量有毒食品:含有蘇丹紅、硫酸銅、三聚氰胺等等各色有毒化學品的食品(普通人是不懂也不會用的,只有懂得相當化學知識的科技人員才能干得出來。)如三鹿奶粉、大頭娃娃……  

奉行“韜光養誨”100年:“擱置爭議,別人開發”的國策!  

性開放:愛滋病感染、性工作者、亂交、同性戀  

大學生、碩士、博士、院士、論文滿天飛、假文憑、假職稱、假專家、假教授遍布全國。  

讓自己的人民吃亡國滅種的轉基因糧食!在亡國滅種的路上狂奔!  

強制推行旨在滅絕中華民族兒童的神秘疫苗!  

稍不如意就發牢騷,甚至造謠中傷。中國的知識分子們造謠的本領是極其杰出的,語言也是極其惡毒的!如: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陳世美、美國把志愿軍變成“掛爐燒鴨”等等(何其毒也)!  

在我的記憶里,改革開放后知識分子干的第一件“最漂亮”且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就是把女人當眾扒光欣賞描繪(裸體模特)結果到目前為止也沒出一個象樣的畫家。  

列舉的例子有點亂七八糟,沒辦法,專寫亂七八糟的事是不會寫出好文章的!還是看看前三十年的科技成果吧,筆者隨意列舉一些例子,每一件都足以令國人自豪。  

春天之前必是冬天,在建國后前30年那個封閉僵化、貧窮、 人民愚昧偷懶、“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浩劫”時代、科研人員被殘酷迫害的那個寒冷的“冬天”,中國不僅能制造(不是組裝)世界上所有的高科技,而且擁有如新四大發明那樣的世界領先技術(新四大發明:雜交水稻,漢字激光排照,人工胰島素,復方蒿甲醚。)從1958年到1978年在工業、國防、交通、文教、衛生等等各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使得中國很早就把工業部類做得齊全,其中許多是史無前例的。如石油、長江大橋、核彈、火箭、人造衛星、長城、曙光大型計算機、工業自動化項目、自數字焊接系統、各種機電農機具、萬噸貨輪、噴氣式飛機,空警一號預警機、重型拖拉機,鐵路機車和現代海船。還有一些高科技信息產品(如各種雷達、激光產品、聲納設備、各種遙感設備等等)。我們列舉的僅僅是一小部分科技成果,但這足已證明,新中國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里取得了巨大的科技進步,中國的高科技突飛猛進!  

另外,還有一件事現在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四三方案”。 1971年1月5日,國家計委提交《關于增加設備進口、擴大經濟交流的請示報告》,建議今后5年內引進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 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采煤機組、3個大電站、武鋼一米七軋機等項目,這一方案被稱為“四三”方案。(真正意義上的引進)這些技術設備主要集中在吃穿用方面,(80年代初取消票證的根本原因)包括化肥,化纖,乙烯。這些產業的成果,大體都出現在78,79年左右。所以改革開放后生產大發展(勞動密集型),第一不要忘記前29年的工業積累,第二不要忘記“四三方案”。  

以上列舉的科技成果都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在1949年中國工業的人均產量不及比利時的工業產量的十五分之一的基礎上,在500萬知識分子絕大多數重文章而輕技藝,重古代而輕現代,很少有人愿意搞科技的情況下完成的。短短三十年就把幾千年的農業國建設成為世界第六工業大國,簡直不可思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運十的成功:  

1968年更早些時候,周總理建議南方一個飛機廠發展像IL-18這樣的飛機。但沒有得到當時主管飛機制造的三機部的回應。在1968年冬天“轟六”試飛成功之后,周總理再次建議有沒有可能把“轟六”改造成一個民用飛機,仍然沒有得到三機部的回應。    

1969年,毛主席視察上海時詢問上海是否可以制造飛機。1970年7月,毛主席又一次到上海時,再次指出,上海有比較好的工業基礎,應該有可能制造大飛機。于是,在周總理兩次建議無效,毛主席再次要求之后,上海造飛機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1980年9月26日 ,運十在上海試飛成功!  運10首飛并成功地進行了各項飛行試驗引起了世界輿論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贊譽,當時的外電評論說:“在得到這種高度復雜技術后,再不能視中國為一個落后國家了!”。當時的波音公司總裁稱贊說:“你們畢業了,我們也畢業了,我們只不過比你們早畢業幾年。”運10是繼“兩彈一星”之后為中國贏得榮譽和國際地位的偉大創舉。  

運10飛機的研制共采用了近百項新材料,一百多項新標準、新工藝。機體國產化率100%,除發動機向國外采購配套外,航電和機械系統國產化率超過96%。整個研制過程沒有依賴過一個洋人,她是我國擁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飛機。  

然而,可悲可嘆的是,在“科學的春天”里,我們的運十被美國勾結內鬼洋奴搞垮了、肢解了。如果運十不下馬,我們完全可以預見,以大飛機的技術,完全可以帶動幾十個行業快速發展,中國的科技、工業絕不會落到世界組裝工廠的地步,中國人民也不會幾十萬上百萬人生產幾億條褲子去換一架大飛機。美帝國主義也絕對不會在中國面前如此狂妄,中國周邊也不會如此烽煙四起!  

從運十的橫空出世與在搖籃中被扼殺肢解這一事件來看,沒有高瞻遠矚的領袖,有戰略意義的項目是不可能成立的,同時也充分說明了領袖有沒有遠見,對國家利益和前程是關系特別重大的!運10在政治、經濟、軍事、戰略意義等方面的價值不可估量!這一點,是那些短視的政治家、經濟學家們不可能認識得到的。  

下面有一組關于科技工作者人數的數據,令人深思。  

1978年科技工作者美國120萬,蘇聯90萬,中國20萬。  

據報道,到本世紀未(2000年),國有企業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960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168萬人。真正從事現代前沿科學研究的有5萬人,兩院院士1000多人。全國縣級以上政府所屬的研發機構5256個,企業中的研發機構8000多個,這些數字都不包括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中的科研力量。  

 2009年9月19日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表示: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到4200萬人,居世界第一位,研究開發人員總量190萬人,居世界第三。整體科技發展水平處于發展中國家前列,一些科研領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8年8月24日 ,美國發布的《第十次全球綜合國力排名》中宣布,中國科技原創可以說幾乎為零。  

建國時(1949)全國知識分子約500萬(絕大部分是學文科的),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員只有18萬。科技工作者不足5萬,至1978年才達到20萬科技工作者。  

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前三十年和特別是的三十年相比,有著巨大的差別,首先是人數的差別,其次是受教育程度的差別,1978年20萬科技工作者中學歷最低的是初中生,但就是這樣的20萬科技工作者幾乎能搞當時世界上所有的高科技,他們做出的豐功偉績震驚中外!功在千秋。  

到了2000年,中國有2960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達到168萬人。專門從事現代前沿科學(高科技)研究的達到5萬多人,而這5萬人受教育程度、職稱、工作條件、生活待遇是1978年前20萬科技工作者無法比擬的!這些人完全是高學歷、高文憑、高職稱的專家、教授和學者,其總人數已經超過建國初期的全部科技工作者。而到了2009年這個數字更加驚人,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到4200萬人,居世界第一位,研究開發人員的總量就達190萬人,居世界第三。僅研發人員的數量就超過1978年時全部20萬科技工作者的近十倍,超過建國初期的40倍!有如此眾多的專家、學者、教授們,按理說科技成果也應遠遠超過前三十年才是,但是到2010年時中國的科技發展到了什么水平?發展到了以市場換技術為中心,只需文憑、職稱、廢紙般的論文和優厚的待遇,無需真正地研究什么東西、知識產權幾乎全部奉送外國人!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任何科技進步。如此眾多的專家、學者、教授們在“科學的春天”干出來的成果,卻被人評為科技原創幾乎為零!如此業績,真讓人不好意思,走路見人都需掩面而過!  

唉!這個“科學的春天”啊,長得都是雜草、毒草!  

 2010年9月28日 冷雪峰

  

毛時代載人航天被下馬的真相--讀《曙光號全解密》的雜感
作者:一個反革命 

讀《曙光號全解密》的雜感

   獸這段時間被錢逼得有點瘋,想想手里有不少資料,就想寫點東西去騙錢花花,開始寫了個關于640工程的提綱,后來想起早年寫過一個關于載人航天的文章,所以有想再寫點東西的沖動,于是就無意中看到了梁東元的《曙光號全解密》一書,讀后感慨萬千。

李鳴生的《千古一夢》也談到了曙光號飛船,而且還采訪了曙光號飛船的負責人,和大多數紀實作家一樣,李鳴生也是以小說家的態度來寫歷史,讀起來像在讀小說,而梁東元則要嚴謹得多,有很強的可讀性,也有很高的可信度。

獸原來是想在書中找到一些曙光號飛船的資料,遺憾的是書中對此著墨不多,不過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敘述了宇航員生命系統的研制情況,倒是意外之喜。即便如此,書的結尾對714工程(當年載人航天工程的工程代號)有個總結,這個總結和李成智編著的《中國航天技術發展史稿》對714工程的總結文字上有不少雷同的地方,這應該是從官方的一些文件抄過來的,實際上代表了官方對714工程的評價,這個評價是客觀的,對得起歷史的:

幾十年前的那些艱辛工作,都為后人積累了無比珍貴的經驗于財富,當年那些優秀人才的付出,都為今天中國人真正走向太空筑就了天梯。經過8年多的預研,“曙光一號”載人飛船取得了不少成果,培養了一批從事飛船的技術隊伍。在飛船工程大系統方面,提出了對運載工具,地面測量控制,發射場,測量船的總體要求,推動了航天工程技術發展,刺激了相關配套系統向更高層次規劃發展。在飛船總體設計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飛船外形設計,質量特性,返回走廊設計和安全救生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分析計算,特別是在氣動力風洞試驗方面走了大量工作。在各分系統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結構,能源,熱控制,制導導航于控制,測控與通信,數據管理,環境控制與生保系統等進行了原理性探討和技術攻關,其中不少分系統已通過地面試驗,有的完成初樣研制(獸補充《中國航天技術發展史稿》還補充了一些內容:飛船彈射座椅進行了地面彈射試驗,回收系統成功進行了三傘系統的空投試驗,軟著陸正常。制導,導航和控制系統完成了全姿態儀和船用計算機研制。有不少成果成功應用到衛星系統的研制中)。大型地面試驗設備和航天員選拔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對多名鍛煉員進行了大量的人體科學試驗,取得了“人-機-環”系統工程的應用研究成果,研制出了第一套艙內宇航服,以及獨具特色的系列航天食品。此外,“曙光一號”飛船的搞需求,在預研階段向國內18個省市,部委提出425項協作項目,推動了中國光電技術的發展,帶動了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和應用。  

   

更難能可貴的是,梁東元還采訪了當時參與空間規劃和管理工作的楊照得老人,楊老對714工程的評價則更高了:

從1967年到1980年這段時間,中國的“曙光號”飛船做了很大的貢獻,一個是培養了大量的科技人員,老專家,設計隊伍都是搞飛船的,當時60年代許多大學生都參與搞載人飛船,有很多技術儲備,培養了很多人才。現在六七十歲的專家大部分都是那個時期出來的,當時主要搞“東方紅一號”衛星,后來接著搞載人飛船。更主要的是摸索了經驗,怎么選訓宇航員,需要什么條件。在錢學森系統論的指導下,507所陳信所長和龍升照提出一個概念,就是“人—機—環”系統工程,這是一個創舉,你要研究宇航員的問題,就要研究“人—機—環”系統。宇航員生活環境,工作環境,機械操作,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所以我們說,中國選宇航員,并不是像有些不懂的人所說的那樣,是跟在人家后面跑,而是有我們自己的數據,有自己的經驗。我們在1970年的時候就想,看了蘇聯宇航員擠牙膏,我們說中國人要吃大米飯,能不能壓縮米飯,壓縮餅干,這些東西后來都有了。像我們穿的衣服用拉鎖,當時中國沒有,是用紐扣的,那么就想能不能搞移動拉鎖。宇航員食品問題,宇航員服裝都要考慮,從下的方面提出課題。當時曙光飛船的貢獻,在全國到處播種,安排了很多科研項目,全國當時有十幾個省市1000多個科研單位,參加了我們“曙光一號”的飛船工作,同時安排測量船,向測量船提要求,應該怎么打撈,救生,回收,這些是早期的規程嘛。另外也對火箭提出要求,用什么樣 的火箭,怎么發射,怎么返回,因此“曙光號”飛船任務帶動了各大系統的一大批人員,也就是說在中國廣為播種。雖然19870年以后飛船沒有搞,但是對科技的帶動是很明顯 的,很多新產品都出來了,盡管飛船沒有用,在其他方面還是都用上了,效益也很明顯。  

   

   

   關于714工程有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1975年總理有個關于載人航天的指示,大意是:不與美蘇大國開展太空競爭,要先把地球上的事搞好,要搞國家急需的應用衛星。李鳴生采訪過不少老人,都談到過這個指示,但有人說是毛主席說的,也有人說是周總理說的,但有這個指示是確鑿的。梁東元在書中對這個指示有這樣的敘述:

   

獸認為,這個指示是有文件的,只要找到這個文件,就可以找到源頭了,這顯然需要下工夫來考古了,不過有點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問題主席和總理的意見是一樣的。

這個指示普遍認為是當年載人航天下馬的指示,但獸不這么認為,獸早年在些那篇關于載人航天的文字的時候,就認為:這個指示不是714工程下馬或暫時下馬的指示,而是拉長研制周期的決定,梁東元在書中也承認“1975年,中央雖然決定載人航天工程下馬,但還保留了‘曙光一號’飛船的許多研制項目”,李鳴生在采訪了一圈人以后,也承認沒有下馬的文件,所以當時工程不是下馬,而是對研制周期和相關工作做了大的調整。當初,714工程要求在1973年發射載人飛船,這個進度追得太緊,就是到1975年也是不現實的,這是因為:

一:運載工具是個問題。在1975年之前我國的火箭技術還在技術爬坡階段,長2火箭和風暴火箭的前3次反射均失敗,技術還是不夠成熟,而且載荷也不夠,前者是 1800kg ,后者是 1500kg ,“曙光一號”的方案設計重量是 3800kg ,1975年以后這兩種火箭的技術才成熟起來,所以運載工具是個大問題。

----在這里,獸再啰嗦幾句,簡單談談長2火箭和風暴火箭,這兩種火箭都是東風5導彈,長2火箭的前4枚就是東5導彈01批做試驗剩下的4枚,所以在載荷上面考慮不多,長 2C 才是長2火箭從東5導彈獨立出來的;風暴火箭雖然是新研制的,但也是在東5導彈基礎上做的,由于是上海航天系統的新生力量搞的,所以早期的方案不宜定得太高。-----

二:衛星監控系統當時還沒有完全建成(實際上就是640工程的預警系統),這對飛船的發射,運行以及回收是相當不利,可以這樣說,73年即便把飛船打上去了,也很難收回來。

三:“曙光一號”飛船和宇航員生命系統還有大量的技術需要攻關,短短3年時間還是不可能完成其中的工作的,如負責宇航員生命系統的507所的很多試驗設備和試驗是在1975年以后才完成的。

但是到了1978年,這些都不是問題了,相關的工作已經做得差不多了:
    首先,火箭已經不是個問題。長2火箭在1978年就已經成熟(1975年到1978年長2火箭連續3次發射成功,同時在這段時間,風暴火箭進行了6次發射和試驗,其中5次成功,這些都說明我國的火箭技術到1978年已經成熟),長 2C 火箭雖然是1983年才投入使用,但投入使用后鮮有失敗的記錄,其使用的技術在1978年就已經成熟,后來的長2E火箭就是在長 2C 的基礎上加了4臺發動機而已,而這些發動機在1978年就已經成熟,長2E火箭的研制周期只有14個月,就是使用了大量的成熟技術,這些技術在1978年就已經成熟。就是從1983年開始搞載人航天的火箭,有個3,5年的時間怎么也搞完了。另外1977年和1978年,風暴火箭成功進行了兩次低彈道試驗,這兩次試驗還進行了 3100kg 的試驗配重,很多人認為這是為載人航天準備的,但考慮導曙光號飛船有 3800kg ,加上資料太少,所以也不能確認其真實目的。不管是否為載人航天準備,都說明風暴火箭的近軌道的有效載荷達到了 3100kg 。這些都說明用于發射載人飛船的飛船不是什么大問題。

其二,1977年隨著7010雷達和110雷達的相繼投入使用,640工程陸基預警系統也就是衛星監控系統基本上建成,1978年遠望號的投入使用,海基航天監控系統建成,直到今天,我國航天監控系統也還就是這些家當。另外從1975年開始我國返回式衛星的近呼完美的回收記錄,也表明飛船的運行和回收在1980年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其三:通過上面的兩段關于曙光號飛船的引文,獸認為曙光號飛船的圖紙設計工作已經完成,其分系統的工作也已經完成得七七八八了,從1978年開始可以做樣船了,有個幾年時間就可以做出正式的產品(實際上神舟一號飛船就是一艘地面測試的樣船)。至于宇航員的生命系統,讀了梁東元的書,就明白這部分的工作到1978年已經基本上做完了。相關的試驗已經做的差不多了,相應的產品也全部做出了樣品,如果投資強度得到保證的話,2,3年時間生產出正式產品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到1978年,我國載人航天 的工作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如果投資強度能得到保障的話,到1985年我國完全可以進行首次載人飛船的飛行,而不是14年后。

因此,1975年714工程并沒有下馬,而是拉長了研制周期,進度不那么追得緊了,老人家和總理的這個指示是抓住了當時研制中的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提出來的:先做好地球上的事實際上就是要把航天監控系統做好,把火箭做好;搞國家急需的應用衛星,實際上1970年代我國衛星的重點是返回式衛星,把它做好了,飛船回收的問題不也解決了。老人家和總理顯然很清楚714工程研制中的問題的,老人家在714工程研制之初就說過

 要搞你才能知道能不能搞成,要搞你才能知道花多少錢。  

像載人航天這種技術難度高于原子彈,對國家科技能力的提高有著重大意義的工程,如果要到條件好了再搞,要等到猴年馬月去了,日本的條件夠好的了吧,到現在還沒有把載人飛船送上天。而且不搞的話,究竟有些什么技術難題,怎么解決,誰也搞不清楚。所以先做起來,一段時間后,有什么問題很清楚了,根據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調整研制計劃,才是這個指示的真實意圖。

既然714工程沒有在1975年下馬,那為什么很多人認為下馬了呢?這是因為在研制過程中,資金經常被卡。李鳴生認為是四人幫在搞鬼,梁東元則說國家窮,亂,窮的揭不開鍋,到處要錢,實際上這些說法都是主流精英的口徑:這是一個崩潰的年代。但是他們的書中都提到了當時很多人反對搞載人航天,是因為這個沒有經濟效益。李鳴生引用負責曙光號飛船總體設計工作的范劍峰的話說就是:

   

中國應不應該搞飛船?為什么要搞飛船?為什么人要上太空?這些問題在專家內部一直有爭論,有不同看法。有人說,花那么多錢,把人弄上太空有什么用?我們就說,可以帶動其他科學技術呀,像半導體材料什么的。還有人說,人上去了,能有經濟效益嗎?這個問題我們就說不清了,因為當時人都還沒上去,有什么經濟效益誰說得準啊?  

   

梁東元引用神舟飛船的副總師劉濟生的話就是(《中國航天技術發展史稿》也有這個記載):

當時有人說,與其搞飛船,還不如把錢花在建水電站,化肥廠上,更有實際效果。  

這才是無米下炊的真實原因:市場。中國歷史上是個高度市場化的國家,很多人在做什么事之前,首先考慮的是能不能賺錢的問題。不是到了新社會,思想就轉過來了,老人家在文革前后說很多人的思想是舊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到了新中國成立以后,市場的力量仍然滲透到國家的方方面面,毛在的時候,他們不敢明目張膽的干,只是暗地里下黑手,到死人終于掛掉鳥,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肆意大干鳥。梁東元在書的結尾詳細談到了507所在1977年以后的命運。

1977年大年三十,國防科委一位副主任接見了507所的新任所長霍俊峰和政委王旭東,和他們談了半天,說照上面的意思可能要裁掉507,而且載人航天也不搞了。這個副主任說著說著把自己的想法也說了出來:要說撤,我首先就反對,但上面定了基本國策,他也沒辦法(這說明要下馬也是有很多高層不同意的),后來可能是遭到了包括錢學森在內的很多人的反對而未果,但裁掉了2/3以上的人員,沒有項目,不給經費,任其自生自滅。這樣的正面強攻還不夠,還要迂回進攻。這就是1978年的農大回遷事件,(501所和507所占用了農大馬連洼的地盤)農大文革期間搬到了鄉下,還一度分為5份,命運也是比較坎坷的,現在要搬回來享福也是可以理解的。校舍在文革期間被搞714工程的兩個研究所501所和507所占用,可能當時沒想到農大會搬回來,所以也就大興土木,熱火朝天地干起了載人航天的事來。實際上這是完全可以商量的事,況且當時馬連洼的空地多的是,農大在旁邊在搞塊地修校舍,也是完全可以操作的。但事情的發展卻讓本野獸嗅到了個陰謀的味道。

本來501和507所要搬家也可以,而且1970年代中期,507所就有搬到西昌的考慮,而且還派人進行了選址,1979年也有搬到涿州的計劃,但都沒有下文。既然要給人家騰地方,也要有個搬家的地方啊,現在地方都沒有,要搬到哪里去?而且光507所就建成了100多個實驗室,用梁東元的話說就是“許多大型試驗設備都是花國家巨額經費搞了多年才建成的,已經安裝就位,落地生根,是國家獨一無二的寶貝,豈是說搬就能搬得了的?”除非把這些都當做廢品賣掉,一了百了,這倒是很多人想干的事。農大這時候也不安分,本來可以坐下來商量的事,他們偏不這么干,又是貼大字報(這些右右們倒是也很擅長此道),又是到國務院去告狀:

先是告狀,總設計師指示:給吃飯讓路。聶榮臻也批示:吃飯比上天重要,給人家讓路。同時,當時農大副校長王明遠在全校教職工大會上大罵解放軍比國民黨還壞,占個茅坑不拉屎(不是原話,是獸讀書后的感想),還組織幾百個師生靜坐示威,到了這個地步,507所的命運是可想而知的。

估計很多人不想承擔這個歷史責任,507所的那些試驗設施還是暫時保留了下來,幾年后,507所在農大對面建了新的辦公地才搬過去,921工程后才正式搬到現在的中國航天城。獸一直想知道那些試驗設施的命運如何,梁東元在書中談到:1980年代初期,有人想拆掉這些試驗設施,但遭到了錢學森的強烈反對,錢老說:雖然飛船暫時不上了,但研究工作是一定不能停下來的。他們的命運究竟如何,就是獸想知道 的,對于這些,獸一直很感慨;民國一個尿壺現在都要當做寶,毛時候的大飛機,載人航天的設施就是垃圾,怪不得現在蔣光頭要比死人無上榮光的多。(吃飯當然重要,但農大搬回來30年,國家農業的種子被人給控制了,干個屁啊!)。

-----最近獸才拜讀了韓毓海老師的《500年來誰著史》,獸多年的一些思想碎片開始拼接起來,獸形成了一些固執的想法,這和很多左派的看法不一樣,放在這里,提供批評討論之用.

中國財團和西方財團500年的投資理念是不一樣的。

對于西方財團而言,主要是投資戰爭來獲利,其必然要強化國家機器,提高國家能力,才能持續不斷的進行戰爭。其標志就是中央銀行的建立,國家同意金融和財政;國家對經濟的清理干預以及直接主導工業化。拿破侖時代的法國,德國,俄國都是由國家主導工業化的(直到今天法國和德國還有不少大型的國有企業,如法國的雷諾,德國的大眾有40%的股份在政府手里),后來的蘇聯更是做到了極致,直接取消了財團,由國家直接管理企業,直接投資,國家厘定價格,形成以技術官僚為核心的國家管理團隊,也就是俗稱的計劃經濟。所以在獸看來,蘇聯的成立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馬克思主義是西方理性主義哲學的總結和西方經濟史的開端),而是500年西方投資理念的一種異化,是有深刻歷史淵源和傳統的。

中國古代農業和商業經濟極度發達,政府掌握的財富比較豐富,即便財政有困難,也可以通過部分商品專賣(入鹽,茶,酒)和征稅來解決。大部分時間,財團投資戰爭沒有太多好處(王朝更迭有例外),主要是通過市場商品交易來獲利,因此對于國家干預市場是很抵觸的,我國古代國家對市場的干預主要是均輸法(調控物價)和抑并豪強(反壟斷),大商人是極不愿意看到這些。另外如果和外來勢力勾結也可以獲利,那么損害國家利益也在所不惜。最好的例子就是明朝的倭寇。明朝的倭寇的首領大部分就是浙江和福建的商人(主要是福建),搶來的貨物又是通過這些商人來交易,到了明朝末年,閩商就已躋身中國10大商幫之列。所以,在這種投資理念下,中國財團所培養并通過科舉輸送的國家管理者就必須無為而治,才能滿足他們的利益,這從教育內容主要是文章辭賦可以看出來(相對而言,西方財團由于通過戰爭獲利,對自然科學技術相反高度重視),這樣國家的衰亡,國家能力的下降也就是個時間問題了。毛在建國后所力推的教育革命和1960年代所強烈批評的三門干部(出家門,進學校門,出學校門,進機關門)就有深刻的歷史原因,從這個角度來講,近代的買辦集團的產生就不是偶然的,現在中國能夠高度接受完全市場化的理論,是有歷史習慣的。

-----

對于714工程的下馬,梁東元有著不同于主流精英的深刻認識:

當年毛主席有遠見,拍板搞國防尖端事業,敵人有的,我們要有,敵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現在國家雖然一時有困難,但從長遠來看,載人航天肯定是要搞的,只不過是早晚的事情。誰不知道做成一個東西多不容易?真要砸碎它,不過是順手一下子就完了。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散攤子。而一旦把攤子給散掉了,將來想再搞,可就難了。  

而我國載人航天的元勛,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首任航天員生命保障醫學研究室主任賈司光老人對當局幾十年的無作為提出了強烈的批評:

“曙光號”載人航天工程的下馬,可能一個原因是那時候對載人航天認識不太清楚,覺得這是幾十年以后的事情,再加上尖端的項目頭緒太多,顧不過來。那些年西方給我們設了好多圈套,連誘帶騙,一下子就把不少好東西給砍掉了,包括“運 十” 這樣非常有希望的大飛機項目。這一砍,偶的是出于無奈,有的是出于失策了。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想用討好人家來改善關系,甚至幻想人家能夠給我們尖端技術,后來又說  等將來有了錢,可以買上他一萬架飛機,結果是美夢一場,造成了非常大的遺憾,很長時間都彌補不了。中國歷史上一直用仁義道德來對付魔鬼強盜,只能是自己的一廂情愿。后來南海撞機,中國駐南大使館被美國人一炸,才把我們炸醒了。  

   

雜感走筆至此,行將結束,獸想起了賈司光老人對梁東元強調的一席話:

現在咱們國家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沒有高精尖的東西,而是沒有一心為國家安全著想的人,尤其是在要害崗位的人。我不是哪個單位的,我是國家的人吶。國家培養了我,我就必須為國家著想,為國家說話。  

   

人啊人!

附圖片

http://www.xhmil.cn/html/wuqizhuangbei/200903/27-1011.html

 

中國在70年代進行的早期載人航天計劃(曙光一號)

注意上圖中的模擬操作界面,頗似美國當年的航天飛機
注意上圖中的模擬操作界面,頗似美國當年的航天飛機
(曙光一號)宇航員在試吃太空食品
(曙光一號)宇航員在試吃太空食品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