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不長的橋橫貫東西,連接起渝東南的洪安鎮和湘西邊城鎮。東行數十米,就進入了湖南界內。界門兩側的內墻上,不知被誰刷上了一排扎眼的小廣告。只是在這里,它們推銷的不是假證,而是槍支。
撥罷墻上最扎眼的號碼,電話那頭響起一名中年男子的聲音。他用濃重的湖南口音做出保證:只需花2200元,就可將一支制式警用六四式手槍送貨上門。“送消音器,五發子彈。如果再買,每一百塊給五發。”那人說。
當問起如何交易時,男子給了一個郵政賬號,表示要先匯過來五百塊。他查收后一個小時左右,會派馬仔開一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牌照的黑色桑塔納轎車在洪安鎮郵政局門口接人進山,打靶試槍。“別想查我。車是偷的,(在郵政開戶所用的)身份證也是假的。”他順便警告說。在報案后,重慶洪安鎮和湖南邊城鎮派出所分別認定這是一場騙局,但均稱除非人贓俱獲,否則無能為力。
在這片山高路遠,少數民族聚居自治的西南地區,苗民自古即有持槍的傳統。明清兩代,中央和地方統治者多次開展所謂“趕苗奪業”的鎮壓運動。為了生存,被趕入山林之間的苗民將手中的武器視若珍寶。清人徐家干在《苗疆聞見錄》里做出了這樣的記錄:苗人“善用鳥銃,其銃之長有至五六尺者,其子路亦可及百二三步之遙,隨山起伏,最為準捷。”鳥銃即火藥槍,至幾十年前仍是苗疆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通過實施,明令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法律規定持有、制造(包括變造、 裝配)、買賣、運輸、出租、出借槍支”后,各省才開始大規模收繳各類非法槍支。但時至今日,槍支在此地仍有市場。
中國官方未公布過民間持槍數量統計。位于日內瓦的國際問題研究院2007年曾發布全球民間小型武器調查報告,稱中國民間持槍量達4千萬,僅次于美國和印度。但中國專家對該估算的準確性表示了極大的懷疑。
我國現行法律禁止平民持槍。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丙妹鎮一部落的2100余名居民稱,他們是唯一的例外(雖然只是無子彈的火藥槍)。自1999年起,這個自稱為岜沙的部落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成立了七八十人規模的火槍隊,日均接待兩個到此觀光的旅游團。
“槍都是道具,用來演出,(加火藥)放給客人看的。”40歲的火槍隊隊長袞云亮對中國日報記者說。據他透露,隊員們的月收入在300元左右。
但在丙妹鎮500公里以北,一個同樣地處遠山深谷,部落居民慣于持槍的所在,早年間對槍支的大批收繳扼殺了以火槍表演為噱頭的旅游業,卻滋生了黑槍制造業。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高度貧困的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悄然成為中國三大黑槍基地之一(另兩個基地分別是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三地皆為母語非漢語人口占相當比例的西部貧困縣)。
松桃縣距洪安鎮所屬的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及邊城鎮所屬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的車程均在兩小時以內。三個省級行政區在此交匯。由于經濟落后、位置特殊、地形復雜、文化相近,這片三角地帶曾是近代歷史上有名的“三不管”地區,而今各距任何主要城市也有約500公里之遙。
直至2006年,松桃、秀山、花垣三地槍患盛行。秀山縣公安局刑警大隊長李凌在去年總結說,渝湘黔交界地區的涉槍狀況是,松桃造槍、花垣用槍、秀山借槍。最終,部分槍支通過重慶或湖南流入沿海地區和全國各省。
由于三地也是聞名全國的“錳三角”,各處礦山林立,而地方政府在早年間又管理不善,導致各私營礦主爭相豢養馬仔,“每人都要養幾十個馬仔,有馬仔就要有槍。”松桃縣公安局緝槍大隊隊長龍文宇說。
2004年10月,松桃警方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緝槍大隊。其時,貴州省委、省政府發誓要在兩年內基本解決松桃槍患,并確保20年不反彈。中共松桃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周勝華對本報記者表示,2006年以來,松桃民間非法制販、持有槍支的局勢已經得到基本遏制,目前的相關工作以宣傳和預防為主。
一份由松桃縣公安局緝槍大隊提供的文字材料表明,2007年后,其工作中心已從“緝槍”轉為“治槍”。當地最新的一項治槍舉措是自去年起,以“黨建扶貧”活動為載體,在11個原涉槍重點鄉鎮中的9個分別增配了一名副鄉鎮長,進駐涉槍重點村。材料稱,涉槍鄉鎮的出租屋、旅店、車床加工、五金店鋪、電焊業和廢舊金屬回收點已“全部納入管理”。
這些副鄉鎮長同時也以各地黨建扶貧工作組組長的身份出現,與48名公、檢、法、政府干部及退伍軍人一道駐村開展黨建扶貧及法制宣傳工作。當地政府認為貧困是松桃槍患的主因,只有堅持發展和整治兩手抓,才能有效地鞏固治槍成果。
對多數剛剛脫貧的松桃農民來說,制販槍支暴利驚人。當地的內行好手仿制一把六四式手槍,只需兩三天,成本不超過三百元。而幾次轉手之后,它在沿海地區能賣出一兩萬元的高價。“他們兩三天掙得比我們一個月(兩三千元)還多。”一名緝槍大隊隊員玩笑道。
盡管過去三年的經濟增幅平均達到了19.5%,2009年松桃縣財政總收入也不過3.35億元,僅為江蘇江陰縣同期財政收入的1.2%。
松桃縣69萬人口中,約47%是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其中很多40歲以上的居民不能用漢語溝通。語言的障礙把他們拘束在土地上,使其無法進城從事收入更高的工作。
官方數據表明,松桃仍有10.23萬居民被列為貧困人口,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2504元。相比之下,“(制販槍支的)利潤這么高,難免有人鋌而走險。”周勝華說。
1998年父親離世后,作為家中長子和唯一養家糊口的人,松桃大興鎮高巖村三組村民吳必可再也讀不下去書了。能讓他前程無憂的,似乎只有造槍一途。他拆卸了一把仿真六四式手槍(亦為我國法律禁止持有),并從中自學,組裝成了一把仿制的六四式手槍。
“那時候不想。我的朋友都在做(槍)。”他回憶道。不久,吳必可和三個朋友在自家的苕窖里被捕。他們才把那支仿制手槍賣給了一名當地槍販,賺了五百塊錢。
吳必可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但出獄后,他很快就開始重操舊業。2002年夏天,在刑滿釋放僅幾個月后,他再次被捕。由于警方收繳的槍支散件總數不滿量刑所需的三十件,他被決定勞教三年。
2006年,吳必可在勞教結束后,赴廣東普寧打工。這時,松桃官方正在擬定各項扶貧計劃。兩年后他回家時,政府給他免費提供了100頭豬(每頭母豬另附50元的養殖補貼)。他于是成了一個養豬戶,還在那年結了婚。而現在,35歲的吳必可說,他的希望都在自己一歲的兒子身上 – “(他)要多讀書。讀到哪算哪。”
自2006年以來,松桃在11個涉槍重點村投入近500萬元,用于修路、通自來水、實施農網改造。這些村寨中,有913人被列為特困救助對象,定期領取救助。緝槍大隊稱,該縣的重點涉槍鄉鎮已從11個減至6個。
但盡管如此,錢還是不夠。這兩年多來,吳必可養豬總是賠錢,而家里也沒有通自來水。他的造槍生涯或許結束了,但那只不過是因為他說他“不敢做了”。
緝槍行動本身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在民間槍支被基本收繳后,一度得到遏制的野豬在部分地區卷土重來,危害農戶,糟蹋莊稼,一名緝槍大隊隊員說。
松桃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周勝華表示,當地治槍工作面臨的主要挑戰“還是經濟上的”。“不排除有(本地造槍)人員外流的情況。人員外流、技術外流,這個我們管不了。”他說。
當地制槍技術多來源于祖輩先民、退伍軍人及原兵工廠員工。對其傳承,松桃的“手藝人”們頗為用心,緝槍大隊隊長龍文宇說。
“路邊小廣告基本都是假的。真正做槍、賣槍的不會光天化日地去告訴別人。做這行的都是互相信得過的人,也都是本地人,通過親戚、朋友推薦(制販槍支)。”他說。在緝槍大隊數年如一日的打擊下,松桃殘存的制槍人員早已轉入地下,白天種田,傍晚則自帶手搖發電機,進山開洞作業,以躲避警方對涉槍農戶電表的定時及突擊排查。
這些制槍人員最信賴的,往往還是和自己有血緣關系的人。由于緝槍大隊的嚴控,一些“老人”見無望將槍藝傳于子女,走投無路之時,也會在嫁女出村時,將制槍手藝一并奉送,作為嫁妝,龍文宇說。
現年36歲的龍文宇隊長是松桃縣公安局緝槍大隊中經驗最豐富的干警。目前,縣緝槍大隊的全部八名隊員(另有一位內勤女警)皆為少數民族,其中四人能說流利的苗語。他們平均年齡34歲,每人都有十年左右的從警經驗。
由于其性質特殊,不見報、不張揚、不造勢,是這支精銳隊伍重要的工作原則。在采訪中,28歲的土家族緝槍隊員嚴波雖然表現得十分低調,但還是自豪地說,他和隊友們都“不怎么愛看警匪片”,因為自己“每天的經歷比那些片子里的內容都要驚險得多”。
“跟捉迷藏一樣。你在觀察我,我也在觀察你。”龍文宇說。這位身形威武、面如刀刻的苗族隊長說,緝槍大隊幾年來的工作卓有成效,以至于“松桃現在已經買不到槍了,因為這里人基本都不敢做槍了”。同時,他對本報記者說,緝槍大隊“能保證抓住三分之二過境來(松桃)買槍的”。
然而制販及交易槍支的空間依然存在。盡管已于近年啟動了兩省一市的聯動排查機制,松桃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周勝華說,秀山、花垣兩地的緝槍工作起步較晚,進展也相對滯后,這對松桃部分地區的制槍人員“有心理作用”。
秀山縣公安局一名負責宣傳的資深警官對本報說,緝槍治爆工作“是去年(的工作重點)。而重慶市相關負責人則稱,緝槍治爆屬打黑范疇,“所以要納入全市打黑宣傳的考慮中,現在不能拿出資料給媒體,很敏感”。
2009年1月,重慶市調集了千余名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和攜帶火箭筒、狙擊步槍等重型武器的特警,并充分發動電視、紙質及網絡媒體,高調地開展了對秀山境內“地下兵工廠”的清剿和圍捕行動。據稱,該行動共搗毀“地下兵工廠”四個,制販槍支窩點十余個。重慶警方宣稱,圍剿行動中抓獲的數十名制槍嫌疑人全部來自松桃。
而在湖南邊城,內孔直徑為7.62毫米的無縫鋼管仍然唾手可得。據知情人士透露,該規格的無縫鋼管可用于制作仿五四式手槍、六四式手槍、56式半自動步槍、81式沖鋒槍等多種槍支的槍管。
公安部治安局槍械處副處長何力此前稱,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非法制槍者使用的槍管都是從別處購買的。盡管7.62毫米口徑的鋼管沒有民用用途,但法律對其生產及交易沒有任何約束,他說。
“我們這什么都可以加工。你把鋼材拿來就行。”邊城鎮某村一名楊姓的五金店女老板如此表示。
于宸康和胡宇光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英文發于2010年8月18日的中國日報。本文略有改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