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爭:迷失的大豆產業
時間: 2010年03月09日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馬玉忠/北京、黑龍江報道
春節期間,傳統的產銷旺季對于今年的國產大豆加工企業來講并未重現,國產大豆加工企業再現停產、停收潮。
“黑龍江省內68家規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停產,已全部停止收購大豆,只有個別獲補貼企業按要求趕在2月28日前加工完國儲釋放的150萬噸大豆,之后也將面臨停產,其他不上規模和不享受國家補貼的企業早在1月份就陸續歇業了。”黑龍江省大豆協會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目前仍有300多萬噸大豆積壓在農民手中,油脂企業和豆農均苦不堪言。
據記者獲得的消息,截至3月5日,除個別大型企業仍在堅持生產外,其他大豆加工企業已全線停產停收。
原產于中國的大豆曾是我們民族昔日的驕傲,然而時過境遷,今天的中國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豆危機。
“08年以來,雖然海關總署預警,國家政策頻出,但卻顯力不從心。09年我國進口大豆達到空前的4255萬噸,是國內總產3倍,且外資掌控我國近80%的壓榨能力,順理成章地控制了產品銷售環節,并繼續將觸角向相關領域延伸?!敝袊蠖巩a業 協會副秘書長盧林綱 向《中國經濟周刊》坦言,面對全年成本的巨幅波動,跨國糧商的壟斷擠壓,僅存少數內資油脂企業艱難掙扎,整個行業又面臨新一輪的洗牌,中國大豆產業瀕危!
這場大豆危機讓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思考:大豆問題僅僅是一個糧食問題?還是金融問題、主權問題?
原產于中國的大豆為何身陷危機?近日,《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深入采訪了業內專家及相關學者,一探究竟。
美國 的糧食戰略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國家;而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人類。”
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資本便開始謀求對世界的控制,核心是通過糧食和石油來控制世界,為其帶來巨大的利潤和權力。美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決定了它通過糧食控制世界更具優勢且更隱蔽。通過“美國農業模式”的輸出、國際官方儲備的取消、商業儲備的興起以及轉基因種子和化肥、農藥的出口,美國對全球農業技術的主導地位迅速成為其在外交政策中的一件重要武器。
“中國自給自足的糧食生產和儲備系統,顯然與美國的'全球糧食戰略'格格不入,是其戰略布局的重大障礙。而與其他作物相比,市場化程度較高、且具備金融屬性的大豆,國內需求不斷增長但不重視國產大豆的發展,是中國糧食安全體系的軟肋,最終被定位為進入中國農產品市場的突破口。”對外經貿大學中國開放經濟研究院院長夏友富教授對《中國經濟 周刊》說。
2007年,美國出臺新的農業法案,計劃在未來5年中平均每年向農業提供572億美元補貼,高于目前每年480億美元的水平。
“正是美國對商品化農產品實施補貼政策且不斷加大扶植力度,直接造成大豆國際貿易的不公平競爭,也導致許多國家大豆種植業的萎縮?!毕挠迅唤淌谡f。
美國政府年年巨額赤字,為什么還要大幅補貼農民呢?
夏友富告訴記者,第一保證本國農民生產積極性,即使農產品出現較大波動時,也不至于損傷農民的利益,從而保證本國糧食產量;第二降低美國糧食的生產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敲開其他國家農產品市場大門,迫使這些國家放棄本國糧食生產,轉而購買美國廉價糧食,進而從農業上依附于美國,增加美國支配世界的能力。
眾所周知,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導全球的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是全球糧價的晴雨表。而美國農業部(USDA)定期不定期發布的農產品生產、銷售報告對農產品價格起著方向性的指引作用。
“美國農業部恰恰是利用這些報告來調整銷售節奏,影響期貨市場,控制市場價格,為美國農民及糧商爭取利潤的最大化?!蹦先A期貨資深分析師王晨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翻閱月度報告發布時間和美豆行情對比,很容易發現:報告發出當日幾乎都處在價格走勢的頂點或底點,正是大豆行情的關鍵時候,可見USDA的信息極具市場行為?!?003年我國大豆風波 就是實例,他們設計了一個美國政府出消息,芝加哥期市出價格,全球消費者為美國農民買單的市場格局。”
“美國跨國糧商操控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壟斷地位和背后強大的政府支持,使其對外實施的糧食戰略具有商業性和政治性,兩股力量的結合令其競爭力和殺傷力都難以抵御?!毕挠迅煌瑫r表示,美國能源法案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進一步推動并配合其糧商向外擴張。
我國大豆產業患上“依賴癥”?
大豆加工業是大豆全產業鏈的核心,上承種植業下啟飼料、養殖業。我國目前大豆加工業現狀如何呢?
“我國大豆加工業產能已嚴重過剩?!敝袊蠖巩a業協會副秘書長盧林綱對《中國經濟周刊》說,截止2009年底,我國大豆設計加工能力已超億噸,產能過剩50%,其中,外資企業實際壓榨能力占中國大豆總壓榨能力近70%,壓榨行業已被外商背景的企業所壟斷。
盧林綱向《中國經濟周刊》細述了外資“侵入”我國大豆產業的三個階段。
開放市場:改革開放初,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大大增加了對食用油的需求,而80年代末,我國豆油和大豆的合同定購價格還未作調整,嚴重產不足需,初顯了中國日后食用油的巨大市場潛力。進入90年代,我國豆油消費需求加速增長,于此同時畜牧業也有了長足發展,美國“先進的養殖模式”傳入中國,豆粕隨之被廣泛應用于飼料領域,其相對的不可替代性間接拉動了大豆加工業的發展。
突破進入:1993年我國大豆市場打開國門,大豆成為最早開放的農產品。由于供應不足、價格上漲促進了大豆榨油廠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美國ADM公司,新加坡 WILMAR等一些外來資本,捕捉到這一“契機”進入中國投資建廠,對我國大豆領域的突破帶來了食用油市場和飼料養殖市場的變革,傳統豆油弱勢消費地區的烹飪習慣遭到沖擊,傳統養殖方式受到質疑,規?;暳橡B殖行業興旺發展。一系列變化作用到大豆行業,產生的效果是國內大豆供需嚴重失衡,也為外資后續大舉擴張埋下了伏筆。
形成壟斷:90年代末,國內大豆供需缺口越來越大,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進口大豆冠冕堂皇地進入我國市場,“洋大豆”憑借巨額補貼的成本優勢展開變相傾銷,以致國內大豆需求每年以兩位數增長,而國產大豆卻連年萎縮。相關數據顯示,01年度大豆進口量為1324萬噸,08年度為3744萬噸, 09年度更是達到4255萬噸,對外依存度從2000年的48.1%增至09年的近80%。
“2001年中國加入WTO,大豆市場與國際進一步接軌,而國內大豆需求半數已依靠進口,最終上演了2003年的大豆風波”盧林綱說,“這場風波給內資壓榨企業打擊慘重,國家也沒有及時出臺任何保護性政策,于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大豆加工業危難之時,開始實施了謀劃多年的戰略布局,加快對國內加工企業的兼并步伐,在隨后短短兩年內,國內大豆壓榨行業徹底被外商企業所壟斷?!?/p>
他同時表示,國家發改委于2007年底重新修訂了“外商投資目錄”,明確提出“限制外資大規模收購內資壓榨企業”的政策,可相對外資在我國大豆加工業的兼并步伐,未免顯得太過遲滯。
“跨國糧商控制了加工業就掌控了產業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北R林綱說,2008年國內CPI持續攀升,肉禽、油脂價格觸目驚心的漲幅達80%至100%;國內大豆喜獲豐收,卻遭遇進口大豆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農民賣豆難;大豆主產區加工企業全線停產、停收等現象也就不難解釋了。
跨國糧商超額利潤 的奧秘
從表面計算,壓榨行業是一個微利行業,近年來,國內壓榨企業的平均利潤在每噸50-150元之間,而且還要承擔原料價格巨幅波動的風險,這樣的利潤水平何以吸引外資煞費苦心,漂洋過海強分這勺羹呢?
對此,夏友富教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美國,由于政府每年都從財政預算中支付巨額補貼到農產品上,于是吸引了大量食品工業投資,直接建立在這些農產品的儲運、加工和銷售上,最終形成強大的食品產業集團和商品聯合體,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糧食巨頭,壟斷和聯合從農業的先期投入到最終的消費者商品貨架,形成牢不可破的產業控制鏈。
他同時介紹說,在美國龐大的食品體系背后,食品集團在近幾十年里迅速走向集中,從耕地到餐桌的配送鏈上,權利集中在少數人手里,形成兩頭大中間細的“沙漏形”食品體系。涵蓋了種子、化肥、農藥、農場信貸、收購、加工、牲畜飼料、牲畜生產與屠宰,以及許多食品品牌的銷售等各個環節,控制了農業生產和糧食經銷系統,把定價權牢牢握在掌心,從而輕而易舉的以較高的價格賣給農民耕種先期投入的生產資料,而以較低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完成其從“低價格食品原料--終端高價格食品消費”的利潤實現,將巨額收益落入囊中。
“由此可見,糧食巨頭獲取的超額利潤來自于雄厚資本聯合對整個產業鏈的控制,利潤的本質是掌握行業的定價權,而并非是微薄的壓榨環節。”夏友富說。
糧食巨頭的醉翁之意?
如今,超市中琳瑯滿目的品牌豆油80%是進口大豆壓榨的轉基因食用油,對此,盧林綱表示,外資壟斷了壓榨行業也就順理成章地控制了大豆產品市場。
“占領壓榨行業只是外資戰略布局的開始,醉翁之意絕不僅在于此。”盧林綱說,2008年的大豆市場同2003年似曾相識,而不同的是,外資已對我國大豆加工業完成了壟斷?!爱攪议_始對外資大肆行徑有所警覺,出臺大豆政策性指導意見,限制其進一步擴張之時,外資也加快了向下游飼料養殖業,上游大豆收儲業的擴張?!?/p>
“外商壟斷大豆加工業,以此突破,給中國大豆產業鏈'換血',把擁有定價權的進口大豆植入我國大豆產業的系統中,表面看似差別不大的豆子卻隱藏著巨大的玄機。”盧林綱說,由于美國政府長久以來實行的農業補貼政策,使其大豆價格可以處于成本之下進入國際市場,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對加工企業而言,國產大豆劣勢盡顯。
九三糧油工業集團總經理助理張利晨為《中國經濟周刊》算了筆帳:加工企業收購國產大豆要一次性儲備,每噸需支付銀行貸款利息75元,而沿海企業使用進口大豆可利用國際信用,邊加工邊進口,每噸平均財務成本20元;在產區收購農民大豆,需要包裝、短途運輸、二次裝卸、儲存場地等收儲費用每噸合計75元,而沿海企業進口大豆,從貨輪靠岸到進入車間每噸費用不足25元;沿海是大豆行業競爭的起跑線,國產大豆從產區運到關內,每噸平均成本在70元。
“僅此三項,國產大豆就比進口大豆多出180元的額外成本。此外,國產大豆收購環節還存在稅收障礙。”張利晨說,國家稅收政策規定糧食加工企業收購農民糧食,進項稅抵扣率由原來的10%提高到13%,但“農民”身份的確定沒有可操作標準,面對千家萬戶甄別起來成本太高,而進口大豆增值稅發票一船一張,管理方便。
“加工企業面臨的問題使國產大豆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從而使壓榨企業盡可能少用、甚至不用國產大豆,以保證企業的競爭力和利潤,其后果必然是農民種植效益每況愈下,無奈棄耕停種,將國產大豆逼至絕境?!北R林綱表示,09年我國大豆減種約20%就是證明。
“一旦中國大豆完全依賴進口,跨國糧商便可隨心所欲,或抬高豆價或干脆用絕育的轉基因種子取締天然豆種,千萬畝沃土將變為其又一個廉價種植園,這樣的教訓已在一些國家上演?!北R林綱提醒說。
“大豆問題不是簡單的食用油問題,大豆加工品80%是豆粕,影響更大的是飼料及養殖業?!背滞瑯佑^點的夏友富教授也不無擔憂地說,跨國糧商通過壟斷國內壓榨環節,不斷向上下游滲透,利用手中低成本大豆,向上打擊種植業、壟斷物流收儲環節,向下擠壓相關產品市場、掌控飼料養殖業。短期效應是搶占市場份額和行業利潤,長期必將通過排擠、打跨內資產業,把其打造的“全產業控制鏈”完全復制到中國?!皩脮r與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肉、禽、蛋、奶以及食用油都將受控于他人,價格也將出現人為的劇烈波動,最終帶來的是嚴重的糧油安全問題,是營養健康安全,甚至是社會問題、主權問題?!?/p>
大豆產業政策開門揖盜?
面對我國大豆產業現狀,我們是否要自省其身呢?
“我們的產業弊端、政策漏洞的確為跨國糧商大開了方便之門?!北R林綱坦言。
“今天政府對大豆市場調控力不從心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大豆市場患上嚴重的'對外依賴癥'”盧林綱說,1993年我國放開了國內油料市場,但當時食用油的進口依然以配額許可證的形式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1996年進行了重要調整,之后大豆進口沒再實行過配額管制。
“內資企業在拉動農民增產增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反而常常由于政策的片面性而置身于外資擠壓與農民利益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北R林綱表示,國家實行的糧食雙軌制,在原料及產品同時上漲時,國家通過政策性調控只限制產品價格上漲,而放任成本價格飆升,這樣內資企業在成本大幅提高,收益卻不能補償的情況下,生存艱難。
此外,內資加工企業在產區收購大豆需要支付現金,而沿海外資企業進口大豆,使用信用證先借后還,在此期間可以享受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差,大約為12%,而糧油加工環節加工利潤也不過為2%。
“對外資企業稅收優惠 和行業缺乏品質標準也加劇了我國大豆產業對外依存度。”盧林綱進一步表示,沿海外資企業主要加工進口轉基因大豆,外資企業大都得到地方政府的稅費優惠,比如,外商所得稅只收15%,而內資企業是33%,兩者相差18%,對外資的絕對保護,導致內資企業無法與外資競爭。
轉基因食品標注沒有明確的標準,也給相關產品有隙可乘,真正優質的國產非轉基產品優勢卻得不到體現。另外,食用油市場遲遲沒有出臺規范的品質標準,一些廉價的低端油充斥到市場,利用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卻賣出名不符實的高價格。
“國產大豆孤立寡與?!焙邶埥〈蠖箙f會副秘書長吳立強也不無感慨地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人多地少”的國情把水稻、小麥、玉米視為敏感重要的口糧作物,大豆作為小作物對待,在水利設施、農田基本建設、品種改良、技術推廣方面投入不足,大豆依然是“靠天吃飯”。國家在4個主要糧食品種中,水稻、小麥、玉米都建立保護價制度,并設有專項收購基金,而大豆卻實行完全的市場化政策,豆農風險巨大。
眾所周之,“轉移和規避價格風險”是期貨市場的功能之一,我國期貨市場的建立也正是為了構筑國內實體經濟安全屏障。
“目前跨國糧商已經進入我國期貨市場,利用芝加哥和大連兩個期貨市場,跨國跨期跨品種套利。他們從美國期貨市場買大豆,在中國期貨市場賣豆粕、豆油,無論做大豆還是做豆粕,在中國期貨市場只做賣方套保?!蹦先A期貨資深分析師王晨表示,本來屬于我們的市場避險工具卻被跨國糧商所利用。
“現在豆粕交割庫大部分都設在有外資背景的合資企業廠內或附近,這對跨國糧商控制市場極為有利,他們在美盤買大豆,在連盤賣豆粕,在工廠附近作交割,期貨現貨相結合,游刃有余,中國市場成了跨國糧商賺取利潤的樂園,國產大豆邊緣化也就順理成章了?!蓖醭空f。
新聞鏈接:大豆風波
2003年8月-2004年8月,在美國大豆上市前后,作為國際大豆貿易定價基準的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貨價格發生劇烈波動,導致大量中國大豆加工企業高位采購,并在隨后的價格回落過程中由于無力支付貨款或高成本帶來的巨額虧損而陷入危機。據了解,許多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在4000元/噸的最高價格區間購買進口大豆,此后,大豆價格驟降,每生產一噸豆油就會虧損500-600元,有數據稱,國內壓榨企業70%停產,進口合同違約,造成了中國的“大豆危機”?!按蠖癸L波”中USDA發布的權威基本面數據和基金的“順市”炒作對大豆期貨價格進而現貨價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事后美國大豆協會等方面訪問中國并就一些問題進行了解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